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游戏策划新人说的话
(原文发表于2013年-29岁时的新浪博客;写文章时我做策划3年,现在已从业14年、大多数时间都担任主策或制作人,现在想说的话更多,但最关心的是“你到底有多热爱游戏?如果游戏圈与你想的不一样,你会不会继续坚持?能坚持多久?”) 我虽然策划资历并不高,但通过这几年策划的体会,有些话想尽早告诉策划新人。 我现在即将开始创业,梳理一下自己的经验教训,也顺便分享给新人。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1.要低调。 每个刚毕业的策划基本都是胸怀大志,自视颇高。我当年也不例外,要的薪水比程序都高。而我现在认为,没有工作经验的策划其实就是没有价值的,因为工作后策划才逐渐获得学校里没有教给的业务能力(与程序、美术不同),除了会使用word、excel之外我们没有值得领工资的地方。另外即使有一定天赋,也要清楚这是中国-这是个山寨盛行的国家,创意有什么用,赚钱才有用。 中国没有在就业前培训策划的条件。一方面是中国好的策划少,二是好的策划正在努力赚钱、哪里有空教你如何减少他的圈钱份额。 永远记得自己的业务能力存在很多缺陷,即无法通过个人的能力保证游戏一定被市场接受。即使在国内做得比较好,还要知道与国际上的许多科班策划存在巨大差距。要找到合适的人、知识库去快速提升自己,另外多做、多想。 策划学无止尽。低调点,多学点,总没错。 2.要会与各种人沟通。 我觉得好的策划都有自己理想中的游戏,想当主策,想当制作人。但伟大的游戏一个人很难完成,想法再好,也要靠多个人合作才能完成,因此沟通变得很重要。 策划要与程序、美术、运营、制作人、甚至老板沟通。 国内程序人员的地位还是较高的,往往出现脾气不好、游戏出问题就怪策划者。策划中也往往出现事儿说不清楚、拿不定主意的人,那就会成为程序的重点抨击对象。个人觉得除了私下与程序搞好关系外,了解程序原理(尤其是“数据结构”)非常重要,必要时画流程图,必须达到需求执行没有任何歧义的地步。如果策划的逻辑很清晰,会较容易获得程序的认可。尽可能避免返工,真出现了也要与程序说清楚改的理由,若反复改整个策划组的威信都会下降。没有什么需求不能实现的,区别在于是否值得,后者具有主观因素。 美术人员是较为感性的,他们往往还有自己擅长的风格。与美术交流时,把对方聊high、勾起对方的兴趣很重要,如果他认同了,会发挥出你无法想象的潜力、自发地去高标准完成需求,此时你等结果就行了。反之亦然,如果他提出很多疑问点,往往并非是推脱不想做,这个时候还是应该听取意见、思考需求本身是否有问题。策划脑中的美术需求是比较抽象的,有的可以找到参考图、有的则根本找不到,总之需要多与美术沟通、让对方清楚你大致想要的效果,保证偏差不大。美术经常返工后,也对策划组失望,可能给什么参考图就照画了,因为他们认为创作出来的策划不会满意、不如照搬,此时依然要耐心地与美术沟通。 在策划眼里,运营就是经常提一堆无法实现的需求,或者为了实现一个看似很小的功能、要做数不清的改动。造成这样的原因,主要是很多运营不了解游戏原先的设计规则,完全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应该怎么改。他们的想法有很多还是站在用户角度考虑的,方向是对的。我的建议,只要是做完确实能改进游戏的,策划要全部接受、不要反驳,至于改不改还是要根据代价来看,改的速度要根据当前开发任务的优先程度来排。如果总是看到运营需求就头疼,不告之为什么不改的原因,运营也懒得再动脑筋提出好需求。策划与运营都是靠想法吃饭的,想法被压抑都是很痛苦的。 多锻炼自己的口才,不是为了拍马屁或是搞关系,而是能在认为自己正确的场合、把事情导向正确的方向。 3.玩各种各样的游戏。 策划的大忌:不玩别人的游戏,不玩新的游戏,不玩自己不喜欢的游戏。 没有人能在封闭的空间里预知市场的变化。只有不断接触市场上的游戏、用户,才更容易把握市场的变化。 没有人能完全原创出1款游戏,游戏里的各种元素都是行业经验所积累的,只能做到局部的原创或改造或组装。玩的游戏多,那么可借鉴或改造的素材就越多。看过的艺术表现形式越多(如小说、电影、动画),灵感也就越多。当然,同类游戏不需要玩太多,这点我自己做得不是太好。 看到任何游戏中的亮点,最好能通过照片或是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建立起自己的游戏点子库,以备不时之需。其他行业如电子商务、销售,在满足用户需求方面做得较好的也要记下来,策划是可以跨行业的。 坏的游戏也有玩的必要,将自己可以作为用户去体会哪里流失、哪里没玩懂,避免自己的游戏犯类似错误。 要玩自己并不感兴趣的游戏,如儿童游戏、女性游戏,只要是你的目标用户,你都要去了解他们感兴趣的东西。游戏类型,是没有优劣之分的。 4.保持理想。 人总是会被现实所推动,不断做出妥协。但既然选择做一名策划,无论现实多么艰难,都希望能保持理想。 要不时回想曾经哪款游戏的哪段剧情让自己哭了,当初是什么游戏、什么公司让自己选择了策划这个行业,自己当策划是为了看到人们的笑、还只是为了钱。 不是一味地追求理想,要根据自己的能力、人脉、资本等现实因素来决定。有想法的策划很多,但有条件实现想法的策划很少。而如何积聚同伴、资金,都是策划最终实现理想的重要能力体现。 引用一位学长的话,游戏人在中国,就相当于开启了hard模式。玩着国外的高品质游戏,做着自己的烂游戏,且不知如何改变现状。中国单机市场先天不足,为生存只好做网游。 我认为,保持理想并非意味着一定要等到某天要着手实现理想,而是阶段性记起自己做游戏的初衷、不要被现实拖得连理想都不敢想。 保持理想的游戏人多了,中国游戏就有希望了。这里指的希望并非是赚到钱,相信大家这都能懂。 如果这篇文章能重新激起你的理想,那么我也就满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