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杂记之一

图片均来自沈鱼,拍摄于台湾











中山纪念堂是个听到名字,就让我感到无趣的地方。我到过土耳其的国父纪念堂,到过美国的林肯纪念堂,到过南京的中山陵。北京的毛泽东纪念堂虽然未去过,但总归也是知道一些的。
天下的纪念堂似乎都是一个样,一个大广场,一栋高大空旷却没什么内容的建筑,一排排粗大的柱子,一个坐在椅子上的雕像。还有值勤士兵们,也像些柱子似的矗立在那里。这个状态会持续几个小时,等时间到了,就表演一套固定的流程,然后他们便回去休息,享受自己的生活,由他们的队友代替他们,充当那个像守陵人一般的角色。
对普通人,我们用一些纸或布的消逝去为普通人的消逝殉葬。对伟人,以前我们用奴隶战俘或者女人们的生命,现在我们不能那样轻易的剥夺别人的生命了,于是用卫兵们生命中时间的消逝去祭奠伟人们的消逝。
我常常想,我们用这样的方式纪念伟人,究竟是为了什么呢?也许是因为人们觉得这些人孤独的一生还不够孤独,便把他们塑成塑像,继续囚禁在这些荒唐的宫殿里,沉默的注视着这个已和自己无关的世界。
让我们回到这次旅程中来吧,我从台北101大厦上下来,向中山纪念堂走去。是日大雨,远近饶洽,整个台北都湿漉漉的,锲而不舍的xx功宣传者们,穿着雨衣,举着牌子,一遍一遍的重复着十几年前的陈腔滥调,我不知道是什么在支撑着他们,工资?信仰?或者,他们的背后也是孤独?从门口走进去,远远的便看见了黄色的弧形屋顶,有些怪异的样子。踏上台阶,回头是直入云霄的101大厦,与和我想象中一样的巨大的广场,也许是因为下雨的缘故,广场上并无什么人,只有一张曾经杨遍四海的青天白日旗,伫立在广场正中央,听凭狂风戏弄。
在纪念堂屋檐下的人是各种各样的,他们为了避雨都汇集到了一个同样的地方来。有游客,市民,修行者,还有跳街舞的年轻男女,这让它呈现出一派与别处纪念堂不同的热闹与生机。而纪念堂里面,却意外的给了我一种俗气的感觉,没有精美的大理石铺装,没有奢华威严的气势,它只是一个很旧的建筑,里面有一些很老旧的贴在墙上的浮雕,屋顶也做的很粗糙,在一些像是旧教学楼的楼梯和楼道里,分布着一些不知所云的展室。当然,还有孙中山先生的塑像端坐于大堂,两位士兵一丝不苟的列于两侧。
我随便转了一转,感到十分的无趣,正准备出去,这时分散着的游人突然聚拢了起来,据说是换班仪式要开始了,两个士兵在长官的带领下极其缓慢的从后面走出,然后和刚才站岗的两个队友们开始了繁琐的转身,举枪,挥手,再转身,再举枪……做了很久。我不想看了,于是往外走,回头却看到了孙中山先生的像。
直到这时我才发现自己进来后还没认真的看他一眼,他坐在那里,并不是笑着的,他眉头紧缩,有些忧虑甚至茫然的看着远方,在他的面前,士兵们依旧在认真的完成那套琐碎的动作,大陆游客们举着手机在看热闹。大殿的外面,年轻的台湾男女在相互压腿和跳舞,几个老太太在嘈杂的人声与音乐中打坐,去徒劳的追求平静与永生。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雨一直没有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