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哲学概念”的笔记
关于“哲学概念”的笔记 余准 哲学概念(一):哲学-药引 这个标题,首先意味着哲学需要一种药引,有一种作为药引的哲学。斯蒂格勒有一种“药学”思想,pharmakon。他有没有想过,有时候药学也需要一种“药引”,海德格对这个问题的发问是“什么召唤思”(Was heißt Denkent)。这里,我们会发现,有一种先于哲学的哲学,一种作为药引的哲学。西方有“药引”这种东西吗?这里我们借助了中医古老传统的有趣隐喻。对此,巴迪欧可能会用的说法是“事件”,一种事件哲学,事件就是哲学的药引。而马拉布则可能会使用“引线”这个词,因为她喜欢谈论“爆炸”(也许她喜欢的药是火药)。与此同时,哲学-药引,这个标题,除了说明哲学需要一种药引以外,也还意味着哲学本身也是一种药引。这是我们对斯蒂格勒谈及“技术是毒药、也会是解药”的一种增补,即哲学是“技术-药”的药引。 哲学概念(二):哲学-动员 德勒兹在《什么是哲学》中说,哲学就是创造概念。在这里,我们对这个语句进行阐释和增补,即:哲学不但是创造概念,还是概念的动员。哲学所创造的概念,并不仅仅只是某个单独的概念,而是一种可以广泛动员其他概念的概念,一种和其他概念不断发生链接的概念,一种不断激活其他概念的概念。它可以链接成一种概念空间,形成概念回路,本雅明会用星丛来描述,德勒兹会说是根茎,马拉布会称之为神经可塑性。我们也可以问一问柏拉图,哲学王在建造“哲学城邦”时,是否也要进行一种哲学动员,但这可能是另一种动员方式,树形的动员方式,再现绘画中透视原则的动员方式,一种位于绘画没影点位置的概念,柏拉图的“Idea”为其他概念提供了归属。 哲学如果只是单纯的创造概念,会陷入概念的无限性之中。这种概念的无限性,类似于现代物理学意义的宇宙(univers),一种时空的无限。不再存在一种位于绘画没影点位置的概念,它失焦了,盲目了,不存在目的性了。它暗合着资本扩大再生产的逻辑——求新。概念的无限,体现的是科学理性的无限,这种哲学的动员,将每个概念个体作为理性无限的具体化,每个个体服务于这种无限。 所以哲学-动员的问题,归纳起来就是,当概念失焦之后,哲学该怎么办。哲学城邦、pólis (πόλις) ,概念的建筑物,如今修建成了让我们迷失的哲学城市带(mégapole/megalopolis)。利奥塔说,“那些美丽的形而上的建筑,坐落在古老的城市中心和高傲的闹市区(downtowns),现在都保存在博物馆里了。”(Moralités postmodernes, p. 2)(哲学建筑,这个描述也令我们想起了柄谷行人……)这就回到了我们开头的论述,哲学不但是创造概念,还是概念的动员。 哲学概念(三):哲学-涌现 哲学借助概念来进行思考,借助概念的运动来推动思想的运动。但这种运动并不是否定之否定、并不是二元对立的辩证游戏。它不是概念的Aufgehoben(扬弃),而是群星的突然沸腾,这是让康德赞叹的头顶的灿烂星空,他在星辉斑斓的思想夜空里放歌。起初,黑夜茫茫,思想的夜空中一无所有,然后亮起一颗星辰,然后又亮起一颗,后来又亮起一颗……当一颗颗概念的星辰出现在夜空,无数星光闪烁,它们开始相互应和,交相辉映。星丛点亮黑夜,思想的星夜就此涌现。喜爱交响的阿多诺是否了解这种星光的突然涌现?进行纯粹理性批判的康德又是否了解有一种悟(Verstand/Understanding)叫做“顿悟”?自白派诗人安妮·塞克斯顿在为梵高绘画所作的诗《星夜》中这样写道: 夜空旋转。 它们如此鲜活。 甚至月亮也在橙色烙印中鼓起, 从眼中,挤出孩子们,如一个神。 古老的隐匿之蛇吞噬群星。 哦,星夜、星夜!我多愿 就这么死去。 哲学概念(四):哲学-灾异 但是,当思想的星夜开始黯淡,意味什么?对于布朗肖来说,这是灾异。désastre/disaster,这个源自于古意大利语disastro的词语,指的是星辰破碎。这时,布朗肖说“光明放出光辉——光彩,在明亮中,安静下来,不再发光(消散,发出回响或振动,直到眼花缭乱)的光泽,未被理解的语言是爆裂性的回响。”(《灾异的书写》,p.51) 夜空涌现星丛,概念照亮思想。星辰破碎,带来灾异。有一个思想的灾异时刻,有一种不再发光的光泽,它不是哲学-药引、不是哲学-动员、不是哲学-涌现,它是概念的破碎。那么概念的破碎还是不是一种概念?(这个问题让我们想起了古希腊巴门尼德、高尔吉亚等人关于存在与非存在之间的论争)。利奥塔会说,措辞(phrase)的缺场也是一种措辞,措辞宇宙的破碎也是一种措辞,他称之为“情动-措辞”(affect-phrase),“情动-措辞”引发措辞宇宙的灾异,他称之为异争(différend)。情动于中,在情动-措辞中,没有语言分节,没有清晰表达,措辞的当局者(instance)——发送者、接受者、指涉、意义——发生紊乱。那么我说,概念的破碎也是一种概念,它是思想星丛在宇宙中的概念-情动。情动时分,措辞宇宙里,当局者迷。在dialektos(交谈)中,在语言中,当局者人化、化身为人、化身为此在;在灾异中,当局者开始非人。 哲学概念(五):哲学-非-概念 这个标题是我对否定哲学的描述。它自然会让我们联想起“在奥斯维辛之后”的诸多哲学思考。否定哲学的贡献在于,它如洪水般淹没、冲刷了整个以肯定性呈现的哲学概念词语。这种概念的冲刷,以所有概念词语的否定前缀的添加来显现,in-humain, in-différence, in-articulé, dé-sordre, dé-construction,an-archie,an-amnèse,im-matériaux……否定哲学,通过否定前缀的添加,对肯定哲学进行了一场非正常哀悼。余准这样写道: 《非正常哀悼》 我和K的最后一面是这样的: 他正站在616路公共汽车后面的敞开平台上 胸前口袋里别着一小枝铃兰,那是莱松先生给他的 他就这样站着,向我挥手告别。616永远人是满的 在深夜,其实并不悲惨,也不光荣 无法忘却的,是始终让我们困惑的不幸 在晃动中,这种困惑已适应等车时周围嘈杂的空气 并从根本上消解了我们热风里告别的声音 注:莱松先生,Le Songe(梦)。 有一种概念,叫做没有概念。有一种讲话,叫做无话可说。有一种感觉,叫做没有感觉。没有概念,就不要强作概念。没有话讲,就不要没话找话。没有感觉,就不要强行挑弄。就让风里的焰火,在身体里兀然醒来。“之后”,哲学-非-概念。 2024年3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