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的某个二月,在冈山(2)

在2024年的二月的某一天,我来到了冈山县冈山市。这是我一个人走走停停吃吃喝喝拍拍写写的故事。

在冈山的每一天,都有着同样的早晨:被闹铃惊醒,手忙脚乱的洗漱准备,套上离自己最近的一套能见人的衣服,抓起早餐卷和房卡(有时会忘记房卡),魂不守舍的夺门而出,赶在早餐服务结束前和食堂亲切的服务员少女匆匆的说一声“早上好”。把占座牌放在窗前的桌上,例行的给自己盛上满满的蔬菜沙拉、黑咖啡、水果拼盘和冈山特产的韭黄鸡蛋杂烩粥。
尽管收集了大量的日本家常菜食谱以及日料原食材,也时常将创作了《一个人的小锅料理》的小田真规子视为我的厨房母亲,我也依然不得不承认:真正的日本日常料理并不非常好吃。大量的油脂和盐分让我身体里每一个细胞都吸满了水分,而蔬菜及蛋白质的缺乏让我,一个土生土长的可以不吃主食但不可以不吃肉的内蒙人感到异常的饥饿和匮乏。寻找维生素和蛋白质成为了每天的功课,而便利店的每日野菜果汁荣升为我的好朋友。在这个时刻我无比感谢预定酒店时强忍抠门的心、选购了9天早餐卷的自己。酒店每日提供的新鲜早餐成为了我大量摄入新鲜蔬菜水果及至少两杯咖啡的唯一机会,也只有在吃掉一碗蔬菜沙拉之后,我才觉得自己的浮肿稍微好了些。
但是我依然会被冰冷而带有冰渣的甜腻冷冻豆角和完全看不出来是甜口的凉拌青菜刺杀一跟头。每天早上的早餐时间都像一局刺激的俄罗斯轮盘赌,面前的这盘看上去平平无奇的熟制青菜料理,到底是温热鲜美的,还是冰冷齁甜的,在拿起筷子搛入口中之前,都是未知。
日本料理的要么极甜要么极咸让我很难适应,也终于理解了为什么味噌汤和拉面要搭配白饭,因为这些食物真的只是另一种形式的下饭咸菜。我拼命的喝绿茶麦茶咖啡来冲淡身体里的盐分,但也只能无助的看着自己的手指把戒指里最后一点缝隙撑满。当然好吃的饭还是有很多,这个暂不深入。
我的日常餐盘是酒店提供的各种熟制蔬菜,鸡蛋卷,果味冰水和加一点牛奶的黑咖啡,冈山名物腌鱼(酸咸,味道微妙的不令人讨厌),某种放了大量蛋黄酱或芝士的碳水沙拉,生菜和包菜比什么都多的蔬菜沙拉,几块生番茄,还有雷打不动的韭黄杂烩粥,一些据说有助于消解盐分的橙色水果和钾含量丰富的香蕉。最令人惊喜的是南瓜芝士沙拉,南瓜极甜极软绵,芝士口感丰厚,一共只被我逮到三次,是和甜品无两样的美味盛典。韭黄鸡蛋杂烩粥又完美戳中了爱粥星人的喜好,使用冈山本地产韭黄和鸡蛋,咸淡合适又暖呼呼,第一次疑惑的尝完后就在我餐盘里获得了永久性编制。我经常在半睡半醒中僵尸人一样机械的吃着早饭,只有在吃到杂烩粥的时候,我才真正地醒了过来。
每天早上我都端着我的餐盘坐在酒店食堂的窗前,对着窗外的自动贩卖机发呆。不知是不是这种每日固定的陪伴培养出来的好感,后面的行程中我几乎有且仅有在这个贩卖机上购买茶水饮料,揣着我的塑料硬币夹一个一个的拿出尺寸数字各异的硬币,投入到自动贩卖机的肚子里。


在冈山的第二天,也是探索本地景观的日子。冈山景点不多,冈山城和后乐园算得上一个。冈山城和后乐园分布在河流的两岸,是建于平正年间、跨越五百年的古代城市要塞。不过说是这么说,我对日本城池的了解和兴趣本也不多,抱着来都来了不去说不过去的心态,在吃完早餐后坐路面有轨电车踏上了前往冈山城的旅途。

说是旅途,其实也只是两站电车和十五分钟步行时间而已,却硬生生被我拖成了三个小时。这里的电车和公交都是后门上车,刷卡,前门刷卡,下车,第一次坐车的我搞不明白也没好意思问人,只坐了一站就急急忙忙刷卡下车,站在露台地图前思考要怎么解决剩下一站的路程,被识破我窘迫的电车司机阿姨追来,礼貌询问我要去哪里后伸出援手,让我再次回到了车上,没有二次刷卡的完成了这次出行。冈山的交通工作人员们都很热情及和善,我的假装没有迷路和假装没有坐错车统统被识破,不止一次主动来帮助我,令人感激。
坐车十五分钟,下车后我完完全全被眼前的商店街吸引,就这样抛弃原始目的地走入了巨大的商店街迷宫。


商店街也是我的情愫之一,面前的商店街大道完全击中了我的喜好。一路上走走停停胡乱逛,在书店消磨了不少时间,寻找《排球少年》漫画、最新的jump杂志、给朋友寻找心仪的推理小说单行本,光是书店和附带的文具柜台就让我消磨了一个小时。在冈山的前几天我怕自己冲动购物太多,不准自己买大件,于是只是记下了书本的位置后离开了。工作日的商店街人并不多,空荡的街道、热闹的店铺音乐和路上寥寥行走的老年人,莫名的有种萧瑟感。我路过咖啡店,咖啡豆烘焙店,和服穿戴教室,百元店,尚未营业的酒吧,面包甜品店和午餐便当店,才意识到已经过了饭点,而早饭的热量也早在这些闲逛中消耗的一干二净。
肚子饿了!去找饭!
我这样决定,走进了本次行程中最像误入鬼府的店铺。
在冈山的第二天,或者说正式的第一天,我还没有习得寻找美味的技能。到后来我才发现提前寻找店铺并没有什么用,盯着高分店铺去打卡也大概率失望,不如在饿了的时候打开谷歌地图,随便找一找离我最近的4.5分以上的店铺并一头冲进去,来得惊喜。但是下午1点的街头看起来已经没什么人在吃午饭,我也走到了商店街的尽头,只好转身走入旁边另一条没有探索过的小道。
我随心乱走的习性并没有改变,于是当我迎面遇到一个写着乌冬面套餐的店铺时,没有多加思考的就走了进去。
“打扰了——”,我拉开移门,从门帘下钻进去,问了一句一个人可以吗。店老板看我进来惶然站起来,说着欢迎光临随便坐,迎我进去。当我的眼睛适应了室内的光线时,我非常迅速的、身上爬满鸡皮疙瘩的后悔了。
白发苍苍但是画着黑眼线和红唇的店主阿婆身后,是黑暗,冰冷,年久失修,墙壁被熏黑成一片,没有任何取暖装置开着,榻榻米上没有多少座位却放了一捆一捆过期的漫画杂志,水声滴滴答答在不锈钢水池里空荡荡的回响,这样一间看上去比我年纪还大的店铺。店主端水上来等我点单,店里除我们之外的唯一活物猫咪从榻榻米上跳下来,坐到了店主身边的椅子上。除了门窗和风扇间透出来的阴暗光线,还有高挂的电视在播放电视剧。好巧不巧偏偏是刑侦剧,剧情自身搭配的悬疑一惊一乍的背景音乐让整个房间更阴森恐怖,我坐在凳子上,从来没有如此的希望时间能倒转,极度想从店铺里逃离。
硬着头皮点了乌冬面套餐,浑身上下都冷的要命,我连进门前招牌上看到本来想点的肉味噌乌冬都忘得一干二净,坐在桌前看着腰都直不起来的阿婆拿出一包真空乌冬面倒进热水里,另一边开火开始做炒饭。
在她炒蛋炒饭的时候我感到非常的困惑。
那是一顿令我非常意外的午饭。

和店铺展现出来的个性不同,素汤面和蛋炒饭却热腾腾暖呼呼的出现在我眼前。500元套餐的内容并不多,一碗清汤乌冬面加一条竹轮,和一碗加了大量黄芥末的鸡蛋炒饭,又名为碳水盛宴。我不抱任何希望的夹起一筷子面条,嗖一下吸溜进肚,舌头被鲜美暖和的面条和汤汁包裹,吸饱了汤汁又微弹的乌冬面条碰撞牙齿后滑入喉咙,我喝了一口热汤,又舀了一勺金黄的炒饭,反复品味打破油腻单调的调味料到底是什么。
虽然很简单,虽然很贫困,虽然全是碳水,但是……好好吃!!
如果是在拍摄《孤独的美食家》,我相信那一刻我的眼睛一定绽放着异光。
那是温暖,温柔,不过分强势,金光灿灿的鲜美高汤,和天使羽毛般柔滑的Q弹面条。炒饭的黄芥末有一些火辣酸味,打破并平衡了单一的咸鲜。我一边在心里为自己的先入为主道歉,一边呼呼的吹着面汤,把看起来不多却扎实的面条悉数吃光。一口面条一口汤,咬一口鱼肉竹轮,再挖一勺炒饭,夹一片配菜的腌萝卜,就这样不停歇的把面前的简单饭菜吃了个光。
吃完饭后借用卫生间,果然里面也是和店铺一样的破旧昏暗,指尖大的蹲厕里洁具的底都破了个大洞,但是此时肚子里暖烘烘昏昏欲睡的我已经不再害怕了。谢过店主,付掉一枚带洞的500元硬币,我拉门离开,而店主洗完碗已经又回到座位上看着电视里的刑侦剧。户外的阳光正好亮闪闪暖呼呼,和刚才的黑暗冰冷不同,这种恍如隔世的反差更加像是误入了什么非人间的店铺了。
现在回想,那间店还是令人害怕,店里的氛围还是阴森而毛骨悚然,但那碗鲜美的汤面,也还是那么的滚烫和美味。
这可是有趣的故事啊,我一边走在重返参观冈山城的路上,一边默默的后怕着。


在冈山的几天,我最大的感想就是这是一场自导自演的盛大拉练。日均一万八的步行数看起来可能不多,但是我早已经上坡下桥爬的气喘吁吁。绕了个远路到天满屋商店街,想要回到去冈山城的道路上,只能硬着头皮再走一站地。冈山城建在高处,远远就能看到,但是距离实际走近又有一段路程。进了大门要爬楼梯,想登城也要爬楼梯,等我真的登顶,早就因为爬楼累得开始想要发脾气了。
城本人怎么说呢,作为古建并没有多么惊艳,其背后的故事若是对历史没有兴趣,也只是平平无奇的古人闲话。稍微觉得有趣的地方是院子里的地面用砖块和铺装表现着原始建筑的平面布置,曾经一间又一间的和室现在只剩枯黄的草地。地面上还有砖块虚线表示的水路分布方向,也觉得新奇。主城楼内每一层都极狭窄,展示着少数历史文物和复原场景。登顶看看金光灿灿的金鱼,象征性的拍了张照,心不在焉的求一些好运后,我就离开了。


后乐园作为城主的私家园林,坐落于河岸的另一侧。穿过长长长长的白色大桥,又是看不见尽头的道路和树林。绕了一大圈走到后乐园正门,出示冈山城和后乐园的联票,就顺利进入了花园。晚冬的园林干燥干枯,前一天才刚刚放火烧过草皮。穿着荧光绿色志愿者外衣的老婆婆把我引到主屋内等待工作人员开始讲解。同排的白人志愿者看着我背着的排球少年帆布包问我是不是喜欢这部作品,我在口罩下面大喊“最喜欢了”,他带着了然于心的微笑给我比了个大拇指。和室的每个挂画之后都有故事,鹤鸣这个由来也有风趣所在,只是当我看着眼前那个名为山其实只是一摞光秃秃5米高的小土包时,只能不走心的随大流发出“啊~~”的赞叹声。四季鲜花里还没到樱花盛开的季节,花瓶里倒是插着从院子里新鲜剪下的梅花枝,也算是别有情趣。
冬天的户外花园无趣的令我遗憾,如果是盛夏时节一片绿意一定更加舒适,在冈山的二月我只能走走停停,看看水鸟,看巨大的胖锦鲤摇摇尾巴,凑到刚开的梅花枝子前试图闻一闻香气。走马观花的观看结束,我又痛苦的穿回过大桥,结束了景点参观行程。
但是我骨子里“来都来了”的执念是不会放过我的。
虽然已经累得要死,还是翻看地图并发现冈山神社离这里不远。叹口气满脑子来都来了的听从地图导航麻木的前进,无数次的提醒自己走路要靠左侧。
神社自身的体量倒是很大,除了神主没有其他游客在。我丢了个硬币拍了拍手在内心许愿,不知道该用日语还是中文好。离开了日本后神明到底会不会继续保佑我不知道,到底许了什么愿也忘记了。
在流通处犹豫了很久很久不知道买什么好,最后偷听旁边一位来求御朱印的少女和神主的对话,听她是从京都来访,我便也照着葫芦画瓢的买了一本画着桃子的朱印册子,求了御朱印和一条塑料感极强的勾玉手链。顺便插一句,不管是多大的景点,参观入口前处处都摆放着独特的印章印台和便签纸,让我这种喜爱收集小垃圾和纪念物的人死心塌地的来打卡。还用一枚硬币换了一张大吉的签,可惜晚上回到酒店发现签文还没细细看过就已经怎么都找不到,只能自我安慰是飞走保佑我后续的旅途顺利了。

在我的记忆里这天的旅程其实已经结束了,我也在顺利参观过神社后决定今天已经完成足够多。只是翻看相册的时候才想起来,当天决定返程时还不到四点,而体力消耗殆尽的我在机械行走的时候被路边的咖啡香气所吸引,跟着鼻子导游到了一家咖啡店坐下。

在日本坐过的几家咖啡店,进入的一瞬间都像是来到老板的电脑硬盘里一样,处处都能体会到老板本人的喜好热爱。这家店并不大,是日本常见的有些美式工业的老木头粗铁块,但是咖啡杯却走的是精致华丽的风格。我点了咖啡蛋糕套餐,豆子看了一圈没太看明白,就理所当然的选择了老板推荐咖啡。等餐的时候托脸观察店铺,这也是一家在卖豆子的店,甚至还有会员制度和会员专供。不过日本的咖啡喝来喝去怎么都是深烘豆,我还是喝不出什么区别来。蛋糕的提拉米苏倒是极好,和我自己做过的一样是正宗意式那种湿哒哒的口感,不是用海绵蛋糕替代手指饼干的妖艳贱货。
我坐在桌前,隔壁是两个离婚的阿姨在聊人生聊近况,聊结婚生子离婚和现在。把背了一天的手账和文具从包里掏出来摆了一桌,我从放假第一天开始回想,一边喝咖啡一边慢慢的补手账。
啊,真好啊,这就是我最想要的体验,我最希望的度过假期的方式。店铺的音乐,老板和员工小声的交谈,咖啡机的轰鸣和咖啡的香气,还有面前的钢笔彩笔和巴川纸。
我慢慢悠悠的写字,坐满一个小时后才慢吞吞的回到了房间。
超累的。
不爱出门的人旅行,就是不断耗电和不断快充的过程。
晚上回到酒店自己都觉得会直接昏倒过去,没想到还是爬起来出门找饭吃。找到一家还算新开的回转寿司店,想要吃鱼的欲望战胜了懒惰,咬了咬牙一个人走了进去。
服务员小姐指示我把包放进椅子后方的篮子里,而我连包带衣服都整个丢进篮子里丢了一团乱的时候,她那个尴尬又无所适从的眼神让我现在都记忆深刻。没法面对这些“不体面”,不想做却又变成了那个奇怪的顾客,这顿饭吃的就也有些食不知味。

不过寿司还是好吃的,速溶茶粉泡的绿茶也足够好喝。没有额外单点别的菜式(虽然看着招牌海鲜盖饭很心痒),本来也分不清鱼的品种,就只靠自己的眼睛来赌什么好吃。盲选的几盘,虾够新鲜鱼够弹牙,而纳豆卷再次让我确认这是我怎么都欣赏不来的食物,靠着茶水的帮助硬是咽了下去。有一盘不知是什么的鱼异常鲜美和好吃,是唯一一份拿了两盘的。
匆匆吃完匆匆离开,心情本来也疲惫低落,没有过多品尝和驻留。现在感受更多的当然是离开后的后悔,后悔没有尝试更多,坐更久,点更多,多享受只有那个瞬间才有的景象和味道,但也能理解当时的纠结,也知道这是旅行中永远无法避免的风物诗。
回房间前去便利店买了酸甜的苹果冰沙冰淇淋,开着电视坐在床上一口一口的挖掉。这之后居然还有力气去楼顶的大浴场泡澡,泡在60多度的热水池里昏昏欲睡,现在回想简直是铁人的故事了。
酒店的被褥像美国一样,被子下是两层被单,让喜欢抱着被子乱滚的我很不满意。睡前迷迷糊糊的想第二天要再去要一个枕头,也不管床铺和自己平时习惯的相差十万八千里,就这样头一倒眼前一黑昏了过去。
冈山一个人的第一天,结束。

(To be continu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