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客
小时候,父母工作忙,一直是我姥我姥爷照顾我。高中的时候,在校外租房子,也是我姥我姥爷照顾我。印象当中,除了疫情期间有两年滞留在北京,每年过年都是和他们一起过。
这次寒假,我和我妈在我姥家住了小十天。昨天,我们从我姥家回了我妈家。昨个中午,我大舅做了一桌子菜,说是给客人们吃的,说我妈、我小姨和我是客人。按照常理,他的话没有错。只是,我从来没想过自己在我姥家是客人。我总觉得,从小是他们陪我,现在他们老了,只要有时间我就要陪他们。
“重男轻女”的思想仿佛是刻在了中国人的骨子里,哪怕是经历过什么“新文化运动“、”破四旧运动“。不过,作为女性,我又不得不承认这几十年对女性来说是难得的”黄金时代“。首先,长期战争造成劳动力的缺乏,在”妇女能顶半边天“的口号下,男女平等成为了政治正确的主流思想。其次,1982-2016年的独生子女政策,很多家庭不得不面对”生男生女一样好“的既成事实,很多独生女(包括我),获得了整个家庭的全部资源和情感,有机会享受更多的呵护、接受更高的教育、赚取较高的工资,体验到更独立自主的生活。再次,国际的女权思潮和运动,也让越来越多的”她“获得的表达机会和关注,让”她们“进一步思考自己的权利和价值。
因为生活在这样的”黄金时代“,我几乎忘记了这不过是整个历史的一瞬,而它是否能称为历史的转折却尚未可知。对我来说,影响最为深切的是”独生子女政策“。在这个政策的”保护“下,我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我们家的关注中心,我不用面对复杂的兄弟姐妹关系,全部地占有着父母的情感和物质支持。不过,即便如此,我依旧能在生活在感受到”重男轻女“的幽灵在四处游荡。而我似乎,也更理解了自己为什么会如此没有归宿感。我是我姥家的客人,也是我妈家的客人,那我有没有自己的家呢?我到现在还不能确定。更何况,”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我也在反思,是不是就因为不需要和兄弟姐妹竞争,我才忽略了任何关系当中都是有尊卑主次的。没有任何人是理所当然的中心,人和人从来都不平等,哪怕是在同一个家庭。在旧的秩序中,男女嫡庶长幼会规定好每个人的身份,决定你在家庭中扮演的角色,生硬痛苦让人厌倦又充满安全感。以后会有新的秩序吗?当没有外力让任何人不得不成为”中心“时,我们是会回到那个主客分明男尊女卑的时代,还是会走向更加原子化更加疏离,争取平等却又孤独虚弱的时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