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现象认知——2024031001
何为“陪拍”?其实就是摄影师与顾客约定好拍摄的时间、地点,并提供相应的妆造、修图等服务。陪拍服务蒸蒸日上,究其原因还是它正中年轻人的下怀。社交媒体是现在很多人生活的延伸,打开手机APP,俊男靓女不计其数,那充满冲击感的构图,大方得体的妆造,契合个人特色的拍摄角度……一张又一张照片,让用户将对于自己美的想象投射其中。而“陪拍”,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借着社交媒体的东风扶摇直上。对于Z世代的年轻人们来说,充满活力、追求个性是他们的群体标签,陪拍服务用镜头记录下了他们的特点,也给予了他们在社交媒体上,上传高质量照片、分享自己的生活经历的“社交货币”。除此之外,陪拍的火爆也是孤独经济的体现。快节奏的现代社会里,996的高强度工作压力、点到即止的弱社交,让许多年轻人心中的孤独感不断滋生。陪拍服务重点在“陪”——有一个人能与自己相伴走遍大街小巷;有一个人能在拍照时通过不停的“夸夸彩虹屁”让自己重拾自信;有一个人可以真的倾听并尊重自己的需求……这个人可以是任何身份,任何行业,只不过他在陪拍服务当中,具象为了摄影师这样的存在。与此同时,陪拍服务中的摄影师不仅仅局限于“摄影师”的身份,它还是当地风俗文化的传播者,搭建起了顾客与这座城市的桥梁。当我们回看陪拍服务会发现,选择陪拍的顾客有很多都是外来游客。这些时间紧,钱包紧的年轻人们既然来到了另一座城市,当然希望能够深入这座城市的毛细血管,感受它的独特魅力。而此时的摄影师便成为了顾客与这座城市之间的纽带,借由摄影师之口,在摄影师的引导之下,城市风貌尽显眼前,让顾客作为游客的体验感更上一个台阶。陪拍行业因为立足于受众心理而蓬勃发展仅仅是一个起点,想要长久立足,还需服务规范。行业内大多以口头协议为主,但约束力的不足则有可能埋下隐患。迟到、跑单如何应对?客户可能隐私泄露的风险如何规避?什么样的方式能够证明摄影师不是别有用心?面对缺乏行业立法规范的现状,仅仅依靠摄影师或顾客的“君子协定”远远不够,需要平台担起责任提供相应的保障,也需要相关专家学者的研究推动法律法规的进一步完善,多方协力,久久为功,净化陪拍行业,让陪拍行业风清气正。——http://views.ce.cn/view/ent/202403/10/t20240310_38927994.shtml
自主买卖房屋究竟是一种怎样的经历?买卖双方如何在买卖过程中规避风险?是否有相关政府平台可以支持此类交易呢?双方在价格上有分歧很正常,而房主没有选择在中介机构卖房是为了节省中介费,通过中介机构买房则是考虑到交易安全和办证方便。不过,中介费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根据市场行情,中介费至少是房子交易价格的0.5%,高的要2.5%。如果以交易价300万元计算,中介费少则1.5万元,多则7.5万元。可以尝试去住建部门的行政大厅咨询,毕竟房屋买卖有公开透明的流程。在房屋买卖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为了省下高额的中介费,开始考虑自主买卖房屋这一新型交易方式,在某社交平台上,记者以卖房为关键词进行搜索,结果显示许多房主挂出来的卖房帖。有关部门公布的房屋买卖流程公开透明,有关机构通过提供信息查询、示范合同等服务,为买卖双方提供了更加便捷、安全的交易环境。由政府推出购房中介平台确实有助于规范房产交易市场,提高交易效率。建议政府在推出中介平台的同时,完善配套机制的建设,如建立房产交易资金托管平台,以提高交易的安全性和减少纠纷。自主房屋买卖存在一定的风险,主要涉及物权和债权两方面。对于买方来说,要关注房屋产权的权属、抵押、保全和查封等情况,确保交易合法、安全。对于卖方来说,则要确保价款的履行,避免后续纠纷。自主交易虽然能节省不少中介费用,但其中蕴藏的风险不容忽视。比如购房款支付和房屋过户的风险。如果没有专业的中介机构作为居间方进行资金托管或保管房产证等风险控制事项,买方可能面临房屋无法过户的风险,而卖方则可能面临拿不到购房款的风险。双方在购房合同中可能无法有效保障自己的权益,因为毕竟不是专业法律人士。而且,房屋买卖过户过程中还涉及其他专业领域的事项。事实上,现实中有不少自主买卖房屋引发的纠纷。另外,中介机构本身具有发现房产价值的重要功能,能帮助买卖双方相对公允地确定房产的市场价格。最后,由于买卖双方对楼市调控政策了解不全面或理解不透彻,自主交易可能导致交易无法顺利进行,引发纠纷。买卖双方充分利用政府推出的机构服务,确保交易的合法性和安全性。同时,买卖双方也可以参考示范合同,明确双方权益和义务,规避潜在风险。一个可能的解决方案是,由政府主导建立非营利性的中介平台和资金托管平台。这些平台可以聘请专业律师提供服务,指导买卖双方进行房产交易,并发布不同板块房屋的市场成交价以提供价格指导。同时,加强对中介收费的监管和中介机构合规性、廉洁性的监督。——https://news.youth.cn/sh/202403/t20240309_15121699.htm
“没想到‘浙里办’还能相亲。”近日,政务APP“浙里办”上的婚恋交友服务“亲青恋”引发热议,不少网友发现,在这里能找到同样单身的人“处对象”。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然而,现实生活中,许多年轻人工作繁忙,苦于没有靠谱的婚恋交友渠道,或通过不良婚介被骗取了不少钱财,或在一些网络交友APP上难以找到真爱等,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婚恋对象,把自己给单了下来。此举措非常靠谱,不仅体现了政府部门的社会责任担当,也是利国利民一件大好事,应当为之点赞。如今许多年轻人要求较高,如果不找到合适对象,他们宁愿单身也不愿凑合过日子,于是大龄未婚男女越来越多,进而影响人口出生率。随着网络科技日益发达,不少年轻人都比较宅,他们的交友方式也发生了很大改变,日常生活大都通过网络与外界联系,如点外卖、网购商品,特别是通过APP交友、找对象,由于不是实名制,对方的照片、身高等资料信息与现实差别大,要么“见光死”,要么被骗走了钱财,很难找对心仪的婚恋对象。可见,不靠谱的APP交友平台,鱼龙混杂,不可能担当婚介的主流。政务APP能免费“相亲”,可谓益处多多。一方面,诚信靠谱。会员必须实名注册,经公安、民政、人社等部门的数据比对成功后,才能收到邀请码,使用交友服务。大家“知根知底”,都是奔着结婚去,提高了成功率;另一方面,具有公益性。线上线下活动全免费,包吃包住,降低了单身青年婚恋交友成本。此外,在组织交友活动过程中,共青团组织还开设“婚恋课堂”,聘请心理专家为青年解答疑惑,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家庭观。这种由政府部门主导,可信便捷的交友婚恋服务,显然可以促进单身青年“脱单”,解决人生的头等大事。——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847/91/13612795.html
在我国女性意识日益觉醒的当下,挣脱固有标签的呼声越来越响亮。受古代蓄发盘头传统的影响,当今一般的社会观念中,较长的头发是女性的“默认配置”。从电视剧《甄嬛传》中众宫女的及腰长发,到《欢乐颂》中角色安迪的及肩短发,女性发型的长度间似乎存在着一条“隐形的线”。一旦发型过短而“越线”,则会被打上异类的标签。“寸女”,即寸头女生。这一形象,是对女性长发的固有观念的强烈反叛。部分女性剃去长发,只留下短短的几厘米,甚至更短。她们选择主动将头发变得“和男人一样”,主动成为“异类”,填补寸女形象的空白,以行动传达发型不分性别的理念。“寸女”仍然属于小众群体,但其人数的上升也引起了关注。《三联生活周刊》曾经走近这一群体,深度采访了两位剃去长发的年轻女生,解码了她们剃寸头的原因和寸头前后生活上的改变;腾讯新闻旗下的谷雨实验室则对四位寸头女生进行了群像式的采访,分享了她们剃寸头的心路历程。“寸女”声音的传达,正在让更多的人了解“寸女”的经历与想法,消解对她们的异化。宏观上,“寸女”丰富了女性形象,打破思维定势并促进社会观念的与时俱进;另外,“寸女”做自己的勇气,也鼓励着其他少数群体。坚持自己而无需畏惧他人眼光,这既是“寸女”想要弘扬的精神,也是这股寸头之风背后的核心。——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847/91/136133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