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能量越小,关注的事情越大
看到一张图,很有意思:

一个人的内心能量越弱小,他关心的事就越大。
我曾经就遇到过这样的男人,跟他吃饭的时候,他会大聊国际局势,美国怎样了,俄罗斯又怎样了,哪里为什么战争,又有什么历史遗留问题了,再好的美食面前,听到这些,也是昏昏欲睡。有时候为了保持礼貌,摆出微笑的姿态,假装在倾听的样子,心神早已神游到九霄云外。但他们从来看不出你早已对话题不感兴趣,大谈特谈直到结束时还意犹未尽,觉得我们聊的很愉快。
有些人整日都在关心、谈论这些事,让这些大的话题占据自己的生活。更有甚者,两个人为了一个国际局势的看法争得面红耳赤,不欢而散。一般来说身处这种场合的女性都会不太理解:这些事,到底和你们有什么关系啊?
想必在谈这些话题的时候,他们暂时脱离了这个渺小的自我,好像自己一挥手,就能掌控世界。
自身能量越弱的人,越喜欢关心庞大的话题,从一个人每天谈的事情中,就可以看出此人内核强弱。关心遥远话题的人,小我往往十分强大, 他们的小我需要时时刻刻维护自己,如果有人与有跟他们不同的意见,他们就会立刻跳起来维护自己的观点,并竭尽全力说服对方,所以两个人会因为全球战略问题吵起来。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第一个原则是「积极主动」,作者史蒂芬·柯维提出了「关注圈」和「影响圈」的概念。
「关注圈」是指一个人会把时间和精力花在其上的事物,也就是ta日常关注的事物;「影响圈」是指一个人能够对其产生影响的事物,这个范围会比「关注圈」小。
积极主动的人,专注于「影响圈」,他们做自己能力范围之内的事情,积极地改善影响圈内的事物,由此使影响圈越来越大;

消极被动的人,专注于「关注圈」,他们只盯着那些自己影响不了的事物,怨天尤人,致使自己的影响圈越来越小。

一个人的「影响圈」是什么?首先,ta自身是可以被自己掌控的,比如健康,选择哪份工作,在哪里生活,选择哪位伴侣,等等,这些都确定是在影响圈内的事物。
其次,身边的其他人与自己的关系,这也是可以被我们间接影响的,虽然我们无法改变别人,但可以改变自己对别人的态度,通过共情、宽容、理解等影响别人。这也可以归属到影响圈。
什么属于「关注圈」呢?比如远在天边的事,哪里又研究核武器了,中东又冲突了,这些你对其产生不了影响的事,就属于关注圈。如果一个人专注于「关注圈」,他生活中能产生影响的事会越来越少,他就每天沉迷于与自己无关的事物中,导致自身能量越来越弱。
一个积极主动的人,ta知道哪些是自己能影响的,哪些是自己不能影响的,ta的关注点也只放在自己能影响的事情上。就算ta不是在职场叱咤风云的人,也乐意把家收拾得干净温馨,把父母、儿女照顾好。
他们在自己的「影响圈」内,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在工作中,即便职位低,也愿意把手上看起来不起眼的工作做好,高层的决策自己影响不了(属于关注圈),就平和地接纳。慢慢地,ta能做的事越来越多,职位越来越高,ta的影响圈也就逐渐扩大。
只盯着「关注圈」的人,他们在工作中会抱怨同事,抱怨领导,觉得自己是郁郁不得志,低微的工作都配不上自己,自己是个要做大事的人,怎么就困在这种小地方.....ta的生命就在可怜自己,指责别人当中度过,最后连本属于自己影响圈中的家人朋友都会被推到关注圈中。
一个人怎样算是在好好生活?他们不会关心那些大而模糊的概念,他们只是把每一天过好,关心自己和家人的健康,让自己爱的人感受到被爱,对邻居热心帮忙,遛狗时拴好绳子,垃圾丢到垃圾桶里。这样的人,或许没有扭转世界局势的能力,但他们的内心能量高于那些对宏大话题侃侃而谈的人。我喜欢这样的人。
如何不让大而模糊的概念支配自己的思想?只需要深究一下,问问自己这个概念是什么意思。比如说,一个人说我想要成长,先问问自己,「成长」具体是指什么?哪些表现对自己来说算是「成长」?要实现这些,下一步要怎么做?
问具体的问题,得到具体的答案。我们就不会陷入概念当中,活成一个遥远而模糊的人。
关于「具体」这个话题,我们之后再聊,今天就先写到这里,愿你今天过得具体而美好~
乱弹阿琳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如果要等别人改变了你才能幸福,那你会一直等待下去 (1人喜欢)
- 我想陪你走一段「遇见真我」的路|阿琳的全新疗愈形式产品 (3人喜欢)
- 别人怎么看你,重要吗? (7人喜欢)
- 小时候怕父母,长大了怕领导|人与人之间,不该有「怕」 (2人喜欢)
- 「我也想要自由,但不上班怎么吃饭」 (6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