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凡例和《张氏家谱-凡例》
浅谈凡例和《张氏家谱-凡例》

汉阳柏泉三甲张氏家族“廿课甲第”名单图
只要翻开家谱,映入眼帘的系特定图表、序、凡例、目录、宗派、传记等。下面作重谈谈比较陌生的凡例,说起陌生,并非存在形式,而是这很少人瞩目的标题。陌生的“凡例”其实就是人们常见书本的说明。说起邑誌,那是官方修撰的书,一旦负责编纂,那就先得对该地域地情有大致的了解,然后制订“凡例”,说明这本书所著的内容和编纂体例阅读方法,通常谓之发凡起例。 家谱中的凡例,是说明编修家谱的指导思想、编撰体例、篇章结构、材料选用考订和编修规则等,一些具有纲领性的文字。历代编修家谱都同时有序言、凡例,也有序言和凡例合在一起的,称序例。凡例是编撰家谱必须遵循的准则,具有“法”的性质,对编修家谱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表现在下三大功效内:

汉阳柏泉三甲张氏光绪廿年三修《张氏家谱》
一.凡例是编修家谱的纲领和规则: 一部家谱内容庞杂,又出自众人之手,家谱要成为一部内容和形式统一的有机整体,如出一人之手,编修家谱就得有编修人员共同遵守的规则。凡例就是编修家谱的规则,为编修取材提供依据,使编撰有准则,行文有规格和要求。篇目是编撰家谱的蓝图,凡例就是对家谱进行施工的总方案,编撰工作必须按照凡例这个总方案有序进行。 二.便于读者读谱、用谱: 凡例内容广泛,涉及编修家谱指导思想、体例、篇章结构、选材来源、家谱断限、入谱标准和图表编排及编写中的有关技术,甚至下一轮修谱时需要提供的有关问题,对这些问题都有明确的规定和说明,是阅读家谱的指南,能使读者快捷读谱、查谱和用谱。 三.凡例有助于开展学术研究 历代家谱的凡例,都不同程度地记载了作者对谱学的学术观点和编撰主张,具有一定的学术研究价值。比如清代谱学家朱次琦,对谱牒学进行深人研究,作出一定贡献,他在《南海九江朱氏家谱序例》中,对前人族谱体例和书写方法作了评论,提出了自己的设计,将体例定为七类:宗支、恩荣、祠宇、坟茔、艺文、家传和杂录等编,他对体例的设计,深为后人所仿效。可见,凡例中都蕴藏不少谱学史,谱学理论资料,有助于深入开展谱学理论的研究。

《张氏墨存》续集(中举试卷集)
我们柏泉三甲张氏这次(第五次)续谱,依照光绪廿年三修《张氏家谱》的风格没变,是在三修家谱基础上,延续编撰下来的。根据近十二年的寻觅挖掘,找出谱中遗漏和没有认证的内容和资料,寻觅新的依据,经不同途径的考证,为五续家谱充实其内容,例:八世祖张直浩(之光),在三修家谱中,仅按常规介绍。这次,找到政府从文学角度出发,对历史上的“十浩社”功绩的肯定。摘自《东西湖区志》、挖掘出九世祖张鹄严《厀啸文集》《厀啸诗集》、发现十世祖张画臣(坦麟)雍正元年进士表、张郎湖(坦熊)《故天将降》文章、十一世祖张立峰(任佐)在綦江县何家岩摩崖上的石刻,巨字“立峰”摘自《綦江县志·古迹》、藏于国家图书馆内十六世祖“张君墓志铭”、及张氏后两处后裔认祖归宗文章等等。下面全文刊登汉阳柏泉五续《张氏家谱·凡例》:
五续《张氏家谱·凡例》
自光绪二十年 十五世祖敬亭公续修家谱,系三修,民国四年 十六世祖季郁公所续《张氏景贤支谱》为“四修谱”。天灾人祸十年浩劫,日月不可复追,“一修谱 ”“二修谱 ”荡然无存。仅存“三修谱”而破损,“四修谱 ”只剩残本二册,和一册手抄本(藏于武汉图书馆)。

汉阳银杏轩中的汉阳树和印章(汉阳银杏轩主张行方直夫父珍藏之章)
现将“武汉图书馆”、“美国犹他州家族博物馆”的“三修谱”,及十九世昌合兄冒风顶险保存的“三修家谱”(一十五本,缺卷之十二);将三套谱整合为一套完整的“三修家谱”。今以“三修家谱”为蓝本续本族家谱,定为 戊戌年孟春(二零一八年)“五修”《张氏家谱》。特请世英公为谱封面题《张氏家谱》。 斗转星移沧海桑田,子孙繁衍,现已枝繁叶茂绿盖如阴。随时间推移,历届运动、变革,个别宗亲忽视宗派之名,“世次四语”宗派二十字名存实亡。忘祖、乱宗、失传、失联之险危在旦夕。今动员阖族组织再次续谱,乃千秋万代之需,宗亲欢庆之事,功德无量之举。乃阖族繁衍、兴旺、弘扬先祖鲲鹏之志,奕叶重光的大计。现订五续家谱凡例如下: 一.五续《张氏家谱》,原则遵老谱(三修)不变。按支论辈往下传,新增凡例、行述、小传、大事等记载,据老谱各项紧随其后不得超越。 二.一百二十余年繁衍,至今已传至二十八世,光绪二十年复定“世次四语”;仅剩个“良”字辈。遵照先中宪公所训:“字派将用完后,达者遵先再续可也......” 特请十八世祖世英公新续阖族字派,不忘八世祖中宪公惓惓垂训之意。

张画臣(坦麟)雍正元年进士表(畿辅通志卷六十)
三.家训、家规、子孙过继、入嗣、削名、逐之出族等项规章条款,仍严格遵照老谱、祖训不变,不再行文赘述。 四.计生工作三十余年,各户独生子女为主,“五续家谱“其家族子孙,不分男女一律造册录入(谱)。其后人随母张姓者,凡立据永不返祖归宗(随父姓)仍可造册录谱。 五.本次续谱,遵照老谱五代格,录入名、字、号、生,卒年月日、生平简介、墓地位置等书写格式不变。 六.帙原辑目录尚存,今谱刊登卷首各注,刊存佚确于下,其本届五续家谱目录另订于前(老谱原项后),不列卷数。 七.增录八世祖禹木公“东汉长沙太守医圣张仲景之墓”题碑文、十六世祖季郁公墓志铭、二品诰命夫人汪氏像、十一世祖任佐公在綦江何家岩摩崖题“立峰”巨字及文、勘正十七世启香公因袁世凯通缉隐姓埋名-徐味冰一事、增书敬亭公等人传记,存各分支传记后。记近百年来宗亲交往,及四川遂宁伏八公之后裔回柏泉祭拜等。 八.八世祖奇圣公于清初迁孝感杨店一支,近四百年历经艰辛,终认祖归宗,皈依本谱。

张郎湖(坦熊)《故天将降》全文
九. 三修谱载:二世祖文炳公世下至五世祖鸾 武二公四代祖讳世系多无征未详。戊戌年(二零一八)孟秋,核孝感清河堂《张氏宗谱·首卷·溯源世系图》,伏二公次子文炳公世下至鸾 武二公之前后世系承先启后 脉络分明,诸祖及祖妣四代之中父子相承记载详实,据此五修谱特增录三修谱中文炳公至鸾 武二公诸祖之无征未详信息,以释九世祖仲璜公之疑。 十.族获“东西湖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张三异传说》”盛誉。此次续谱特载予谱中,以励宗亲后裔。 十一.“二修”、“三修”谱系中未见通族堂号,思吾三甲张氏家族素有:五世乡贤,廿科甲第之声誉,而没有自己的堂号实为一大憾事。丁酉年新秋族中贤达,特从九世祖鹤湄公所著《五知庄自叙训言》:“尚其立志以坚,循涂以大,勉旃皇路,永矢清白之操,于以显扬先烈,俾创守家声,烂生弈业,是则予所厚望于儿辈......”训句中,选出“显创”二字,将三甲张氏家族祠堂,正式命名为:《显创堂》。其寓意是告诫后世子孙要:显扬先烈,创守家声。 十二.经柏泉三甲张氏五修家谱组委会商榷,及孝感市孝南区卧龙乡八埠村张家小湾宗亲认祖归宗要求,同意在原有十支基础上,新增一支谓:分支第十一支。 十三. 凡先辈佚名之家族,其脉系图暂栖原居塆(按分支排),待机皈依先辈(近祖)名下。 十四. 本谱牒世系资料登记、录入:分支五的世群、分支二昌荣、分支十树初,编辑、文字:分支五昌万、分支一继明,校对:分支十传忠、荣芳及全体人员。 十五.本谱牒告竣后赠:湖北省图书馆、武汉市图书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博物馆收藏。 武汉柏泉三甲张氏家族第五次续谱工作委员会 戊戌年正阳 二零一八年四月三十日

张禹木(三异)捐俸禄集资修建南阳“医圣祠”,图为张仲景墓碑题字和所著《五伦镜小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