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需要经历和交流+轻松的路有代价
所以人还是要多去经历事情,多和人交流。如果闭门造车,缺少反馈,就不会知道自己哪里不正常,终成一个奇葩。
就好像你觉得好看的东西,你总是觉得很好看,因为你是用你的审美在审美。你觉得对的观点,你总是觉得对,因为你是用你的逻辑在思考。
当然话说回来,如果封闭的状态可以持续,自己也愿意持续,可能奇葩也不一定是问题,也可能是可以适应当前的环境的。但如果你想换一种生活状态,就一定要走出去。
需要去面对的挑战,肯定是会有不舒适的地方,就是总会有落在舒适区外的事情,但也未必难于登天。但如果某个阶段选择了逃避,转身往回走,往舒适区里逃。可能距离越来越远,当你有一天不得不面对,就好像清朝被人打开国门的时候,那种差距会变得更恐怖,遭遇也会更惨烈,更痛苦。真不如当时选择自己打开国门,自己选择一小步一小步的比较能接受的痛苦。类比就是当时的日本。
话说,可能我因为种种原因,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差,一开始顺风顺水,比较少经历强度适中的挫折。然后有了一根救命稻草,比如说我觉得我可能不用自己去买房,父母给铺了一点路。有了这样的“底气”,但没有转变为我去做一些大事的勇气,而是让我觉得我可以“超脱”,可以追求安逸,可以在工作后极大程度地延续一种学生的状态。当然如果说我家有钱到我可以不用工作,尽情享受人生,那怎么选都无所谓了。只是实情完全不是这样。
所以如果有一条容易的路可以选,对很多容易软弱懒散,惯于选择轻松的路的人来说,也不是好事,比如我这样的人。(当然对有的强者来说,这些就是会成为做大事的助力。)就那句话怎么说的来着,所有命运馈赠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也需要补充一句,对于一些强者来说,这样的礼物,可以成为它博取更大胜利的本钱。)
如果我是大学在另一个城市上,毕业后只能自己租房,自己考虑买房的事情。那么有可能,不管我最终能不能做得到,至少我在这个努力的过程中,可能会成为比现在的自己更强,更成熟的人。
也不是甩锅,不是说因为这样的环境所以我只能坏掉,前面已经补充说明了对强者是不同的。我只是在想,如果固定条件,不看内在的主观能动性的因素的话,只看外界环境,对我的性格可能有哪些影响,利弊是怎样。下一步需要分析的就是,固定外部环境的因素,只看自己具体能做哪些事情,可以破局。特别是起步和转变的阶段,可能需要去克服跨出舒适区的恐惧,也要合适地分解目标,分成难度跨越适中的一个一个阶梯,既不能每一步都难到让自己吓到放弃,重回老路,又不能太容易,导致自己实际上走了很多步都没有走出去。
小老虎和小花豹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人设转移 (2人喜欢)
- 一种近似向量搜索方法:LSH(局部敏感哈希)
- 《Building effective agents》——agent笔记【未完待续】 (2人喜欢)
- HNSW算法笔记(待施工) (2人喜欢)
- Graph RAG笔记 (1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