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希望再梦到爸爸一次”的女孩
去年9月的时候我加入了一个公益教学的组织,给云南乡村的孩子们一对一的进行线上英语的教学。今年寒假时候有一个20人员名额的冬令营活动,可以去到云南和孩子们有一个面对面接触的机会。于是就有了这一次的云南之行。
活动一共6天,每两天会在一所学校,一天是和这所学校的小同伴一起做活动,有剧本围读表演,茶话会,还有联欢会。还有一天则会对确定好的几个孩子进行家访,对我们自己出发前确认的田野调查的课题进行信息的收集。
我想写的这个女孩,是在第二场活动碰见的。

茶话会的活动主要分为由我们作为小老师,介绍各自的家乡,给小同伴们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的向往,下午则每个组长分领一个主题,带着6位小同伴一起了解主题相关的信息,制作海报,并且进行最后的演讲呈现。
六个小女孩分别做了简单的自我介绍,而她的名字中带有“雪”,我就称她为小雪吧。她坐在旁边,特别小的一个女孩,声音也很小,比起同龄人,身高和身型都像是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自我介绍的时候,低着头,话很轻,我把头凑过去,才能听到她在说什么。
然后就鼓励小同伴们给我们讲讲当地和方言有关的故事。一开始她们都很拘谨,在鼓励下渐渐开始放松,也和我们自然的聊天了。在讲到方言的谚语和俗语的时候,小雪突然接过话说了一句天气的俗语,我立即鼓励她说给大家听,在看到得到我们的认可的时候,她终于敢抬起头来和我们聊天了。到了画海报的时候,我和另外一位小老师在旁边很耐心的听她说想要画成什么样子,然后帮她一起勾线,涂色。在这个过程中或许她也开始信任我们,变得活泼起来,非常主动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还和另外一位合作的小女孩互相帮助,把海报制作完成。
因为下午最终需要在全场同学和老师面前展示自己海报的内容并进行简单演讲,于是我让她们都分别练习下需要讲述的内容。小雪一开始很害怕,说话也是头低下看着海报,自顾自的说下去,练习了几遍之后,她对这个环节就没有那么害怕和抵触了,可以比较自然的讲述。而到了真正展示的环节,在上场之前她说,老师,我好紧张。我就安慰她不用紧张,已经练习的很熟练了,就按照练习的内容再讲一遍,如果忘记了就跳过。她口齿清晰,声音也不似原来那么唯唯诺诺,很不错的完成了自己的讲述部分。下场后,我问她,好玩吗,她非常肯定的点头,还说还想再参加一次。
最后小同伴们需要在便利贴上写下自己想去的城市和信念愿望,我正好坐在她旁边,于是看到她写的愿望是那句让人泪目的:希望再梦到爸爸一次。

那瞬间,我忽然就好像明白了为什么她那么的瘦小,瘦小到仿佛是营养不良造成的,也明白了为什么她那么胆小,那么的害怕陌生人。她成长的环境中,缺失了那个保护她的大树。而她心里都是明白的,明白自己的思念,也明白自己的胆怯。
也正是在这一刻,我忽然就觉得这场活动的意义在此凸显了。我相信在未来某一个时刻,在她同今天这样有所害怕和怯场的时候,她会想起她自己完成了演讲4,跑下台的时候,满足的说,真好玩,我还想参加一次!这一点星光,于我,这就是最好的答案。
其实在最开始接触到的学校和学生的条件来看,我的感受是整体比我想象的乡村要好很多。当然孩子们的家庭条件各有参差,有的住的靠近镇上,有的住在山间,我没有去到小雪的家中做家访,也无法确定她的家庭条件具体如何,但是在另外一个孩子的接触中,我对此有了一定了解。
那个女孩叫做小婷,她恰巧就是我一对一上课的那个孩子。我们互相陪伴了一个学期,这也是第一次见面。她的学校是我们第三场活动的地点,我一眼就把她认了出来,她也一样。第二天的家访我也特意选择了有她的那条路线。学校老师开车把我们送过去,要开一段盘山公路,她所在的村庄在半山腰的地方,她站在路边等我们。下车后,又跟着她走了一段上坡路的小巷子。同去的小老师们都叫苦不迭,因为那段上坡路坡度很大,又比较长,我们都走的气喘吁吁的。我问她,下雨的时候会滑吗,她说会有一点。那条路上有青苔,应该在雨天是非常不好走的。

到了她家,我是有点点意外的。因为几乎可以说是家徒四壁吧。那个村庄的房子的结构都是差不多的,基本都是一个方形的围起来的形制,一楼是厨房,大客厅,上面会自己搭建一个挡板,二楼是房间,围栏的木头也都会雕花。这在他们那里,或者说我们去的其他附近的小孩家里家访时候询问得知的,就是属于一个平常的家庭水平。而小婷家都没有这些,屋顶没有挡板封起来,所以院子里的石头上长了青苔和杂草,客厅那部分是没有门的,就那么大敞着,里面堆了很多杂物,感觉像是捡回来勉强继续在用的,倒是有一个电视机,很老式的那种,开着放着节目。客厅旁边两个房间,一个是爸爸住,一个是奶奶住,小婷和妹妹平时都住校,在家的话就住奶奶那间。二楼应该是堆放杂物的,也没有楼梯,旁边靠着一个梯子。
在之前和小婷上课的时候问过她家里的情况,妈妈和爷爷都不在了。但是也没有预想到她的家庭条件,比起当地孩子的正常水平,还是差了许多许多。或许真的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吧,小婷的心智比同龄人会成熟一些,在回答我们问题的时候,条理很清晰,而且是可以讲述性的说出原因和想法。她穿的很单薄,我摸着她冰凉的手,是很心疼她的早熟的。

比起其他家访的孩子们,还有这孩子的活泼和天真害羞,还有爸妈给安排的补课和对学习的关心,有手机拿着刷各种好玩的小视频,小婷是没有这些的。她说参加这个公益项目也是希望在自己课余的时间可以接触下外面的人和世界,有一些娱乐活动。而她也在当下(初二)就确定了高中目标,就是腾冲一中(很厉害的高中)。她不知道外面有什么,唯一想去看看的是北京(课文里出现过),也不知道北京有什么大学,但是这些都不重要,她很清楚自己现在的目标是哪个高中,也知道自己有所欠缺的科目是什么。
虽然距离考上腾冲一中还有所距离,但是还有一年半的时间,我会和她一起努力,我想要看着她考上自己目标的高中,一步步实现梦想。
我知道这样的孩子不止小雪和小婷,个人的能力,或者即便是这个公益组织的能力也是非常微弱的。他们看到的世界是很狭窄的,获取信息的渠道也是很单一的,但是他们中也不乏心智坚定的孩子,已经定好了梦想,无论是否遥远。
一个人的能力和影响当然是有限的,甚至微乎其微的,但是只要能在他们的生活中点燃过一次星光,能够让他们在未来的生活中回忆到这一幕有所鼓舞,那么,这就是我们留下的痕迹,这就是我们在他们的生活中存在的意义。
路漫漫其修远兮,一切的变化都是在看似没有变化的状态中慢慢改变,一切的变化都有迹可循,隔着山海,一起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