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简生活|不是极简多高级,而是不极简不行
疫情刚开始的两年,我和妹妹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回家过年。
父母认为是家里的房子太过杂乱,我们才不愿意回去,于是前年过年前,他们把家里彻底清理了一遍。
我回到家,发现家里变空了很多,着实惊讶了一把。
-
我们家是原来村里的小学,院子很大,小学原来的教室都没有拆除,一排七间教室,用来作为仓库和厨房。
2013年的时候,父母在院子里建了一栋占地200平米,高两层半的楼房,把院子分割出来一个大约20m*20m的前院,和一个地形不够平整的环形的后院。
分割之后,前院主要用于家人的活动起居,后院则用来养鸡鸭和种菜。
所以,整体来说,我们家的空间非常大,光屋檐能遮住的地方,就已经是别人家整个院子两三倍的大小了。
-
面积大了,物品的存储和摆放也就变得随意起来。
我们全家居住空间占楼房二楼整层的一半,再加上一个修缮过的教室,作为厨房和客厅。
虽然常用的只有这两个空间,但家中的物品却平等地分布在所有地方,每个房间打开,都能看到里面都摆着不少能用的、不能用的物品。
有时候,单个种类的物品,会同时分布在多个不同的空间。
比如拖鞋,楼上房间有,楼下厨房有,通往后院的小教室门口也有。除去过年外,整个院子只有我父母常住而已,但是摆放出来的拖鞋,却足够十几个人的用量。
不过因为空间足够大,家里给人感觉并不拥挤,物品也不会有那种多到溢出的感觉,以至于一直以来,父母都没有在意物品多寡这件事。
反正只要买回来就一定有地方放,甚至可以随意摆,丢到哪算哪。
-
今年,妹妹在城里买的新房装修好了,过年的时候,为了暖房,全家打算在里面住几天。
使用面积100平米多点的新房,原则上来说,住四口人是绰绰有余的,但是父母住进去以后,总觉得不方便,觉得局促。
有一天父亲在找拖把打扫卫生的时候,我听到他小声念叨了一句:还是乡下好,城里连放东西的地方都没有。
可是新房里明明都是空的啊。
我仔细思考了他这句话,才想通他所谓的没有地方放东西,并不是真的没有空间,而是空间不足以多得像乡下的房子一样,让他可以随意摆放杂物。
-
从前每年回家,我都会想着尽可能地帮父母做点事。
但每次都会失败,因为面对家里巨大的空间和大量的物品,完全不知道从哪里开始下手。
所以,每次都只能在父母烧饭的时候,打打下手,草草了事。
母亲是个勤劳节俭的人,做事干练,从前住在小房子里的时候,总是能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但自从搬回老家以后,情况就彻底变了。
我能明显感觉到她管理起这个巨大的家太吃力了。
即使全家一起打扫,也只能保证最基本的日常动线上的物品整洁,而那些存放在角落和不常使用的空间里的物品,则很难会被顾及到。
每当一件事明显超出我们能力范围的时候,我们总是会下意识地选择先把它放下。
很明显,我们家就是这么做的。只要不去看,不去想,就能当它不存在。
所以,每次过年回家,我都会发现很多物品出现在我无法理解的地方。
比如厨房每个角落都能翻出来的五谷杂粮;比如一个客厅里同时摆着两张巨大的餐桌;比如不知道放了多久落满灰尘的自家陈酿;比如散落在桌子上作用不明的药品;比如去年端午亲友送的,被遗忘在角落还未开封的饮料...
每次我尽力去整理,母亲都会在在旁边说:你收拾也没用,过两天你爹又会翻乱的。
-
说到底,我家的囤积问题不明显,主要还是空间大,没有出现不够的情况。
但是,不明显并不代表不存在,它依旧会以另一种形式表现出来。
物品的囤积,造成的不只空间问题,还有积压的情绪问题。
就像前面说的,物品超出可控的数量之后,管理和打扫都成了大问题。
我们当然可以选择无视,但是情绪依旧会积蓄下来,因为总有一部分精力留在那些未知的地方。
比如有一天我进家中厨房的时候,闻到一股腐烂的味道,就随口说了一句,母亲立刻就紧张起来,闪烁其词地说:应该没有吧。
我知道她也不敢确定,因为物品太多,总有看不到的角落是没办法确定的。
而这些看不到的,未知的角落,正是分掉我们精力的地方。
日常你不会感觉到,但是只要遇上一点事情,着急起来的时候,它们就都会一股脑冲上来。
比如家中杂乱的人,每天早上着急出门上班的时候,总是会莫名地情绪低落。
这个时候你或许会意识到问题的存在,但是长时间的堆积和无视,早就让物品和情绪多到超出了你的掌控范围。你无力去改变,能做的只有继续无视它们,一直到下次再出问题的时候。
-
不少人认为,极简是高贵而矫情的游戏。而事实上,它只是抵抗无意识囤积的唯一有效工具。
囤积一般是全方位的,物品的囤积,会伴随工作的堆积,情绪的囤积等等,会让你一直陷入精神紧绷的状态。
人们或许能够意识到物品的囤积,但是却很难意识到,随着物品囤积下来的情绪。
囤积情绪的人,会变得焦虑、易怒、难以自持。
“我这么忙,哪有时间搞这些。”
当有这种想法的时候,其实就已经是情绪积压比较严重的时候了。因为积压的情绪让你陷入深深的内耗之中,对于外界的新鲜事物,无法产生兴趣。
而所谓的忙碌,其实就是事物超出了自己能够掌控的范围。
抽离这种状态的方法也很简单,剔除一些不重要的事物就可以了。
不需要的物品可以扔掉,不重要的工作可以推掉,不重要的人可以断掉交往,不重要的情绪才会得到释放。
当大部分事物都处于可控的状态,人才能从紧绷的状态中逐渐抽离出来。精神不紧绷了,才有精力去应对剩下那些不可控的部分。
如果不去处理那些囤积的物品和情绪,生活中大部分事务就都会处于不可控的状态。
这种状态最明显的表现就是:一天什么也没干,就已经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