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主义小说》书评
读完《现代性》后再读《后现代主义小说》,感觉很多关于现代性,后现代性等问题被打通和解决了;以下就来谈谈《后现代主义小说》这本专著。
本书的概念介绍部分较为简短,仅用了一章内容,就把后现代性,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形成,后现代主义文学等基本概念和基本问题进行了梳理,让不太了解本话题的读者有了一个线索性的概念,接着从第二章开始,就开始具体分析后现代小说文本的各个方面。
第二章 后现代主义元小说创作,以《五号屠场》《冠军早餐》《神枪手迪克》三部小说为例,讲述了元小说三方面的问题;第三章,后现代主义小说中语言以外的多种媒介与建构,从小说文本中的图画,音乐简谱等媒介与建构和超文本小说中的电子媒介与建构两方面,结合具体小说的案例分析,谈到了文本以外的媒介和建构。第四到七章,从后现代主义小说中的传播学,后现代主义文学代码的排比手法,后现代文学伦理学理论与批评,后人文主义理论与批评等几个方面谈了与后现代小说的相关问题。
研究后现代的专著已经不少,本书的新颖之处,我认为在于:1.能够具体分析后现代小说中的非传统文本部分,从而给读者以新的启发。例如本书P106-107页,在谈到苏童的短篇小说《井中男孩》这一文本,作者把书中的文字拼贴画和乐谱这样的非纯文本成份都呈现在了本书中,这就给了读者对于后现代小说的直观印象,读者也许会回忆到自己读过的其他含有非纯文本成份的小说,并将其与后现代小说联系起来,审视其后现代特征,进行自己的解构性阅读,从而为这一类型文本的分析加入自己独有的贡献。2.结合传播学来分析后现代主义小说。第四章一整章都在讨论后现代主义小说中的传播学,结合文本《一个美国故事》来进行分析,也谈到了文本中应用到了托马斯公理,场域理论,认知失调理论,媒体伦理学,混沌理论,拓扑扭结理论,拓扑心理学,“真实”的社会建构,媒介失控论等诸多理论;这就使得本研究具有了跨学科性,相关读者或许还可以从符号学等角度,进一步拓展后现代主义小说可以选择的研究工具。3.“后现代文学伦理学理论”的融入:文学伦理学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其相关研究也有不少,但是后现代文学伦理学却是一个较新的概念。后现代西方伦理学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后现代文学伦理学只能用来分析后现代主义小说文本吗?相信每个读者读后,会有自己的结论。
如果你还没有开始阅读本书,可以抽一个宁静的午后,翻开第一页,开始慢慢阅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