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性的艺术:比较政治学30讲
读书用时:近8小时
推荐指数:☆☆☆☆(若对政治学兴趣一般的人,可不考虑)
作者介绍:
刘瑜 ,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博士,清华大学政治学系副教授。研究领域包括比较民主化、新兴民主国家、美国政治等,讲授课程包括比较政治学、比较民主转型、美国政治等。著有《民主的细节》《观念的水位》《送你一颗子弹》等
主要观点:
1、政治是可能性的艺术(俾斯麦名言)
通过比较理解政治,“比较”是一种视野,比较的视野是一种俯瞰的视野,从全景慢慢切入微观,以此获得认识事物的比例感。当把面对的政治现实当成一万种可能性之一时,就获得了“比较的视野”。
个人理解,不仅对政治学,在个人的日常工作、生活中,运用“比较的视野”也能让自己的认识更全面、选择更科学。
2、衡量现实不能仅以理想为尺度,而且要以历史为尺度
“不要让最好成为更好的敌人”,人要活在现实中,而不是虚无、遥不可及的理想世界,而现实是基于历史和理想等综合的结果,既不好高骛远,也能敢于挑战。
3、全球化把饼做大了,但抢到饼的却不是所有人
全球化的三难困境:全球化、主权国家、民主政治。现在世界的主要矛盾,不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矛盾,而是各国全球主义者和四面八方的民族主义者之间的矛盾。
4、北欧国家老年化严重,移民正好可以弥补,但为什么反对移民了
因为移民后融合很困难,融合困难会带来社会治安、就业等一系列问题。移民速度、移民去向、甄选标准、文化冲突、财政负担等问题综合考虑。
5、维权倒台≠民主转型
世界一定不是二元的,只会越来越多元和多样。自己的日常中,也应该避免非此即彼。
6、政治在社会中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好的政治很难在逼仄的社会、经济、地理、历史空间中长成参天大树。人也是在社会中的产物,人一辈子的成就,除了个人的努力外,与外在环境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7、马克斯 韦伯:国家是特定疆域内合法垄断暴力的机构
8、中国文官制对中国的国家能力意义重大
一方面,皇权寻求和读书人结盟,就是因为读书人什么都没有,对皇权不会构成真正威胁,相反,只能全力协助皇权以求发展(同时抑制武人、财阀、宗教等势力),另一方面,文官掌握意识形态的权利。
9、政治文化的冲突,越来越表现为各个文明圈、各国内部的“文化冲突”(而不是东西方的冲突)
全球来看、全方位来看,感觉越来越去中心化,离心力都是越来越明显和突出
10、好人做的“好事”未必必然产生好的结果
民选总统、强人 查韦斯在委内瑞纳的一系列改革,导致委内瑞纳濒临破产
启发/践行:
1、米兰的警告代替了“坦白从宽、抗拒从严”
因为民主、自由、法治精神的贯彻,让每个人都有保持沉默的权利,所以现在都用“你有保持沉默的权利,但你所的每句话都将成为呈堂证供”
2、战争的积极面是推动了社会进步、政治发展,更说明凡事都有两面性,尽可能换一种角度考虑
培养自己的逆向思考的思维,也培养自己积极思考的习惯
3、过去40年左右,全球的不平等都在显著上升;不平等的上升会带来一系列严重问题,且中国和美国的阶层固化越来越明显(作者原话是“阶层流动性”越来越少)
面对阶层的固化,个体应该如何去应对,如何去实现阶层跃迁?
知识点:
1、伊拉克现在确实存在诸多问题,但在萨达姆时代更差:主动发起两次国际战争、对国内实施化学武器等
2、美国是西方国家唯一允许持枪权的国家,是西方发达国家唯一没有实行全民医保的国家
3、2019年皮尤的民调中,全球对中国正面印象最低的是日本(只有14%有),韩国有34%、印度23%、印尼36%--儒家文化圈对同一文化(中国)认同并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