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房子
蓓蒂:上只角思南路长大的大家闺秀,纯真,冰雪聪明,喜欢钢琴的文艺少女,阿宝的真正白月光,是阿宝最初认知世界的方式,也是埋藏在心里的伤痛。他对蓓蒂的感情,伙伴友情,有亲情、还有少时懵懂的爱情(也会影响一个人的择偶观),因为一些变故太小就走了。意象:钢琴、金鱼(因为是淹死的)、屋顶(象征宝蓓的伊甸乐园)、邮票。如果蓓蒂好好长大,和阿宝会是一段良缘,可惜时间不对,际遇不对。蓓、蒂、两个字都和花有关。不知道是阿宝先喜欢的花,还是因为蓓蒂而喜欢花。
那日,余晖红瓦,宝总(胡歌)独坐屋脊,眺望远方。满目时代沸腾,难掩心中故事。一番逍遥,一番惆怅,瓦片温热,独饮正好。
这场戏拍完之后,沉浸在阿宝世界的胡歌,有感而发,提笔而书:
小时候
蓓蒂最喜欢和我一起爬屋顶
她说
每一幢披着红瓦的房子都是一条金鱼
她还说
风就是水
风吹过的时候
每一幢房子都在游
那天
我坐在金鱼的脊背上
可是它
一动不动
— — 阿宝

那一年,阿宝十岁,上小学六年级,蓓蒂六岁,念一年级。 蓓蒂是阿宝的邻居,蓓蒂住底楼,阿宝住二楼。 阿宝的祖父生下三儿一女,家里有几间大工厂,是公私合营的,每月有定息,一家子开销根本用不完。 阿宝的母亲是浙江一户地主家的女儿,父亲四处参加革命,两人在香港生下了一个儿子,不便带在身边就送了人。 只有阿宝一家是搬出来租的房子,与自家划清了界限,其他兄妹都是跟着祖父住在思南路一所大宅子里的,于是阿宝和蓓蒂成了邻居。
蓓蒂的父亲在研究所工作,父母工作忙,家里就请了一位绍兴阿婆来照顾蓓蒂。绍兴阿婆吃长素,但荤菜烧得好。上了年纪的人,说话就经常反反复复,一个故事翻来覆去地讲无数遍,听得蓓蒂都会背了,但每晚睡觉,绍兴阿婆还是会讲着这些老旧的故事哄蓓蒂睡觉。 蓓蒂家里有台钢琴,阿宝经常在楼上听着蓓蒂手指尖弹出悠扬的琴声,听得如痴如醉。阿宝和蓓蒂也经常爬到假三层的房顶上,欣赏半个卢湾区的风景,香册路、复兴公园、东正教堂尽收眼底,还能听见远处黄浦江上的船鸣。 这是阿宝永远的记忆。
蓓蒂喜欢当公主,喜欢邻居资产阶级小姐淑婉的装扮,喜欢听歌剧,听音乐,跳舞,穿漂亮长裙子;也喜欢看国外的电影,收集电影说明书,还喜欢集邮集,蓓蒂最喜欢蝴蝶票。 在阿宝的印象里,蓓蒂时常穿着碎花小裙子,头戴蓝色蝴蝶结,像蝴蝶一样飞来飞去,冰雪聪明,阿宝喜欢。 六十年代初,蓓蒂经常去参加淑婉的家庭聚会,放着国外唱片,来人都穿戴整齐漂亮,一起跳《卡门》,开香槟,跳爵士乐伦巴,蓓蒂喜欢淑婉的公主样子。
有一天,绍兴阿婆醒来后说,她梦见了她的外婆在棺材板里一副老骨头,像一根鱼。绍兴阿婆经常说,她的外婆是南京天王府里的丫鬟,逃出来时身上带了好多金条元宝,后来将这些元宝也跟着她一起埋到了地下。 蓓蒂的爸爸被人举报收听《美国之音》,夫妻俩一个月后才放回来。屋里只有绍兴阿婆陪着蓓蒂,一晚,蓓蒂说,自己做梦也梦到了一个老太婆,变成了一条鱼,鱼嘴巴一张一张的,只有水响。绍兴阿婆吓了一跳,因为自己昨晚做梦,同样梦到蓓蒂变成了一条亮晶晶的金鱼。
蓓蒂说,从那以后,她每次弹琴弹十个小节就弹不下去了,那条鱼就游了出来。绍兴阿婆觉得不好,是时候回祖坟去祭拜一下了。 寒假,绍兴阿婆、阿宝、蓓蒂三人同行坐船回到了老家,可早已物是人非,老家人都搬迁了,祖坟也找不到了,据乡邻们说,所谓的埋藏在地下的宝物,其实啥也没有。 绍兴阿婆回到了上海。
有一天,突然说自己要走了,绍兴阿婆坐在水池边就真的不动了,送到医院以后,医生说可以准备后事了,于是蓓蒂的爸爸去看好了坟地,买了寿衣,结果阿婆又醒过来了,本以为是回光反照,哪知阿婆就真的好起来了。 阿婆生病时,蓓蒂时常说,她看见水池里有两条鱼,一条金鱼,一条河鲫鱼,一只野猫将这两条鱼衔到河里去放了生,野猫是王子变的,金鱼是公主。
后来,十年动乱,蓓蒂的钢琴被抬走了,蓓蒂想找回钢琴,就和阿婆一起跑到全是堆满物质的店里,说琴上有小鱼记号,方便找到的。 阿婆问蓓蒂想去哪里散散心,蓓蒂说想去黄浦江。阿婆说,想再回绍兴看看,蓓蒂说坟都挖光了,阿婆说那干脆变成一根鱼,蓓蒂就说那自己就变成了一条金鱼。 那天晚上以后,阿婆和蓓蒂就真的消失了,阿宝也再没有了蓓蒂的消息。 阿宝那晚离开蓓蒂和阿婆时,阿婆正在给蓓蒂梳头,恍惚看见水池边闪过一道光,一下子就闪进了水池里。阿宝以为是自己眼花,转身走了也就没当回事。 几天以后,阿宝得知阿婆和蓓蒂真的消失无踪了。 蓓蒂的消失成了阿宝心里永远的一个谜,也是永远抹不去的痛。
阿宝一直记得蓓蒂当年的模样,白裙子,蓝蝴蝶结头饰,一副灵动的样子在面前问东问西,跑来跑去。这是阿宝的初恋,也是阿宝一辈子难以跨越的情劫。 哪怕以后阿宝又遇到了李李,遇到了汪小姐,遇到了很多很多爱慕他的人,但阿宝的心永远地停留在了和蓓蒂在一起最单纯最快乐的时候。 那时的爱很懵懂,很简单,很纯粹,不参杂一点功利,也没有一丝保留,就是单纯地在一起开心,见到你就满心欢喜,不由自主地嘴角上扬,就是单纯地每天只想看到你,想和你呆在一起,爬屋顶,讨论每一张邮票的风景。 那些年,是阿宝和蓓蒂的记忆,是阿宝一生的回忆。

今晚在金老师的讲座现场,有一位老师在问答环节提出了这个问题,蓓蒂究竟去哪儿了?
金老师说 这就是小说的好处,记忆是破碎的,每个人都不知道别人的结果,这就是故事的结局。还有那种比较善意的回答,像老太太安慰小朋友一样。
知乎网友"深怜低语"说:
我去听过三次金老师的讲座,爷叔非常的喜欢和读者交流,很想知道年轻人对他的书的看法。书看的遍数多了难免会有问题想对作者提,如果作者回答了,回去又更有动力研读了,就是这么个良性循环。大前天在上剧场,两位嘉宾分享完丁乃竺老师的提问后,轮到观众提问环节了,毫不犹豫的举手啊,上两次的经历告诉我,上海人民的举手提问热情是很高涨的,一定要在前面就举手啊。越到后面举手的人越多。
终于亲口问上了爷叔两个问题。
1、为什么要给蓓蒂这样的结局?
2、金老师是不是阿宝?
哈哈~作者亲自回答的感觉真的很爽啊。金老师的回答:
1、像蓓蒂这样的资产阶级小姐,口无遮拦的,在那个时代肯定不会有什么好结果的,那就等于给了她一个童话般的结局。实际上在那个年代,经常会听到一些有如童话里才能出现的场景的故事。
2、小说肯定是结合了其他人经验的,但是肯定有自己的经验在里面。果然呗,等于在三个男主人公中,最有金老师影子的是阿宝咯~蓓蒂嘛,是阿宝终身难忘的小小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