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海厦内经课笔记(09)-个人笔记
前言
- 本次笔记整理自:倪海厦内经课笔记(09) - 阴阳应象大论之二:五臓之纪
- 本人也是初学,下面是自己在学习内经过程中一些笔记,分享出来,希望能帮到与我一样的初学者。
笔记
1.寒伤形,热伤气。气伤痛,形伤肿。故先痛而后肿者气伤形也,先肿而后痛者形伤气也。
热为什么伤气?换个问法,人在高温环境下为什么伤气?
①高温环境,人呼吸受到影响,无法吸入足够的气,人体内部的气和外部的气息息相关,进气少,人的气自然伤。
②高温环境,清者升,浊者降,清气大部分都升没了(高温下空气含氧量低),所以人也无法呼吸到足够的清气。
③肺主皮毛,皮毛的开合会受到外界温度的影响,温度降低,毛孔关闭。温度升高,毛孔会一直处于开放状态。此时,人体表层阳气会一直高效工作,也会处于快速消耗状态。
寒伤形,热伤气:
阴:寒,形
阳:热,气
性质相同,故能相互影响。
寒为阴,形也为阴,故寒入体。
热为阳,气也能阳,故热入气。
2.“寒伤形”太冷了会伤到形。这个形有两种,一种是极瘦的人,一种是极胖的人。胖子绝大多数都是热症,但是也有寒症,因为太胖了嘛。
寒伤形:
①寒气对人体的伤害如果在形上体现出来,需要历经很长时间,如在长身体的时候一直受寒,首先寒气入侵表皮,肺受伤,金克木,肝胆受伤(长期挨冻受饿胆气也不会足),筋受伤。木克土,脾胃受伤,身上不长肉。土克水,骨头受伤,长不高,并且骨头比较脆弱。
②手脚冻疮,也属于寒伤形的一种。
③长期饮寒食冷,也会导致寒气内聚,从而形伤。
3.“热伤气,气伤痛,形伤肿”,气受到伤时,就会产生痛症。所以如果有痛,就是气通不过去了。形受到伤时,病人就会肿起来。比如运动时脚踝扭伤了,很痛,就是气伤;肿起来,就是形伤;又肿又痛,就是形气都伤。
①气伤到为什么会痛?
因为气伤到会导致气路阻塞,气会一直淤积下来,局部压力会增加,所以导致人疼痛。比如人被点穴后剧烈疼痛,也是如此。将气血疏导开,压力减小,疼痛自然就减少了。
②形伤肿,形受伤,会导致血液通道被阻塞,局部淤血堆积肿大。将淤血放掉后,肿也会减小。
③脚扭伤,经络和血管都受伤,经络走气,则气伤疼,血管走血,则形伤肿。
4.“风胜则动”,风太过的时候,就会产生动症。“热胜则肿”,人会肿起来都是热太盛。
①自然界中风如何形成?
温度差异导致的局域密度不同是风形成的主要原因。
②风胜则动,只有风很大的情况下,才能吹动树木(肝),所以是风胜,风超过周围的限制。
如同防风林与风的关系,小风会被挡住,只有大风狂风,才能超出防风林的限制。
③阳主动,该“动”是符合人体要求的动,比如眼睛按照人的意愿转动。
风胜则动,则是计划之外的动,阳气没有待在指定地方,或者阳气的量超过了合理值。
④只要发现动症,则证明为风症,阳出现问题了。
5.“寒暑燥湿风”,寒就是冬天,暑就是夏天,燥是秋天,湿是长夏(季节交换时节),风就是春天,五个相对应。
①寒暑燥湿风,皆是天气随五季变化而产生的自然现象,也就是五气,五种天之气。人处于其中,顺应变化,则无伤。
②如果人形体有敝,阳气防护出现缺失,则五气(寒暑燥湿风)进入人体,从而产生各种不同的病。
风胜则动,热胜则肿,燥胜则干,寒胜则浮,湿胜则濡泻。
6.“人有五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五脏化五气,肝、心、脾、肺、肾所对应的情志为怒、喜、思、忧、恐。上古的真人、圣人、闲人可以把他的情志丢掉,我们普通人则都会有这五种情志。当你产生这些情志现象时,千万不要太过。过才会伤,不过就好。
①你以为的忧愁是自己的,其实是身体顺着天之气产生的,不要被情绪所引导。
②为啥总是秋天最思乡?因为秋对应肺,主忧思。如果再加上客居他乡,外因(秋气忧思)+内因(在异乡),所以思乡,此时最好的活动是登高望远,抒发掉内在的忧思,避免得病。
③喜怒悲恐惊,源头是在五臓,五臓受到五气(寒暑燥湿风)的影响而产生的情绪。
④所以人如何在五气之中自处?所以黄帝内经专门有一个篇章:四气调神大论。就是告诉你,在四气之中如何调整自己的神志,使之与天地相应,而不受负面的影响。
7.“故喜怒伤气,寒暑伤形。暴怒伤阴,暴喜伤阳。”当你情志太过的时候,就会伤到一些地方。有的是伤了气,有的是伤了形,有的是伤到阴,有的是伤到阳。
喜怒伤气,寒暑伤形:
①“怒喜思忧恐”中只有喜怒是伤气的?都伤气。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只要气不按照固定路线、固定时间运行,都为伤。
②寒暑伤形是一个道理,寒暑燥湿风都伤形。因为外在的五气,最先接触的就是人的形体,从皮毛到脏腑,一层层渗透进去。
③暴怒伤阴,肝藏血,肝作为血库,暴怒时怒则气上,气引导肝血冲击到了头顶,导致面红耳赤。并且怒气一旦到顶,经历很长时间才能平息,在这期间气血会源源不断的往头上调。有可能会导致两种结果,一个是其他脏腑的血液供应受到影响,另一个是请神容易送神难,涌上头顶的血分批返回时是否会有残留,还有一个就是血液的一进一出,还会有损耗。所以暴怒伤阴。
④暴喜伤阳,暴喜,类似于短时间巨大的喜悦冲击人体,如范进中举后手舞足蹈,四肢为阳,大量阳气涌入四肢造成手脚乱舞,阳气从何而来?必然是从各个脏腑的储备中调取出来,所以暴喜伤阳。
8.“厥气上行,满脉去形”,这个厥气就是浊气。阴浊之气应该待在横隔以下,不可以往上走的。当你情志太过时就会影响到浊气,让它往上走。
厥气上行:什么时候浊气才能上行?怒则气上。发怒时,将浊气也带到了横膈以上,浊气也会引发大脑混乱。
9.“喜怒不节,寒暑过度,生乃不固。”一个人如果情志不稳定,常常喜怒变化很大,然后又不知避寒,也不知道避暑,就不会那么长命。
喜怒伤气,寒暑伤形,气形皆伤,长期累积下去,生乃不固。
10.“故曰冬伤于寒,春必温病”,如果冬天没有伤于寒,春天是没有温病的。
①此处的“故”是从哪里推导出的结论?前一句是“故重阴必阳,重阳必阴”,结合起来分析,冬天属阴,伤于寒,又被外在阴寒所伤,构成重阴,所以后续爆发为阳病。
②同理,重阳必阴,夏为阳,又伤于外界的暑气,构成重阳,所以后续爆发为阴病,疟疾。
以上皆为推断。
11.中央生湿,湿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脾生肉,肉生肺。脾主口。其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体为肉,在藏为脾,在色为黄,在音为宫,在声为歌。在变动为哕(yuě),在窍为口,在味为甘,在志为思。思伤脾,怒胜思。湿伤肉,风胜湿。甘伤肉,酸胜甘。
甘伤脾,脾主湿,脾属土,脾主水。
①土壤需要依赖于湿气来转化吸收各种营养物质。如果土壤中没有水分,如同沙漠,则失去生化之能。
②土壤中合理的湿气是利,过量的湿气则是害,如同沼泽,只化不生。
③当过食甘,则脾受伤,失去对水分和湿气的管控,湿气蔓延,将正常的肉,也转为了湿土,温度降低,内部滞塞不通,导致人发胖。
12.“寒伤血”,如果有个人贫血——属于寒症,寒症再开寒凉药的话,治不好贫血。要把寒去掉,血才有机会恢复。
①寒伤血,不管是没做好保暖措施导致受寒,还是使用寒凉的药,都是寒,都会伤到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