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报业、上海文广、新华社……传媒行业2024校招全解析
南方报业:
老牌国有传媒集团
就“青青湾求职”微信公众号(ID:qqwjob)青青君所知,南方报业是一家广东省省属的国有传媒集团。
他们家旗下,有多个报纸、杂志、网站等。
其中,以深度报道著称的《南方周末》最为人所熟知,并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
1984年诞生的《南周》,刚创刊时以休闲娱乐为主,后来经过转型之后,其内容从娱乐性转向为社会性,从关注娱乐花边新闻转变为专注于社会民生新闻,用报告文学来关注社会,表现社会。
《南周》曾刊发过不少有社会影响力的报道。
比如,1998年,南方周末头版头条刊发深度报道《昆明在呼喊:铲除恶霸》,披露当时已让昆明人人自危的孙小果恶行,曾引起非常大的反响。
不过,最近这几年,随着互联网浪潮兴起,纸媒生存环境日益恶化。一个尴尬的事实是,现如今,几乎很少有年轻人还有看报纸的习惯。
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到2019年,短短两年,就有69家报纸停刊休刊。
与纸媒相同命运的还有电视台,仅2022年一年,就有近20家电视频道陆续关停。
在这种大环境下,即使如南方报业这样曾经创造过辉煌的传媒集团,也面临着转型压力,影响力也大不如前。
就“青青湾求职”青青君了解,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变化,这家老牌传媒集团近些年开启了新媒体转型。
比如,前几年,他们家上线了移动客户端“南方plus”;2020年,又紧随短视频风潮,推出了N视频APP,期望通过短视频制作和发布,提升媒体影响力。
不过,就目前的效果来说,还是属于不温不火的程度。
只能说,传统媒体的转型之路任重而道远。
解读南方报业2024实习生招聘
就“青青湾求职”青青君所知,此次24实习生招聘,他们家一口气放出了内容生产、产品策划/运营、专业服务和管理支撑、技术研发、视觉设计类等诸多岗位。
这些实习岗位面向全日制大学本科三年级及以上在校学生开放。
实习地点则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多达24个城市可以选择。
面试形式以线上面试为主。
按照官方说法,集团为每位实习生配备专业导师,定制培养计划,实习表现优秀者,有机会直通2025年南方报业校园招聘。
说了这么多,这家报业集团的工作状态如何呢?
由于每个报纸、杂志都是相对独立的公司,而岗位之间的轻松程度也不一样,所以很难对工作状态一概而论。
不过,一般来说,是朝九晚六,中午休息两个小时。
其中,采编人员时间相对自由,完成稿件就可以不用整天待在办公室,也就是说,不用坐班;而技术岗位大多还是要求在岗,不能擅离。
办公场所有食堂,提供员工餐,不需要员工再自掏腰包。
那么,应聘这家报业集团,职业前景如何呢?
从好的方面来说,他们家是国有报业集团中,取得过辉煌成绩的企业。薪酬待遇在所有报业集团中,也是领先水平。采编岗勤快的话,月薪过万不成问题。
不过,正如前文所说,报业集团的影响力已经大不如前。虽然他们家在力求转型,但毕竟人们如今的阅读习惯已经改变了,员工在集团内部的工作成就感,以及晋升空间都比较有限。
接下来,为了方便大家应聘,“青青湾求职”青青君给大家整理了南方报业2024采编岗(2023年秋冬)笔面试经验,供大家参考:
线上笔试:
行测题(言语理解、数学计算等)、时政题、缩写消息、写评论(800-1000字)、对于报考岗位的认识(500字)等。
一面:
自我介绍;
回答问题:你认为ChatGPT会取代记者吗?
针对个人提问(包括简历信息、实习经历、应聘动机等)
二面:
先做心理测评,然后面试官提问,问题包括:
你在实习中解决的一个问题;
你能接受工作地点变动和岗位调剂吗?
……
上海文广:
传统媒体由盛转衰
就“青青湾求职”微信公众号(ID:qqwjob)青青君所知,1991年,上海东方明珠开始兴建。此后的数年中,上海市电影局、广播电视局、文化局,整合成为上海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实现文广合流,并最终诞生了“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简称SMG。
彼时,SMG眼前尚有两座“大山”,一是在新闻业务上面自认为不如央视;二是在娱乐业务方面落后于湖南卫视(凭借《快乐大本营》等节目,湖南卫视的粉丝颇多)。
基于上述考量,SMG另辟蹊径,打算在时尚、财经、东方卫视这三个点上构建自己的竞争力。
2003年,上海电视台财经频道和上海东方电台财经频道,创立第一财经传媒有限公司。“第一财经”拥有电视广播、报纸、杂志、新媒体。全渠道的亮相,让它很快成了中国有影响力的财经媒体集团。
而番茄台——东方卫视,则找准了现代、时尚、精致、国际化的海派媒体定位,实现了全国覆盖。
想当年,《加油!好男儿》、《我型我SHOW》、《创智赢家》及《舞林大会》(全国版)等选秀节目,也是盛极一时。
鼎盛时期,SMG可谓万众瞩目,起薪高,工作环境“高大上”。对上海老百姓来说,要是谁说自己在上海电视台工作,仿佛就能天天见明星,很厉害的样子。
但最近这几年,情况又发生了些许变化。随着数字媒体的兴起,传统媒体正在走下坡路,却是不争的事实。
就“青青湾求职”青青君所知,最先遭遇寒冬的便是传统纸媒,广告业务急剧下滑,不少报刊、杂志合并的合并,倒闭的倒闭。
而广播电视媒体,感受到的寒意略微晚些,却也打了几个寒颤。原来挑大梁的名嘴纷纷出走,加盟视频网站,便是明晃晃的例证。
随着“优爱腾”视频网站的冲击,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的走红,几乎所有广播电台都倍感压力。
在这样的时代浪潮中,虽然SMG也在谋求突破,但进展似乎并不明显。
比如,前几年,他们家传出和哔哩哔哩合作,组建专门的影视公司。但该合作似乎并没有明显产出,非但没有代表作品,甚至传出相关方要转让股份的新闻。
只能说,前面的路,道阻且长。
解读上海文广SMG2024秋季校园招聘项目
就“青青湾求职”青青君所知,此次24秋招,SMG旗下的东方卫视、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第一财经、小荧星、上海歌舞团、上海爱乐乐团等都开放了职位。
职位类别包括内容生产类、技术类、市场经营类、职能管理类、艺术教育类等。这些职位主要针对2024届海内外高校毕业生开放。
按照官方说法,校招流程包括:网申、综合测试、专业考试、实习考察、终面、offer发放。
那么,应聘国有传媒集团,职业前景究竟如何呢?
首先,说说好处,那就是起薪较高,而且比较稳定。如果大家在广电工作,刚毕业就月薪过万很正常。比如像电视新闻记者这类,除了基本工资,还有绩效工资,只要人够勤快,多劳多得,每月收入不菲。
而且,大家要知道,在我们国家,广播电视台都是事业单位,因此,入职后的相对稳定性,也是毋庸置疑的。
还有一点就是,做电视节目,基本上不会朝九晚五,也就是说,工作时间没有普通白领那样死板。对于那些不喜欢每天坐班的同学来说,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
不过与之相对,入职广电的弊端同样明显。
一个就是,虽然起薪高,但上升空间却比较狭窄。也许你刚毕业能拿到不错的薪酬,但工作了好几年后,还是差不多的收入。由于是事业单位,想要升职,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且关系户较多。
另外,员工的上班时间虽然不用朝九晚五,但加班没商量。“青青湾求职”青青君可以肯定的说,很多广播电视台都是没有明确上下班时间的。因此,如果你因为一个节目连续加班,也不会算你加班工资。
接下来,为了方便大家应聘,“青青湾求职”青青君给大家整理了上海文广旗下的第一财经2022杂志记者岗的笔面试经验,供大家参考:
笔试:
每年的题目都不一样,主要靠平时的积累。
内容主要包括行测题、专业知识题、时事题、集团常识等。
实习考察:
实习长达几个月,非常熬人。记者的实习考察主要是采访、写稿。外语能力好的话,也可以加分,因为有时候会用到外语采访。
面试:
问了对纸媒的看法;对财经/商业题材的看法;实习的体验;对这几个月实习的看法等等。
……
新华社:
国家通讯社组织架构
就“青青湾求职”微信公众号(ID:qqwjob)青青君所知,新华社是国家通讯社,设有31个国内分社和182个驻外分支机构,每天24小时以15种语言不间断地向全球发布新闻信息。
我们平常看新闻,几乎每天都可以听到或者看到“新华社报道”的信息。他们家编辑出版的《新华每日电讯》、《参考消息》、《瞭望》、《半月谈》等都拥有非常庞大的受众群。
而从组织架构上来说,新华社是由总社和分社两大部分组成。
总社里面分内设机构、直属事业单位、直属企业单位、控股企业单位四大部分组成。
内设机构包括办公厅、总编室、6大编辑部、总经理室、技术局、人事局、外事局等若干机构等。
直属事业单位主要是一些报社,如新华每日电讯等。
直属企业包含十几家公司,如新华网、中经社等。
控股企业是盘古文化。
由此可知,他们家的部门体系庞杂,大家在选择部门岗位的时候也要加以区分。
就“青青湾求职”青青君了解,在总社工作肯定比在地方分社发展要好些;而在直属事业单位上班通常要比在控股企业薪酬福利更好些。
有时候同样顶着新华社名号的招聘单位,境遇会千差万别。
而就具体岗位而言,新华社和其他传媒一样,核心岗位肯定是记者编辑岗。记者岗和编辑岗的区别,主要看是否外出跑采访。一般记者需要不断外出采访写稿,机动性强;而编辑则需要坐班在办公室,等候记者传稿回来后修改,再给上级审核。
总社的记者编辑岗收入是比较可观的,能让大家轻轻松松奔小康,还能解决户口问题;总社下面的各直属单位和企业,彼此之间收入差距可能比较大;分社的话,刚开始两年收入会低一些,穷困地区的分社记者,要比发达地区的分社记者收入低,但发展要快,挂职总社部门的机会也会多一些。
解读新华社2024秋季校园招聘项目
就“青青湾求职”青青君了解,此次24秋招,他们家共放出了总社116个岗位,国内分社31个岗位,岗位类别包括采编、技术、经营、行政、财务等。
招聘专业包括但不限于新闻传播、文学、历史、哲学、语言、法学、经济学、管理学、财会、工学、通信、理学、艺术学、教育学等。
按照官方资料,招聘流程包括:简历投递、笔试、面试、实习、政审体检、签约。
那么,应聘他们家的职位,职业前景究竟如何呢?
从好的方面来说,新华社作为国家通讯社,在中国传媒圈的地位高,工作体面、稳定(不会有裁员风险),工作压力不大,薪酬福利也是不错的,跳槽前景也比较好。如果大家对传媒感兴趣,他们家算是个不错的选择。
而且,他们家是有落户名额的,有这方面需求的同学,那就不要错过这次机会了。
不过,他们家的职位,也有弊端,和其他传统官媒一样,晋升空间有限。
很有可能的情况是,你第一年拿的薪酬和你第五年、第十年拿的差不多。换句话说,能够花十几年时间,混到中层,已经算是非常幸运的结果了。更多的人可能一辈子都在基层“温水煮青蛙”。
此外,对于正式员工,新华社对于员工个人社交媒体的言论管理是比较严格的。员工不能随意发布出格言论是基本要求,毕竟你背后代表的是央媒,言行上都需要注意分寸。
接下来,为了方便大家应聘,“青青湾求职”青青君给大家整理了往年新华社笔面试经验,供大家参考:
笔试:
总社2022校招(2021年)的情况是:
题型主要是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等,主要考察本年度的时政新闻、国社基本情况(了解国社的历史和现状,比如国社前身的名称等)、马新观知识、言语理解、改错题、中英文翻译等。
最后一题内容是融媒体策划,针对北京冬奥会倒计时100天,设计一份融媒体报道策划方案。
然后是心理测试。
面试:
2023校招的情况是:
不同岗位面试时间不一样,面试时长通常比较短。
问题包括:
根据自我介绍追问个人相关问题;
实习经历(实习中担任的角色?个人优势?);
校园经历;学生工作经历;
应聘新华社以及某岗位的原因;
对国社历史的了解;
对所应聘岗位的了解;
职业规划;兴趣爱好;
最近读了什么书?
春节可以做什么讲好中国故事的报道;
应聘其他媒体了吗?进展如何?
新华社90周年贺信有什么内容?
两个字概况这一年?为什么?
平时怎么处理人际关系?
……
想要获得更多传媒行业公司求职攻略,猛戳:传媒行业职业前景与求职攻略
想要定期收到求职信息,欢迎关注“青青湾求职”微信公众号(ID:qqwjo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