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曾经是如何挽回一段亲密关系的?
查看话题 >怎么判断一个人会不会长久爱你?
进入一段亲密关系的时候,很多人都会担心一个问题,担心这个人现在爱我,时间长了,热恋的激情消退了,要面对现实问题了,他会不会就不爱了?或者之后他要是遇到比我年轻的,漂亮的,富有的,成功的,会不会变心?
【公众号/知乎:陈妖姬】10000多例情感咨询经验,两性关系管理砖家,擅长挽回领域,深入剖析男女心理,和谁都聊得来。咨询直接添加我个人微信:Mibuyu0913(皇甫秀明),并且备注豆瓣。
但凡真正想要谈好一段感情,想要发展稳定婚恋关系的,都必然考虑过这个问题。但我们又发现,在婚恋市场上,总有人看起来非常花心,非常不稳定。他们总是习惯性的分手,劈腿,无缝衔接,对待感情一点都不郑重,缺少责任心,因而饱受批判。
我有个朋友,他是个非常有魅力,特别受异性欢迎的社交达人。但是他的女朋友却换了一波又一波。其中一些被分手的女性也会找到我哭诉,不甘心就这么被抛弃,也愤怒于男友一分手就迅速和别人确定关系。
于是我就问这个很有魅力的朋友,问他对那些前任的感情是真的还只是逢场作戏。朋友一脸诧异,他说,当然是真的,虽然他换人的频率比较高,但是对每一个现任都是真心实意的。
我又问他,既然你的爱是真的,那为什么每次又都轻易地散了,好像没有半点留恋。
他说,不合适啊,我有什么办法?总不能明知道不合适还硬要生活在一起。网上不是说了吗?成年人只筛选,不改变。发现不合适,还不分,留着过年吗?
我问,那你找到适合的那个了吗?
他只是笑笑,没说话。显然,与他处处契合的真命天女并没有出现,甚至,一辈子都不会出现。
其实处在他这种轻浮随意,摇摆不定状态中的人并不少。他们并不是有意要去玩弄一个人的感情,只是一在关系里遇到什么问题,就轻易退却了,遇到问题,他们不是去解决问题,而是去解决制造问题的人。却美其名曰,成年人只筛选不改变。这本质上是一种逃避倾向。他们之所以形成这种逃避模式,往往是源于早年间人格发展的不完善。
具体来说,就是“客体恒常性”的缺失。
客体恒常性指的是我们在两岁到三岁时获得的一种能够与客体形成恒定常态的关系的能力。但如果一个人在早年间经历过严重的依恋创伤,比如照料者反复无常,或者在情感上缺席,或者养育环境混乱,那他的情感发育可能会迟缓,过多停留在一个非常脆弱的时期,那他就没有机会发展出“客体恒常性”。
而一个不具有客体恒常性的人,在他长大之后,往往无法和固定的某个人维持一段长期、稳定的关系。
对于亲密关系中出现的矛盾、寡淡、模棱两可,大多数人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忍受,不会整天担心自己被拒绝、被抛弃。因为他们对于亲密关系的稳定性有自信,即便和爱人有争执、有冲突,也相信这只是暂时的,问题总能解决,关系总能恢复。
但没有客体恒常性的人则不然。他们在婴儿时期就已经内化了这样一种消极信念,即:世界很不安全,人人都不可靠。所以他们包容不确定性、失望,以及承受关系波动的能力,都会大打折扣。
感情中的一点风吹草动都能让他们对这段关系丧失信心和希望,接着就像放弃治疗一样,在关系中展现出一种消极怠工的态度,急着挣脱这段关系,急着去找下一家。或者是在看到关系破裂,自己被抛弃的风险的时候,为了避免痛苦,会率先攻击自己的伴侣,率先抛弃对方。
像npd、边缘性人格,他们性格中善变的特质,就是来自于“客体恒常性”的缺失。对于这种不能安全地依恋他人的人来说,任何的冲突、疏远,哪怕是短暂的、温和的矛盾提及,也会触发他们再次体验到旧有的被丢下、被拒斥,或者被贬低的痛苦。恐惧会触发求生应对模式,比如,否认、粘人、回避,以及拒斥他人,在关系中猛烈的伤害对方,或者暗中破坏关系借以避免被拒绝的可能。
没有客体恒常性的人,在与人交往时,往往会认为对方非黑即白。所以这种类型的恋人和你要好时,好得不得了,可是一旦你不好的部分触动到了他,他立刻就能和你翻脸,各种劈腿、打压、断崖式分手。
为什么?因为你在他眼中已经从一个极致的好人变成一个彻底的坏人了。
在他的核心理念里,是没有什么中间的灰色地带的,也无法领悟到:所有人都既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
所以他们对关系的体验就会是不可靠的、脆弱的,关系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那一刻的心情好坏。他们看待伴侣的视角似乎没有连续性,时刻都在变,时而好时而坏。却始终无法把对方当做一个复杂的、具有矛盾性的整体来接纳。
发展客体恒常性很大程度上就是要有能力在心中接纳包容矛盾的事物。我们必须明白:没有哪一段关系,也没有哪一个人是完全好的,或者完全坏的。就算是生命中最爱我们的那个人,也会有令我们失望的一面。
恒常性的缺失带来的影响,不但会表现在亲密关系中,更会延伸到为人处世的方方面面。比如我那位朋友,他不但是女朋友经常换,他的工作和居所也经常换。三年之内,换了五家公司,搬了3次家。每次换工作,他都要抱怨上一家公司领导不赏识他,还总挑他刺,忍受不来;每次搬家,则是认为室友很难相处,合租体验很差。
由此,他总是不断地更换、不断地漂泊,却始终没办法获得一个安稳满意的归宿。
后来,他向我坦白,他的原生家庭很糟糕,父亲总是家暴他和母亲,他很想逃离那个家;小学入学,他终于如愿以偿离开原本的家庭,被接到舅舅家生活,但是好景不长,舅母因为没有收到应有的抚养费,对他越发不满,处处责骂刁难,于是他又逃走了,逃了很远的地方上大学,半工半读,不再和家里联系。
这样一回顾,他的一生似乎总在逃跑,进入到一个环境也好,进入到一段关系也好,只要不够满意,没能满足他的期待,他的第一反应不是克服困难,而是逃到下一个地方。
儿童时期的逃跑当然可以理解,毕竟你就算想改变什么也无力改变;但是当你进入成年期,有了处理问题的能力,却依旧延续这种逃跑策略,这就让你长久地困在这种模式里,永远动荡不安地追寻并不存在的理想归宿。
客体恒常性缺失的问题不只是一个情感问题,更是一个处事生存的模式问题。我们表面上看一个人看到的是他对感情的轻浮随便,但实际上这只是复杂心理病症下一个小小的呈现。
他们并不是真的对感情不负责任,他们也想要长久安定的亲密关系,但是他们没有充足的能力和能量去做到好好经营,所以在一次次逃跑中,变成了大家口中的渣男渣女。
如果你也为缺少客体恒常性,建立不起长期稳定的亲密关系而苦恼,或者想要挽回那个缺少客体恒常性的伴侣,欢迎私信向我咨询。我会根据你的实际情况给到你切实可行的建议。
【公众号/知乎:陈妖姬】10000多例情感咨询经验,两性关系管理砖家,擅长挽回领域,深入剖析男女心理,和谁都聊得来。咨询直接添加我个人微信:Mibuyu0913(皇甫秀明),并且备注豆瓣。
荼白大大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为什么你觉得最不可能出轨的人却背叛了你?
- 分手后想挽回,到底要不要道歉? (1人喜欢)
- 为什么说『过情关』非常重要? (1人喜欢)
- 作为一个谈过回避型的人,我整理了5条特别好使的血泪经验! (1人喜欢)
- 你以为的一见钟情,其实是遇见了自己的创伤 (1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