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苦比赛
终于把《痛苦比赛》看完了。很荒诞不经的风格,情节设置突转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很有趣的一篇。 最喜欢的也最先注意到的是小说动词运用和比喻的奇思妙想。尽管语言是平易的,但在描写时看得出作者在有意地将“客观事物主观能动化”(我自己取的定义),或是从另一个视角来描写叙述常叙述的,从而因为陌生的视角而更荒诞了。 不清楚这属于什么流派,现代主义吗?最后仇饼母亲被墙砸断腿,杜撰的痛苦真正发生的结局有点“欧亨利”的味道。 痛苦比赛,到底什么是痛苦?四个主人公想来想去,把所有的世俗意义的惨痛经历都堆叠起来,最后还是比不过不得不来参加痛苦比赛的走过场的马哈哈。痛苦发生在每一刻,发生在不经意当中,我们身处痛苦却不觉得痛苦,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最苦,等到需要寻找痛苦时却找不到了。痛苦是人的感官附加,还是客观世界的影响?痛苦是时时刻刻感受到痛苦的人最痛苦,还是已经被痛苦泡发、身在痛苦之中却不觉得痛苦的人最痛苦?痛苦的形状被歪曲之后是否还是痛苦?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痛苦,痛苦是丝丝密密无孔不入,痛苦是指缝的泥鳅无处不在捕捉不到,痛苦是不知情时最痛苦。 这是一部很男性视角的作品。我知道出于时代原因或是风格之类,似乎没必要这么斤斤计较。但是在阅读时还是总觉得刺挠。
来自 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