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了一圈杭州人都不知道,元代蒙古将军的隐秘工程


独享吴山一方清幽之地的宝成寺,不仅本地人知道的不多,即使来吴山的游人,也鲜少会走到它门前,哪怕离居民楼直线距离只有十几米,也依然独守一份自在。

常常被忽略的宝成寺历史上曾一度辉煌,目前对宝成寺的最早记载见于南宋潜说友(1216 ~ 1277)《咸淳临安志》卷七十九:“宝成院,天福 (936 ~ 944 )中吴越王妃仰氏建,旧额释迦。大中祥符(公元1008 ~ 1016 年)中改今额,宝佑五年(1257 )赐额曰'宝成'。” 带着皇室背景的汉地寺院,原本由吴越国王妃仰氏所建,经历了纳土归宋以及宋元更替后,宝成寺留下了更多藏传佛教的痕迹。

中间龛

左龛

右龛
这些改变源于元代统治者的到来,宝成寺石刻造像目前有三龛,如果不走进院落里,你根本不会想到里面竟会有如此特别的石刻:中间主龛是三世佛,本该为元代遗迹,可惜佛头和部分肢体损毁,近些年有过修复;左龛损毁殆尽,现为当代重塑藏传佛教莲花生大士像;右龛为元代麻曷葛剌造像龛,也就是保存最完好且最为独特的一龛。

麻曷葛剌是藏传佛教“大黑天”的梵文音译,元代被祀为军神。藏传佛教认为大黑天是大日如来的降魔相。在南宋故都杭州雕刻此像,很难不与宋元更迭的事件联系在一起,尤其是这一带曾是皇城附近,而这处隐秘的造像与南宋太庙遗址相距并不远,在此雕凿造像 ,会不会是元代统治者有意行为?

猜测再多不如找到直接证据,还好我们中国人有题刻的习惯,这也是给后世留下更多信息的方式。文字刻在龛内,我整理了一下: 朝廷差来官骠骑卫上将军/左卫亲军都指挥使伯家奴/发心喜舍净财庄严麻曷葛剌圣相一堂/祈福保佑宅门光显/禄位增高/一切时中吉祥如意者/至治二年□月□日立石 从刻文上我们可以得知雕凿这龛造像的时间、地点、人物、缘由等信息,最重要的,解答了此处隐秘的元代石刻造像开凿的缘起:元至治二年(1322年)这位叫伯家奴的将军,自愿布施钱财,请人在宝成寺做了一项工程,也就是在宝成寺崖壁上开凿了一尊麻曷葛剌像,工程款并非元代朝廷出资,而开凿石窟的目的不是其他,只是为了祈求家族兴旺、升官进爵、一切如意。

也正是这一方题记,这处石刻造像成为了中国唯一一尊有明确纪年的麻曷葛剌造像,不仅是杭州重要的元代佛教造像遗迹,也是全中国极为珍贵的早期藏传佛教艺术,它融合了汉藏蒙多元风格,也见证着时代的变迁,还让我们感受到千年前古人的祈愿其实一如今日,从未改变。



麻曷葛剌龛形呈横长方形,龛顶略有弧度,高2.45米,宽4.1米,进深1.16米。造像共一铺三尊,中为麻曷葛剌,左右分别为骑象与骑狮护法形象。三尊像背后为尖拱形火焰纹背光。龛楣浮雕金翅鸟三只,左右还有飞鸟和奔兽各一。龛北侧壁有汉文造像题记。

蒙古人信奉藏传佛教的传统在这处石刻中得到很好的体现,整体来说五官已不似宋代造像温婉柔和的汉人样貌。麻曷葛剌像头大身短,四肢粗大,大腹圆鼓,头戴山形宝冠,冠面刻有卷云纹。冠之两侧各有两条冠披,分别向上下飞扬。在宝冠之上,发如焰状向上竖起。同时,在头之下部两侧各有五缕头发,分向左右两侧;面部五官宽大,额头中部有突起,凝眉瞪目,作忿怒相。唇上有髭,两腮与颏下有虬髯。双腿作八字形盘曲,手抱人头,脚踩人体,带有藏传造像风格。刀法简练粗犷,形态威风凛凛,是研究“梵式”造像的重要实物。

📸摄影:我@法淦
📌地址:杭州市宝成寺
🎫门票:免费
🕣开放时间:8:00-16:00
📌周边游览:宝成寺外的吴山上还有许多隐藏的小众景点可以一起打卡,或者去山下的大马弄品尝杭州市井风味
👉🏻【和法淦一起探索山河与远方,摄影交流群欢迎私信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