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mnasio Maravillas的透明性
(2023年于马德里,课程作业。这个建筑一般进不去,要找Alejandro de la Sota基金会进行预约,或者等Open House Madrid)
亚历杭德罗-德拉-索塔(Alejandro de la Sota)于 20 世纪 60 年代在马德里设计的 Gimnasio Maravillas 被同时代的建筑师誉为 "西班牙当代建筑最重要的作品"。 它采用工业钢桁架系统,巧妙地解决了场地和功能的要求,广获赞誉。 然而,我认为对该部分的功能主义解释只是最表面的解释。这座建筑在对秩序和细节的处理中体现了对空间的抽象,标志着建筑师对现代空间语法和动态的深刻理解。
德拉索塔是战后西班牙的杰出建筑师,他的作品具有独特的功能逻辑和构造表达风格。他的作品将现代主义理念和工业技术融入西班牙,超越了内战后保守的建筑定式。
Gimnasio Maravillas 的创新建筑结构是对陡坡地形的务实回应,其两个入口之间有 12 米的高差。该建筑需要容纳一个具有辅助功能的体育馆、一个露天运动场以及包括多功能报告厅、教室和办公室在内的综合教学空间。
建筑师采用钢桁架结构解决了这一复杂的要求,钢桁架结构将开放式体育馆空间与用于阶梯教室和教室的模块化空间分开来(图 1)。20 米长的模块化桁架为体育馆提供了充足的无柱空间。空间桁架的凹凸几何形状适合阶梯教室的水平变化。主教学楼前的顶部是一个露天运动场。西翼的楼梯连接了这些楼层和功能。

宽敞的自然采光中和了工业构造的冰冷感觉,"营造了一个充满人性的环境"。 玻璃开窗将面向南面主立面一端桁架的一部分暴露出来,因此自然光在沿街的一面均匀地射入演讲厅和体育馆(图 2)。其对自然光的处理方式类似于 1903 年建造的帕卡德汽车公司(Packard Motor Car Company),出于经济考虑,该公司的钢架屋顶采用了半透明材料,用于日光照明(图 3)。德拉索塔参照工业美学和经济对学校建筑的形态进行了调整,以精致的构造表达最大限度地达成效率和舒适。


然而,空间桁架的空间功能超越了剖面。模块化结构和清晰的构造同时组织了平面的秩序。建筑师先把体量按照功能区分成个体,其次整合在一起。于是建筑的秩序既没有中心,也没有从属关系,而是由一个个独立的空间序列排列而成。在二层的平面图中(图 4),剧院阵列、教室组合和走廊尽头的通用功能室具有不同的独立组织规则,但又统一在同一个网格中。

结构所处的一组正交平面定义了空间,而体积质量则被抽象化了。 教学楼层的所有隔断,都在视线水平位置装有玻璃窗,于是视线能够穿透通多层隔断的墙面。每个功能区都采用了重复的构成,实现了空间组织的可读性。由连续矮墙框限的条带状窗贯穿所有的教室墙面,并多次加入落地的开门,形成重复的韵律(图 5)。阶梯教室的分隔面在两根垂直的桁架之间有一个较大的玻璃窗,它打断了与教室分隔面一致的顶部带状窗,是开扬的高光一笔(图 6)。屋顶桁架的连续存在与分隔墙面相互渗透,互不干扰。 隔断平面相互参照,提供了深度、方向和功能分组的信息,最终使观者获得对空间组织的整体理解。


"参照平面"的存在,以及随之而来变动的空间阅读结果,实现了科林-罗所定义的 "透明性"。 然而,这里的空间层次不同于单一的“图片平面”(picture plane),也就是典型的柯布西耶的立面。 对于德拉索塔来说,各种元素都具有同等的重要性,因此在面对眼睛时,每一个表面都是基本的参照平面(图 7)。德拉索塔空间的视角是由不同的分析平面组合而成的,就像本雅明的电影摄影操作者(cinematographic operator)一样。 两位建筑师都利用带状窗来营造视觉框架。对于柯布西耶来说,水平的带状窗使外部景物扁平化,并将其作为表面构成的一部分(图 8)。但对于德拉索塔而言,在尺度上精心设计的带状窗将窗外的空间作为平面构图来框定和拉平,将立体的透视扁平为网格,在此主体和画面平面是自反(互相指涉)的。垂直对称和反光材料的使用与密斯在巴塞罗那馆中的策略相呼应,但效果相异。在巴塞罗那馆中,元素和空间沿着水平投射开来,反光材料在深度上叠加层次,使空间非物质化(图 9)。而在 Gimnasio 中,镜像与实像重叠,玻璃的反光反而突出了单个空间的整体性。映像的叠加巩固了分隔的重复模式,投射扩展进无限的场域。事实上,日后教学楼向东扩建时,原先建筑的部分结构和带状窗户的确被扩建了。



此项目复杂的抽象并没有影响它与城市结构的融合。建造中保持了材料的真实性,无论是源自工业制造还是本土传统。其中比较特殊的是屋顶裸露的 Viraterm 板,一种因其隔音性能而被选用的新型工业产品,用以控制体育馆部分的音量。主立面的红色砖墙不仅将体育馆与街道隔开,还与城市的建筑传统建立了联系。
Gimnasio Maravillas 是名副其实的杰作,它是战后西班牙建筑演变过程中一个重要的例证,展示了建筑师对现代主义建筑语法的深刻理解和创新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