三言两语讲危成(18)——关系中的“顺应”
自觉一直没有找到一个真正适合危成关系的词汇,直到今天上午的写作课,提到“思维顺应”这个词。
眼前一亮。
“顺应”,这是我觉得确实适合危成关系的词。
在纯粹危成关系中,有的人会觉得那是“包容”(我不太认同),我个人曾经用过“追随”,甚至是“忍受”。现在看来,其实都不如“顺应”更准确、更符合事实。
举一个写作课上提的例子:
一位作者因生活中的故事的激发,准备写一篇小说,但因为种种原因,客观现实只能写成散文。那么,结果就是——要么更正自己去“顺应”,要么放弃。
很明显,是否选择“顺应”是暗含“条件”的。条件就是——出于现实立场的考虑,无论顺应与否,那个结果☞是否“值得”。
如果值得,比如产生更多的好处、更大的价值,那就自然会选择顺应,甚至会有“顺应地很开心”的效果。反之,则不会去“顺应”,或者“不情愿地顺应”——即我之前说过的“忍受”,再或者就是抬高“条件”地去顺应。。。
第一,发现了这个词,更能证明我一直不认同将危成之间的容许度定义成“包容”。
第二,必须说明一下的是,“顺应”可并非一个贬义词。
在好的危成关系中,顺应,是非常可能、可以创造新的价值的。这也是现实中良好的合伙人关系。一方具有好资源、好起点、好配置,另一方“顺应”这些资源的高度提供更广泛的助益,是非常有利于扩大价值,实现利益增长的。
但如果在受阻的危成关系中,“顺应”如果无法实现,那么就是面临——要么重新谈条件、要么干脆放弃割断。并且,放弃也是有条件的——就是要把之前的利益分清。
最近开始在朋友圈非常明确地开始分享和传递女性力量
(给以往的正向传递明确划分出了性别(∗❛ั∀❛ั∗)✧*。)
我自己首先挺开心的,也伴随着自我与各种关系的越来越好有了更多的感悟和更高阶的能量。欢迎大家围观我的朋友圈和我一起探讨,甚至更可以组织线下小聚(免费免费免费)共同学习和分享。
如果可以变得更好,那为什么不呢?
如果共同的关注与话题可以让我们相聚在一起,那为什么不呢?
薇号:wudaodao55
线下空间在北京Skp商圈

以下是我的一对一付费个案咨询室,有需求的朋友——可以尝试预约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