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懂啊,好喜欢这种志同道合的感情
最近在二刷《问苍茫》,还是那么好看。
一边追剧,一边搜各种资料恶补,这部剧登场的人物太多,信息量太大了,看第一次的时候,对时代背景、人物关系知道的太少,总感觉看起来差点意思。
春节假期,亲朋好友聚齐,每家每户总会有那么一两个单身的,找对象这话题无法避免。
各有各说法,无外乎门当户对,各方面条件要好,父母有退休金,有房有车,人品好诸如此类,极少听到关于志向关于人生追求的要求。
这段时间因为追剧,看了好多那个时期的爱情故事,深受感动,也让小编找到了答案。

一、另外一面“志同道合”的感情
剧中有国共两党,国民党重要人物的汪 精 卫和蒋 介 石的感情生活十分精彩。
虽说早期汪委员和蒋校长也是热血青年,也曾奋不顾身的投入干革命,后来经手的权力越来越大,流进的金钱越来越多,一切就变样了。
陈璧君是南洋富家千金,当时轰轰烈烈的求爱于民国四大美男之一汪精卫。
风流才子富家小姐,两人在卖国求荣方面,倒也不难达成一致,为了能继续做风光无限的“第一夫人”,陈小姐甚至主动劝说汪委员投靠日本。
而蒋校长这边,当初费尽心思娶来的第三位太太陈洁如,后来又不得不耍手段把人送走,为了攀上宋氏家族这门亲,稳固权势地位。
蒋校长和宋小姐的故事,估计大家都很熟了,名利地位财富名声,什么都要的两人,唯独不在乎国土的完整,国民的死活。

二、真正意义的志同道合
除了权势财富结合的婚姻,那个时代还有另外的故事,真正革命者的爱情可歌可泣。
小编在之前的文也说过好多次,最喜欢这一版,年轻的教员和他的夫人杨开慧女士,伟大而美好的爱情。
无论任何处境下,霞妹始终如一的支持着教员,为他记录会议笔记,收集整理资料,做妇女工作等等,两人一样的侠骨丹心,为穷苦的工人农民而奋斗。
一家人没有拍过完整的全家福,只留下开慧母子三人的照片。
霞妹牺牲前说,“我死不足惜,惟愿润之革命早日成功”……

《问苍茫》里面是周总理和邓大姐年轻的时候,他给她写信表白,总是微笑着叫她“小超”……
至于周公为何放弃独身主义,这段话就是解答,“当年决定献身革命的时候,我就考虑,作为一个革命者的终身伴侣,必须也能一辈子从事革命,应该选择一个能够经受得住革命的艰难险阻和惊涛骇浪的人作为伴侣,共同战斗。我是这样选择了她的,在长期的战争年代,一直互相通信,相互了解的基础是坚实的,是共同的理想和奋斗精神,把我们紧紧连在一起。”
还有小编最喜欢的蒋先云和袛欣,可惜走得太早了。
剧里的一幕幕,大概是创作团队心疼这对年轻人,把想象的画面拍出来给大家看。
最爱剧中湘耘悄悄回家探望妻子的那一段,恰到好处的笑闹,含蓄浓烈的爱意,烛光映衬着极致的浪漫。
有一个镜头的弹幕特别逗,就是当他一把扛起久别的妻子……上面飘过都是,看看那些体虚的,抱不动的……
无论过去多长时间,依然为这一切,而热泪盈眶。

该如何选择,每个人心中有不同的答案。
今天是甲辰龙年第一天,小编在网上看到,有不少人去韶山给教员拜年,还有在网上怀念周总理的。
真心祝愿泱泱中华,越来越多有骨气有血性的男儿,为中华崛起自强不息,越来越多有志向有坚持的女子,为守护家国奋斗终身。
你们一起,相知相惜,携手奋进,家庭美满,白头偕老,继承先辈的风骨,了结他们的遗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