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试解构孤独
我无法代表别人,我说的只是自己。 有个不能人前言说的心愿,希望健康活过父母驾鹤西游,自己寻个地方自生自灭、了此残生。 不知道我的生活里还会闯进来什么,只是当下这就是我的愿望。 这个愿望的背后需要我一个人对抗所有的亲情和社会良俗。但是,这就是我的生命,为什么要被自己讨厌的东西束缚。
为此我要做到两件事情:一是,看破孤独;二是,看破死生。这两件事,不敢妄语。
只能先尝试着解构下我的孤独?
我的原生家庭虽然没有带给我优渥的物质,但是在父母辈从不明说的呵护下,我一直是自由成长的:我选择我喜欢读的书,我选择我想去的学校,我选择我想做的工作,我选择我的为人处世。我承担我选择的后果,父母永远是自己的后方。他们唯一的要求就是不要做伤害自己的事情。在某种意义上我很幸运。
我的孤独是种感受,她诞生于自由,给我带来的是不平静。 自由,生活对我说是“你做什么都可以”,但是这句话潜台词就是“你也可以什么都不做”。 do nothing是在do everything之中的。我无法忍受自己do nothing,甚至思考do something的停滞时间过长也让我觉得无所适从。do nothing的状态下,我觉得自己被孤独的感觉淹没了,不会游泳却在寂寞之海沉沦,无法呼吸,无力挣扎。
不能平静。
我有点小强迫就是经常换手机壁纸:卡通,风景,美女,文字,纯色。如果我手机屏幕点亮后我看到的东西无法代表我最近的心情,我就难以忍受。这也就是所谓壁纸自由带来的副作用。 最后发现自己用的时间最长的图片是文字,是《心经》的图片。
虽然心经的文字尚没法通顺地读完,但即使内心默诵,也能感觉心情归于平静。并不是我的心情一成不变,而是心经本身包罗万象。无论自己什么心情,看到她都觉得她能表达自己。 读了心经之后,就感受到了一个空,这里面有平静。但是时间久了,我知道平静就藏在那里,但她只是在那里也渐渐无法满足自己了。我要怎么能到达她?
心经的图片都让自己有点焦躁了。机缘巧合又接触到了《金刚经》,里面讲到:住相,得法,然后不住相。 不住相,好美丽的文字啊。自己还是困于法、困于相了啊。
所以,壁纸的小强迫如今已经是偶发了。
心经和金刚经就像是浩瀚银河之于如水滴般渺小的自己。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我喜欢苏轼,喜欢王阳明,喜欢李白。 最近也被大数据推荐了 意公子 的视频。她讲到:无为心,有为法。
我觉得心经和金刚经已经为我提供了do nothing时的破局之法,意公子说的 无为心,有为法,又是适合现实的办法。我感觉自己似乎能抓到解构自己孤独的冰山一角了。
前阵子不经意故地重游,让我想起崔护的那首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昔日的美好自己无福延续,但还是憋了好久的墨水,吐出了 花期易失春常在,清风知是故人来。
亦释然。
然后,脑子里突然蹦出了《一人之下》里,王也道长对张楚岚说的“常清静矣”。 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常清静矣。是道家的 清静经。
常应常静,常清静矣。
我真得能消化掉自己的孤独吗?我和孤独的相处方式应该是什么呢? 我突然觉得,心经,金刚经,清静经,有为无为,这些东西就是我的孤独本身融化在苍穹之中,而苍穹之下就是仰望着的自己。 我的不平静,我的无所适从,究竟是从何而来呢。要解构孤独,还是要先解构自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