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上的《世说新语》:魏晋时期的肉类保存方法

贵州/ 腌肉


肉干

肉干



酱肉

卫永就算是世家子弟了,诗礼之家,和卫玠同族。在他担任桓温的长史(相当于参谋之类)时,桓温也对他另眼相看。(卫家的人都长得帅,祖约曾经评价卫永说他有让旌旗下半截的姿态,也就是说他威风凛凛,有将帅的仪表和气度),于是卫永时不时就提着酒和肉脯去找桓温喝酒,还一喝就是一整天,这上下属关系算是融洽到一定境界。为什么要手提肉脯?当然是随撕随吃,方便携带,吃完了还不用打包,真乃居家旅游下酒聊天的必备良“食”(估计在当时比还辣条受欢迎),怎么觉得这两货特别像大学时代俩哥们一起在天台上随便买点啤酒啥的就开始互相吐槽,划哥俩好之类。只是不知道这两吃货谈论内容有没有像大学男生那样,尽谈些女孩之类?(……估计以卫永的个性大概只会谈论些儒家经典,诗书礼乐一类……)




按照现代营养学的观念,新鲜食物永远是最好的,不管是口感还是健康上。但无论哪个地域哪个民族,都依然留存着这种肉制品的饮食习惯。大概只能说明饮食文化最能保持长久惯性,以至于当我们走出了肉类食物贫乏的时代,依然保持着遥远的历史回音所决定的味蕾。

蓝雯轩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速写集|青蛙的眼睛 (1人喜欢)
- “腐烂”的知识阶层 (10人喜欢)
- 比我强多了 (12人喜欢)
- 旅行|埃及旅行手帐(二) (4人喜欢)
- 人生在于“选择” (31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