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录日记17: 给风景进来的缝隙》
摘录日记17: 2024.3.4
1. 借由了解自己的黑暗面,我们才能更了解自己的光明面,而且将之发挥得更好、更正面。
2. 生活中最美妙的经历,几乎都不是来自规划。
3. 一个性格较弱的人,不可能成功演奏贝多芬,甚至谈不上适当地诠释。诠释他真的需要人生经验、成熟与自信。
4. 演奏者愈是成熟,愈能看大不看小,愈能掌握到作品结构中的大格局和大设计。刚开始学习时,可能每小节看到四四拍,慢慢就会看到二二拍,最后则会变成一拍,而这一拍之内却有自然的律动,一拍之外则有更宽广的格局可以挥洒。演奏者若能愈来愈看得开,音乐也就愈来愈成熟,同时表现大格局与小细节,而不是钻牛角尖。
5. “节奏”绝对不该只是数拍子,而要表现出作品和演奏者要说的话,不然音乐就是死的。就像人说话一样,我们以说话的内容和想表达的意义来决定要用何种速度来说。音乐诠释正是说出自己想要的话,和对这作品的理解。
6. 音乐道理其实快慢皆通,重要的是乐曲平衡与内在逻辑。
7. 无论作曲家用什么技法,谱曲是什么风格,最后还是要回到心灵。演奏他们的作品如此,聆听他们的作品也是如此。
8. 思考是用来明白心灵,理性则是为了解释感性,但感受还是根本,而不是解释。
来自 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