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风云(572):伏尸百里
说完了辽国的后院大火,现在我们再把焦点转回辽金之间的这场生死对决。很抱歉,我们也不想在这个时候跑到别的地方去看戏,但有人跳出来抢戏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耶律延禧的亲征大军在十一月初到达了驼门,可由于耶律章奴这边出了幺蛾子导致耶律延禧不得不将近在眼前的战事先搁置一边。可以这样说,在这段时间里耶律延禧为了解决此次后方的危机就差没有率军回师平乱。等到这一切都忙乎完了之后,金国那边也做好了战前的一切准备。
完颜阿骨打本是在自己的老巢坐等辽军来攻,可等了快一个月也不见对面有进兵的意思。他当然不知道辽国此时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这件事就连辽军内部也只有极少数的人知道,毕竟这事一旦公开必然会导致辽军全军丧气。于是乎,阿骨打率军主动前出,他以主力进驻驼门东北方向的爻(yáo)刺,然后命完颜习古乃和完颜银术可率军驻守达鲁古城以保护自己的侧翼安全。
面对辽国前后不见尽头的“百万大军”,金军上下也是不由得毛骨悚然,甚至连阿骨打本人也有些胆寒,这时候没有一个女真人站出来主动请战。在与众将商议之后,阿骨打决定采纳他人的建议首先立足于防守,然后再谋后事,其具体的措施就是利用有利的地形赶紧挖沟筑垒等待辽军来攻。
当女真大兵开始化身为施工队时,辽军这边听闻女真人已经过江而来并在其对面筑营之后竟然也是心生恐惧。前面几次辽金之间的大战对辽军所带来的心理震慑还是非常强烈的,在传言中这些女真人个个都如凶神恶煞一般,诸如杀人不眨眼、亡命之徒的字眼都不如形容他们的恐怖之处。在这方面,耶律延禧本人就是最好的例子,他在得知金军的最新动态后居然下令全军后撤三十里扎营以防被对方劫营。
此真可谓奇哉怪也!你耶律延禧到这里是干什么的?不就是为了剿灭所谓的叛贼吗?如今叛贼主动送上门来你居然后撤了?这到底谁才是官谁才又是贼呢?
有大臣向耶律延禧建言:“如今我大军已深入敌境,女真人就在前面,全军此时都在等待你的进兵令,陛下你怎么反而要下令后撤呢?”
耶律延禧一摸脑袋发觉好像是这么个道理。他随即召集全军的高级将领询问有何进兵的良策,可回应他的竟然是好长一段时间的沉默。这事要搁以前指定是人人争相抢功,可如今这些辽国的武将们却都对女真人心生畏惧,他们不敢说自己不愿意进兵,可也不敢主动去当这个出头鸟。
几天之后,当此次东征大军最后出发的辽国驸马萧特默和林牙萧萨喇率领五万骑兵、四十万步兵赶到战场后,耶律延禧这才下令将防线再度前移。当然,这看上去的五十万人其实也只是号称而已,这个数字纯粹就是用来麻痹和吓唬女真人的,可这对辽军来说显然是好事一桩。
这下辽军应该进兵来了吧?没错,确实应该进兵了,可问题就在于在这个节骨眼上辽国这边又出幺蛾子了——担任中军都监的耶律章嘉奴竟然在辽金双方即将开战之际带着兵跑了!
请大家注意这个时间点!先期跑回上京谋立耶律淳为帝的耶律章奴此时可还没被腰斩,他正在纠集上京附近纠集乱民准备攻打辽国行营广平淀。毫无疑问的是,耶律章奴和耶律章嘉奴之间有着某种形式的秘密联络途径,他在这时候得知耶律章奴那边进展不顺后便选择了赶紧回去支援。
说句题外话。前面我们说萧奉先是金国的开国第一功臣,如今我们也可以说耶律章奴在这份榜单上应该排第二,而耶律章嘉奴则要排第三。如果没有这三个辽国人的鼎力相助,那么金国未来的霸业根本无从谈起。
得知耶律章嘉奴也反了,耶律延禧彻底不淡定了。其实还是那句话,只要他牢牢地掌握了军权并将军队控制在自己手里,那么即使耶律章奴在上京称帝又能如何?只要他这一次彻底打败了完颜阿骨,然后他再以胜利之师回军平乱,那岂不是如滚烫泼雪一般容易?而且到了那时候,他的声望和功绩必定直攀巅峰,他也将成为辽国历史上的又一位武功盖世的伟大君主,可这些他都没有做到。
面对内乱和外患,千百种选择摆在了耶律延禧的面前,可他偏偏选择了下下策。拜我们的近现代历史所赐,攘外必先安内成为了一句耳熟能详的名言,这句话在某些时候可能是正确的,但它绝不是唯一的真理。就比如眼下的耶律延禧,内乱和外患究竟谁才是他最该优先解决的呢?当然是近在咫尺的外患,可耶律延禧的选择却是命令全军撤兵,他要带着这些人先行去将自己的后院给清理干净。
耶律章嘉奴是在这年的十二月十日脱离全军的,耶律延禧则在次日下达了撤兵的命令。为了防止被女真人尾随,他命全军分阶段性撤离,他的御营中军先撤,其余各部随后跟进。完颜阿骨打对于辽军迟迟没有进兵感到实在是有些疑惑,他甚至在担心辽军是不是再跟他玩什么新花样,甚是焦虑的他在耶律延禧撤兵两天后以金国皇帝之尊亲自带领一队骑兵前去探营。在半路上,金军抓获了一小队的辽军运粮士兵,阿骨打从这些俘虏口中方才得知耶律延禧因为后方的叛乱已经率领中军撤兵两天了。
阿骨打狂喜着一路奔回了金军营地,然后他召集众将进帐议事并询问接下来他们应该怎么做?诸将众口一词都请求带兵对撤退中的辽军进行追杀,然而阿骨打却颇有怨气地对众人说道:“前些日子你们个个都不敢出战,如今敌人开始撤退了,你们倒是又勇气百倍了,你们不觉得应该为此而感到羞耻吗?”
他这一番话让众人都满面羞愧地无言以对。出了这一口怨气之后,阿骨打再又说道:“你们想去追击也可以,但我有个要求,这一次我们要以杀敌为主,切不可在追击的过程中为沿途的财物所迷,只要我们打了大胜仗还怕没有财物可分吗?”
计议已定,阿骨打随即集合全军向西撤的辽军主力进行追击。两天之后的十二月十三日,金军在一个叫护步答冈(今黑龙江省五常市以西,另有说法是农安县以东)的地方追上了耶律延禧所部。
金军全军共计两万余人且皆是铁甲骑兵,辽军则是数十万的步兵大阵外加十万左右的骑兵,无论怎么看金军这都是在以卵击石地主动找死。最重要的是,金军在战前给了辽军充足的时间用以排兵列阵,所谓的突袭根本不存在。耶律延禧这时候也出离地愤怒:我明明想放你们一条生路,可你们反而不识好歹非要来寻死,既然如此那就成全你们好了!
耶律延禧倒是很自信,可他忽略了一个重点,那就是此时的军心和士气。辽军上下这时候已经知道他们为何要撤兵了,用军心大乱来形容他们这时候的状态其实毫不为过,反观金军上下则是士气大振,这就像是腰缠万贯但却丢了魂的富家公子遇上了满眼冒着凶光的嗜血强盗。正所谓人活一口气,这口心气一旦减弱了或者没有了,那么这个人再怎么魁梧威猛也只是外强中干而已。
阿骨打在发起攻击前对金军的将领们说道:“敌众我寡,所以我们不能分兵而进,而是要以一个整体去攻击他们最为致命的那个点。耶律延禧现在就在中军之内,我们要擒贼先擒王,待会儿我们要全军直冲对方的中军,只要击溃了他们的中军则可让辽军全军崩溃!”
这一天大雪纷飞,地上的积雪达到了一尺多深且天空中云层重叠,整个世界一片阴晦之色,但这白净的大地很快就将被染成一片绵延百里的血红之色。
随着阿骨打的一声令下,金军的右翼率先向辽军的中军发起冲击。耶律延禧这时候表现得还像个契丹爷们儿,他亲自指挥中军迎敌,他这番表现让他像极了当年高粱和之战时的赵光义。经过几个回合的较量,辽军的阵前已经是横尸遍地血流成片,直到这时候第一次亲临战场的耶律延禧才和当年的赵光义一样真实地了解到了什么叫你死我活的战争,这与他之前在猎场上射杀动物是全然不同的感受和体验。终于,随着战局的越发激烈,耶律延禧的四肢开始在夹带着嘶吼声和惨叫声的金戈铁马之声中出现了颤抖,这位战场初哥开始紧张和害怕了。
金军右翼对辽军中军的冲击片刻未停,他们像是一头发了疯的公牛一次又一次地反复冲击着,而这也是金军从一开始成军就建立起来的作战模式——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单从军事层面上来说,这时候的女真人绝对是十二世纪里最为勇猛的战士。当右翼的金军将辽军的中军给冲击得七零八落之后,左翼的金军也加入了战阵。
耶律延禧的心态就此崩了。他再也无法忍受这近在咫尺的死亡威胁,他现在只想逃离这个鬼地方,他可是辽国皇帝,他没有必要亲冒石亲自督战。于是,耶律延禧在亲军的护卫下开始向后撤离。事实证明这位辽国的末代皇帝连赵光义都不如,赵宋的二世祖好歹是在身中两箭后才被亲兵给强行送走,可耶律延禧纯粹就是被破了胆。更要命的是,你人走了倒也不算啥,但你把自己的黄罗伞盖留下行不行?
远处的完颜阿骨打看见耶律延禧的黄旗向西南方向移动之后便断定耶律延禧已经开始跑路了,他当即下令全军集体冲击辽军的中军。这一冲可就彻底地击溃了辽军中军的防线,杀红眼的金军开始在辽军的军阵里一顿乱杀。皇帝跑路了,中军已经被突破了,而且本国的后方还发生叛乱了,说不定辽国现在已经有新皇帝了,这些因素相加导致整个辽军就此陷入了全军大崩溃的可怕局面——这一切就如当年宋辽高粱河之战的翻版。
于我个人而言,当我看到史书上的这段记载时不禁心中有个很大的疑问:当耶律延禧的中军被金军的左右翼联合冲击的时候,辽军的两翼又在干什么?看戏吗?难道也是不得皇命不得轻动吗?难道辽国这时候也退化到了将从中御的地步了吗?
这些我们不得而知,我们所知道的是,当几十万辽军开始全军崩溃之后,金军则在后面展开了极致凶残的大追杀。辽军所携带的粮食、物资、牛马和其他各类数不尽数的辎重纷纷被丢弃在旁,金军则是严格遵守战前制定的纪律——只管追杀,切勿贪恋财物。
辽军哪里见过如此一心只想杀人不为满地金银和财物所动的军队?眼看金军不死不休地追击,辽国南院宣徽使萧特末下令将辎重物资堆积于各个路口然后纵火焚之,如此这般方才迟缓了金军疯狂的追杀脚步。
即使如此,金军对辽军的追杀也达到了百余里。史称:(辽军)死者相属百余里,(金军)获舆辇、帝幄、兵械、军资、它宝物、马牛不可胜计,金师乃还。耶律延禧的表现更是不输当年的赵光义,他跑了一天一夜急走五百里直到抵达长春州(今吉林大安东南他虎城)才停下脚步。
护步答冈之战在历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和影响,很多人都认为这一仗决定了辽亡金兴的整体构架和布局,同时也认为经此一败辽国就此再也无力抵抗金国的进攻。这个观点当然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但却太过绝对性。事实上,此战过后,辽金双方的总体态势仍然是辽强金弱,辽国也并没有到达那种不可救药的地步。诚然,这一战让辽国损失了不可计数的军事物资和生活物资,而金国则是借由此战所得的战利品让自己一夜暴富,但正如宋辽高粱河之战一样,号称百万的辽军这一次只是被击溃而非被歼灭,偌大的辽国此时在综合国力上依然对金国呈碾压之势。
想想宋朝当年在高粱河之战后都能够在咄咄逼人的辽军面前迅速扭转颓势并打了好几场漂亮的反击战,倘若辽国也就此对金国采取守势从而以比拼消耗的方式与金国对垒,那么金国绝对是最后被耗垮的那一方。总而言之,辽国这时候还有的救,它后来之所以惨遭亡国之祸完全就是源自于耶律延禧的智商欠费和作死以及像萧奉先那样的亡国之贼一直备受重用。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我的消暑菜单638篇内容 · 25.0万次浏览
- 许倬云去世4408篇内容 · 3.1万次浏览
- 想做的事,别等“以后”1.0万+篇内容 · 1071.9万次浏览
- 我的夏日出行计划336篇内容 · 11.3万次浏览
- 把夏天装进镜头的那一刻,有多治愈新42篇内容 · 5111次浏览
- 关于夏日的幸福小事215篇内容 · 14.7万次浏览
- 私藏夏日书影音清单290篇内容 · 19.0万次浏览
- 不花钱也能拥有的松弛感新20篇内容 · 6315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