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仁之乱——开启日本激荡百年的战国时代
说到日本战国时代,人们最先想到的肯定是逐鹿战场的那些大名们:武田信玄,北条氏康,上杉谦信,伊达政宗……当然还有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德川家康三巨头。
前后延续了一个半世纪的战国时代,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动荡年代,对下层的普通人来说,是最好也是最坏的时代,虽然是无休止的争斗,却也有机会翻身实现阶级的跨越,比如丰臣秀吉就是最好的例子。这在之前等级森严的幕府时代,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
那么,战国时代这场延续百年的动荡又是由何开始的呢?这就不得不提到另一场动乱——应仁之乱。

虽然在后续的研究中,很多人都认为明应政变才是战国时代的开始,因为在那之后幕府权威才彻底丧失。可放眼日本全社会来看,混战十年之久的应仁之乱无疑更具开端性质,正是由此开始逐步打破了旧体制,揭开了新时代的序幕。
应仁之乱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应仁之乱是从应仁元年(1467)到文明九年(1477)持续了十一年的大乱。一般的说明会说,室町幕府八代将军足利义政无子嗣,于是以其弟足利义视为继承人。
但随后足利义政妻日野富子生下一男(后来的足利义尚),日野富子意欲让自己的儿子继承将军之位,正好那时候细川胜元与山名宗全两雄为争夺幕府的实权,介入将军家的内斗,于是应仁之乱就爆发了。

和以往研究应仁之乱的著作相比,吴座勇一的这本《应仁之乱》非常值得推荐,尤其是给对这段历史有兴趣但却又没那么深厚的史学基础的普通读者。
本书作者吴座勇一是日本新锐史学家,他以以兴福寺两位高僧的日记为基础(《经觉私要钞》和《大乘院寺社杂事记》),结合多种史料与学术界研究成果,从将军承嗣问题、管领家畠山氏内斗、细川胜元与山名宗全政争入手,细致入微地剖析了应仁之乱的起因。

值得一提的是,这两本日记的记录者都经历了应仁之乱,虽然没有身处漩涡中心,对某些事件的记录难免有失准确严谨,但是日记却包含了他们周围的僧侣、贵族、武士、民众如何在这场旷日持久的动乱中生存、思考,因而也更具有普世的意义,更能反映出那个社会条件下的芸芸众生相。
而本书的另一大亮点便是它的语言和写作手法。
首先,作为一部史学研究的著作,作者在引用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用通俗有趣的语言拉近了和普通读者的距离感,其中提出的某些见解和论断也能够带给人启发和思考。
其次,书中没有过多的执着于对宏大历史背景的描述,不会让本就纷乱的时代更加混乱不堪,读者可以顺着作者的文字清楚地了解时代背景、政治形势、各股势力错综复杂的关系,从而将这场混战的起因经过乃至后续影响一次性看明白,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最后,在细节刻画方面作者也颇为用心,人物的刻画丰满而不单薄,用小说般的笔法来谋篇布局,把乱世中各个阶层的挣扎描写的极为生动,对于人性的刻画也非常真实。
而在本书的最后,还附带了年表,涵盖了期间的几次大事件,包括嘉吉之变、应仁之乱和明应政变,对于理解应仁之乱前后的纷争颇有帮助,也是研读本书非常好的工具。
如果,你也对错综复杂的日本战国史感兴趣,不妨就先从这里开始,走进那个群雄逐鹿的日本战国时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