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之行
太原之行
早些年集体旅游去过山西,记得去过五台山、悬空寺、东湖醋厂、常家庄园,应该也去过乔家大院,更早些还去过阎锡山旧居,其他的已经记不清了。在太原停留过,但除了经历的一次微震,其他也没什么印象。这次趁着春节假期,安排了一次太原三日游。
玩在太原
与太原颇有些渊源,大学宿舍的两个舍友、小伙伴,都来自山西。记得舍友的高中男友来探望,在宿舍楼下拖着上调的尾音喊她的名字,一度让我觉得很有趣并时常模仿,一段时间后竟也时常无意识地上调尾音说话。
山西给我的印象就是煤,刀削面,来过之后知道多山,要经过很多个隧道,再就是小时候随父亲听歌留下的印象,“杏花村里开杏花,儿女们正当好年华”“你看那汾河的水呀,哗啦啦地流过我的小村旁”。当经过汾河大桥,看到汾河宽阔的水面,不知不觉就想起来这两句歌词,杏花村,汾河,还有挥之不去的情结。
省会城市大都一样,繁华大气,太原也不例外,吃的玩的都不少,是一个值得游览的城市。
晋祠
以前只知晋祠名气大,却不知具体为何。
晋祠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古典宗祠园林建筑群,始建于西周。最初是为了纪念唐叔虞及母后邑姜。唐叔虞,姬姓,名虞,周武王姬发之子,周成王之弟。成王时受封唐地,故称唐叔虞,“桐叶封弟”的典故即出于此,后其子迁居晋水之旁,改国号为“晋”,故唐叔虞成为晋国的始祖,三晋文化的创始人。邑姜是唐叔虞和周成王的母亲,周武王的王后,姜子牙的女儿。
李唐发迹于太原,据说李渊父子太原起兵前曾往晋祠祈愿,李世民东征归来经过晋祠曾亲手撰写了碑文,即现存《晋祠之铭并序》,有此渊源想必晋祠在唐代是很受推崇的。
晋祠景区规模很大,但外围多是新建建筑和园林,核心区域面积不大,主体建筑对越坊、圣母殿等看上去灰扑扑的,但颇有气势。圣母殿里的侍女彩塑像栩栩如生,殿旁的周柏已逾三千年,院中晋水三源头难老泉、鱼沼泉、善利泉依旧。不少游客在难老泉边排队摸龙头、摸佛陀,我们也凑了个热闹,到此一游。
太谷孔祥熙旧居
孔祥熙是孔子七十五世孙,生于太谷一个亦儒亦商的家庭,有着山西人的经商天分,接受过私塾教育、新式教育和西方教育,加之与宋霭龄的婚姻与孙中山和蒋介石建立了姻亲关系,最后成为国民政府的“财神爷”。
孔祥熙幼时家境已经衰落,纵观其发迹史,与“基督教”渊源颇深。幼时因接受太谷基督教会设立的诊所救治而对教会产生兴趣,在福音小学接受教育,后经老师推荐到美国公理会设立的直隶通州潞河书院读中学,期间接受洗礼成为基督徒,再后来因协助处理太谷教案被公理会赏识,推荐到美国欧柏林大学学习,潞河中学提供资助,之后又考到耶鲁大学研究生院。学成回到太谷,用欧柏林大学的一笔捐赠办学,创立铭贤学堂,自此声望日盛,相继被太谷商会邀请担任商团教官,被太谷警局邀请担任顾问,与太谷地方治安力量有了密切关系。同时,孔还发挥了经商天分,担任壳牌煤油山西总代理,成为买办商人。与孙中山的相识亦因在日本东京担任中华留日基督教青年会总干事,期间亦为革命党人筹募经费,以及帮助孙中山处理文书函电,并因此与宋霭龄相识成婚,同是基督徒且都有美国留学的经历应该是促成孔宋姻缘的重要因素。婚后回到太谷继续办学经商,并被阎锡山聘请担任督军公署参议,多次主持接待外国公使等,颇受好评,逐渐打开局面步入政坛。
孔祥熙旧居是一所清代的宅院,布局与常见的山西大宅院差不多,上院主屋、东西房皆为楼房,颇为气派,但宅子坐南朝北,东西房间距较小,难见阳光,主屋南面临街,窗户较小,光照也不足,室内比较阴冷,并不宜居。反不如戏台客房院,皆为平房,间距也大,阳光明媚,蒋介石华北行到访太谷住的就是这个院子。
宋家三姐妹皆因婚姻与政治结缘,并带动宋氏家族权倾一时,但也因此导致兄弟姐妹不合。宋庆龄留在大陆,与其他兄弟姐妹基本无来往,同为国民党阵营的孔祥熙与宋子文亦因权力之争疏远,后来两家同住美国但不相往来,甚至孔祥熙去世宋子文都未现身。大概除了宋美龄与孔家来往甚密外,六个兄弟姐妹中只有未参与政治的小弟宋子安与其他兄弟姐妹皆交好。权势富贵,亲情得失,取舍自有定数。
太谷无边寺白塔-太谷老城区-鼓楼-旧县衙
孔祥熙旧宅往东不远就是无边寺。吐槽一下晋祠门票80,孔祥熙旧居60,无边寺就很亲民,免费出入,还有钟、鼓供游客自娱自乐。
太谷老城多是青砖旧宅子,好多房子已无人居住。窄窄的小胡同,两边是高耸的墙壁,有的甚至高达二十多米,也算是山西民宅的一大特色吧。总体感觉院落进深太长,面宽太窄,房屋窗户少而小,不注重采光,难道是为了防风沙?不得而知。
鼓楼位于十字路口的中间,四面贯通,不影响交通,倒是少见的形式。东西南北四条路,路边商铺林立,因为春节基本都打烊了。相对而言,太谷算是没怎么开发的一个古城了。
鼓楼往北不远就是旧县衙,现在只剩一座破旧的县衙大堂,后院房子也有些破败,旁边有政府机构的院子,另一边挖了深坑不知道要搞什么工程。
太谷曹家大院(三多堂)
多寿、多福、多子,古今不变的朴素愿望,富贵人家尤甚。山西人喜欢建宅院,有钱人尤甚。曹家发迹于东北朝阳酿酒业,后来才是其他行当以及票号等生意,资产多达一千多万两白银。现存三多堂只是曹家宅院的一小部分,据说盛时建有福、禄、寿、喜四个大院,外加客房院、车马院、洗澡院、厨房院、煤棚院等等N多个大院。
三多堂的主屋皆为楼房,其中多寿堂的主屋大门非常厚重,包铁皮铁钉,据说是为了防盗防匪,因为楼内藏有银窖。从一楼的炕上能看到一个深深的井口,据说是银窖的入口,但至今尚未深入勘探。日本人占领太谷后,曹家一百几十口人未见出门,却一夜都不见了,据说是沿着地道去了建在山上的迁善庄。迁善庄是曹家建在山头的避暑山庄,也是避难山寨,三面是悬崖,一面建有瓮城,只有一条小路通山下,门前是壕沟,设有吊桥。从地图上看,迁善庄距离三多堂近20公里,全程挖有地道似乎不太现实,近距离遁走倒是有可能。曹家雇佣护院最多时有500多人,并配备有先进的武器装备,防贼防匪不在话下,但面对乱世也无力抵抗。日本人进太谷后直奔曹宅,用两辆大卡车先后搬运了近3个月,将曹家劫掠一空。
顺便八卦了一下,据说山西最富有的商人不是曹家、乔家、渠家、常家、王家等这些大院的主人,而是平阳(临汾)亢氏,资产多达数千万两白银,远超资产千万、几百万的其他人等。亢氏发迹于清初,在扬州从事盐业发家,也从事典当业和粮食业,在扬州建有亢园,据说如今的瘦西湖就是亢家的后花园,康熙南巡就住过亢园,在济南、平阳亦建有大片的豪宅。但不知为何亢家后来销声匿迹,反不如后来的这些大院知名度高,不仅财产下落不明,亢氏后人也没了下落。有关亢氏有很多传说,比如用500尊金罗汉挤兑走当铺竞争对手,用十几个不重样的金脸盆接待康熙,最终被太平军烧杀抢掠而衰败等等。
太谷铭贤学校旧址(山西农业大学校园内)
恰逢寒假,趁便进了山西农业大学校园,铭贤学校的民国建筑群如今已经成了全国重点保护文物。该处原是孟家的花园,因为太谷教案孟家无偿出让了其中的北园给太谷基督教公理会,后来铭贤学校扩大办学规模搬迁到此处。
抛开政治因素,孔祥熙办学、经商,还是为山西人民做了很大贡献的。教育理念先进,开设了各种现代课程,聘请中外教师,后来又设立了大学部,注重实践,农学科引进培育的金皇后玉米种子和小麦种子直到70年代还在使用,可谓造福乡里,功在千秋。
相较现代建筑,民国建筑有其独特的美,带着中国古典建筑的遗韵,又结合了西方的欧式风格。这里也成为诸多电视剧的拍摄地,包括我们熟悉的《亮剑》里李云龙和田雨住的房子。散落着的独栋房子里,住过当初的美国人、民国人。20世纪初的美国人,带着传教士般的信念,来到中国这个遥远的国度,太谷这个偏僻的小县城,教书育人、开启民智,若非孔是太谷人士,基督徒出身,若非教会捐款,若非教师们带着传教圣徒般的使命,这样一个偏僻的西部小县城,是不可能有这样现代理念的学校的。
山西博物馆
山西博物馆就在汾河西岸,旁边依次坐落着地质博物馆和太原图书馆。免费预约,实际并没有查验预约码,人有些多。
第一层快速浏览了一遍,第二层挑了晋国霸业,第三层挑了晋商文化。春秋晚期和战国这段时期就是一个乱,今天你打我,明天我打你,今天张三和李四联合打王五,明天李四和王五联合打张三……其实原本都是姬姓子孙或者受封的世族,要么是本家要么是老相识要么是姻亲,但为了权势征战不断。一将功成万骨枯,倒霉的永远都是普通老百姓。想起了当年明月说的一段话,历史就在那里,所有的错误我们都知道,但终究避免不了,因为我们超越不了自己的欲望和弱点。
晋商博物馆
晋商博物馆的展览内容在我看来一般,但有着明清巡抚衙门、民国督军府以及建国后省政府驻地的底蕴,建筑物和格局平白透着一股深沉大气,不虚此行。
晋商的崛起要感谢茶,感谢恰克图。其时中俄贸易协议设立的边贸市场恰克图,晋商占了绝大多数,这要归功于山西太谷、祁县等地地少人多不得不外出经商走西口的传统,也要归功于山西对蒙、对俄贸易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后来外蒙独立,致使晋商设在外蒙的大量商号资产覆没。清朝后期票号业日进斗金,土财主们偏居一隅安享富贵,没有跟上大形势的变化,几次放弃了入股国家银行的机会,也没有采纳票号经理人提出的晋商集资建立现代银行的建议,加之后期承办的多为政府财政及官员的承兑,最终随着大清的覆灭而一蹶不振。在大时代的洪流面前,个人无法力挽狂澜,但那些敢为人先的杰出晋商,仍然值得我们感佩,打通蒙古商路的王相卿、汇通天下乔致庸、首创实业渠本翘、票号鼻祖雷履泰,万里茶路开拓者常万达……
吃在太原
1. 老太原饭庄,就近选择了万达店,点了羊肉梢梅(烧卖)、黄米凉糕、招牌凉面鸡(鸡丝凉面)、过油肉。因为吃的是午晚饭,饥肠辘辘,觉得黄米凉糕软糯香甜,羊肉梢梅皮软馅大,凉面鸡和过油肉也不错,上一道光盘一道。话说过油肉是山西的招牌菜之一,不见得有多惊艳,但也不难吃,恰似东北的锅包肉吧,本地人吃着分外美味,外地人吃着寥寥,更多的是情怀吧。
2. 河东颐祥阁:晚上8点多到店仍在取号排队,主动向店员表明接受拼桌,很快就给安排到包间大桌的座位。点了野菜团子、风葫芦、槐花菜、青西红柿炒辣椒、菜卷、扯面、稷山烧饼,都不踩雷。风葫芦是一种面粉混合鸡蛋炸制的圆球,比炸元宵大一些,内里松软香甜。槐花菜是把槐花与面粉混合蒸熟,配辣椒油吃。青西红柿炒辣椒不是招牌菜,是我无意中从网友点评里看到的,味道类似炒西瓜皮,比较新颖。菜卷就是薄皮的菜饼。稷山烧饼是现烤的长条状发面饼,类似小时候吃过的瓤子火烧,刚出炉的味道很赞。
3. 顺溜面馆:有很多家门店的连锁店。下午4点多到的,只剩刀削面。面煮的较软,比较符合我的口感,卤是稍大块的肉,感觉不如炒香的肉臊子更入味。单加的四喜丸子5块钱一个,味道不错。
吃在忻州
1. 秀容小馆:馆子比较大,很火爆,但感觉菜品一般,点菜形式比较特别。实物点菜,每道菜品前都放着一个签筒,里面盛满写着这道菜名的竹签,看中哪个菜就取走它的名签,最后把收集到的名签交给店员就可以了。
因为时间关系,没有去忻州古城,据说里面有忻州下属各县的各种小吃,物美价廉。下次有机会再体验吧。
住在太原
以太原为据点,玩转太原市内和太谷,住太原府西街亚朵轻居酒店,2024年1月新开业,设施比较新,位置也比较便利。原本订的是几木房,房间虽然很大,但都是把角的房间,不规则,难以接受,后来店员帮退掉又重新订了轻享双床房,布局规整,除了床稍微有些塌陷以外,其他都很满意,还省了300多,很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