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太阳、血清素、褪黑素
阳光与血清素
当阳光照射皮肤时,人体产生的维生素D3会使大脑分泌一种名叫血清素的激素,从而让人愉悦放松,并增加饱腹感。因此阳光亲密接触可以帮助你抵制对食物的渴望和暴食的冲动。
血清素,即5-羟色胺,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组织中,是一种神经递质,又是一种血管活性物质,在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组织中起着多种重要的生理作用。研究表明,血清素广泛参与各种精神活动的调节,与焦虑症、强迫症、孤独症、情感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以及酒精、药物依赖等都有一定的关系。血清素是一种能让人产生快乐和幸福感的“快乐激素”,能够调节人的情绪。而多项研究发现,阳光与血清素的释放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澳大利亚的研究人员通过测定101名年龄为18-79岁的健康男性脑血管中的血清素浓度发现,血清素代谢物浓度与气候条件和季节有关。在光照度强的那些天里,血清素转换的数值要高于阴暗天气的数值,冬季大脑血清素的转换是最低的。由此证实大脑产生血清素的比率与阳光照射有效时间直接相关。
心理学研究也发现,每天在阳光下运动半小时以上,会显著改善睡眠和情绪。因为阳光就像一种天然的“兴奋剂”,能促进大脑中血清素的分泌。
阳光与褪黑素
褪黑素,是由位于我们大脑的松果体产生的一种激素,可以调节生物钟,诱导睡眠,调节内分泌系统,延缓衰老,增强免疫力等。松果体是我们大脑中的一个椭圆形腺体,因为形似松果,所以被称为松果体。松果体的活动表现出明显的节律性,褪黑素的合成、分泌也表现出昼夜节律、月节律、季节节律、生命节律等。其中,昼夜节律和季节节律与光照有着密切关系。黑暗时,视网膜感受到的光线较弱,就会发出信号,使松果体合成和分泌褪黑素增加;在白天,视网膜感受的光线较强,松果体合成和分泌褪黑素就会减少。由于光照时间和强度的季节性变化,昼短夜长的冬天,褪黑素分泌时间长、分泌量也多;而昼长夜短的夏天,褪黑素分泌时间短,分泌量也少。这也是冬天比夏天起床困难的原因之一。
褪黑素的化学名称为5-甲氧基-N-乙酰色胺,由5-羟色胺(即血清素)在酶的作用下转化而成。可以说血清素是褪黑素的前驱物质,如果白天血清素分泌不足,也会影响晚上褪黑素的分泌。血清素白天分泌多,晚上分泌少;褪黑素白天分泌少,晚上分泌多。血清素是日出而作,褪黑素则是日落而出。白天,充足的血清素能让我们精神饱满地投入工作学习;夜晚,血清素则转化成褪黑素,帮助我们产生睡意,进入睡眠。而白天日照不足,则会造成人体血清素分泌不足,褪黑素分泌增多,让人感觉情绪不佳、昏昏欲睡;同时,血清素分泌不足,又会进一步影响晚上褪黑素的分泌,从而影响睡眠。
每天坚持在阳光下活动15-30分钟,不仅可以帮助人体合成维生素D,还有助于人体血清素的分泌,让人心情愉悦,同时减少褪黑素在白天的分泌,减轻困倦,增加褪黑素在晚上的分泌,改善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