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周用他的画笔,让我们看到了五百多年前的明代虎丘景致

园林是苏州的名片,中国四大名园中,有两座就在苏州。
苏州园林之所以闻名遐迩,因为它们不仅是建筑物的集合,更是山水画,是诗词歌赋,是文人的思想、审美、情怀的结晶。园林和文人天生就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去过苏州园林的人都知道,园林里不仅有建筑和风景,更有随处可见的匾额、对联、书条石、碑刻、字画……
要成就一座苏州园林,不仅需要文学、绘画、书法等——这些离不开文人的创作,还需要雕刻、园艺、叠石、建筑、理水等——这些又离不开文人趣味的把控。
这篇文章我们来说一说文人沈周和苏州名园虎丘的关系。

一、沈周对虎丘情有独钟
虎丘,一座风景秀美、人文荟萃的山丘,与山顶的云岩寺斜塔(又称“虎丘塔”)共同构成了苏州最为醒目的地标之一。虎丘不仅四时景色宜人,而且承载着吴地厚重的历史与文化。
沈周,字启南,号石田,晚号白石翁,苏州人氏,生于富庶的书香世家,一生未出仕,优游林泉,吟诗作画,过着田园隐居生活。明四家之一,吴门画派的代表性人物。

沈周和虎丘的渊源深厚。根据《沈周年谱》记载,成化四年至十七年之间(公元1468-1481年),沈周先后九次游览虎丘,并赋诗作画。
这仅仅是文字记载,未必是沈周一生虎丘之行的所有记录,但足以窥见沈周对虎丘的钟情。
其实,沈周和虎丘关系密切的证据非常充足和确切,那就是他以虎丘为对象创作的画作和题诗。两者珠联璧合,相互成就。
沈周虽然一生没有做官,但是名气非常大,因为他的才华确实有目共睹,而且他的家庭也是非常富有的家庭,自然就少不了文人之间的交往与唱和。
沈周交往的朋友很多,自然少不了迎来送往的事情。他对虎丘情有独钟,常携朋友游虎丘,在这里为他们饯别。

二、《虎丘观泉图》:煮泉品茗
虎丘多泉水,有憨憨泉、虎跑泉、观音泉、剑池,沈周与朋友们在此雅集,怎么能少了煮泉品茗这种雅事呢。
明成化十六年(公元1480年)的正月,沈周在虎丘为好友工部都水清吏司主事徐源送别。沈周专门作了一幅画送给徐源,画中一人盘腿独坐于松下,一边抚琴,一边远观泉水。
这就是《虎丘观泉图》(现在定名为《虎丘送客图》),画中抚琴观泉者,就是徐源。

沈周在画中的题诗,有“此丘亦有泉,名赖陆羽好”二句,他提到的“泉”就是观音泉。
徐源对沈周所赠的这幅画作很是珍重,特意邀请同朝为官的吴宽为这幅画题跋。吴宽也是苏州人,状元及第,官至礼部尚书、翰林学士,也是成化、弘治年间诗坛的代表人物。
这些历史事迹都在《虎丘观泉图》的题跋中有记述,今天的我们通过文字依然能够了解当时发生的事情。

三、《虎丘恋别图》:饯别故友
弘治甲寅三月(公元1494年),时年六十八岁的沈周在虎丘送别友人浦守庵茅山济民,他给这位故友作《虎丘恋别图》,并题诗:“虎丘恋别酒淹明,遁日当阳是要津。官柳吐青知去马,野棠含笑认回轮。山家拭目迎新客,洞府开门得异人。揭罢神仙回首处,白云堆里醉阳春。”

《虎丘恋别图》的构图是经典的“一河两岸式”。近景一抹斜斜缓坡,一隅寒汀,上植五株树木,稀稀落落,萧疏清瘦。沈周用笔极概括,笔意荒率,用墨素淡,惟在树下及沟壑、石罅间以浓墨点出苔草。
近景处,树下四人,离别作揖。汀岸边横着一舟,一人撑篙立在舟尾等候。人物都以淡墨逸笔勾勒出来,不绘五官,只在发髻、衣领及衣袖处用浓墨提醒一下。
吴宽在《赠释子芳草堂》诗中写道:“出吴阊门走山塘,山塘北去七里长。平郊崛起虎丘寺,云树一簇攒青苍。”
在姑苏城西北的阊门下船,顺着七里山塘北上,可以直接抵达虎丘的南门。这条游船线路至今仍在,是很多游人打卡虎丘的重要方式。

四、《虎丘十二景图》:虎丘实景
最能反映沈周与虎丘关系的证据,还得是《虎丘十二景图》。沈周用十二幅画作,描绘了虎丘精彩动人的十二处景致。
前面提到的《虎丘送客图》与《虎丘恋别图》,虽然题识里明确提到虎丘,但是观者如果要对照着画作寻找确切的实景,其实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因为古代文人绘画,很注重写意,沈周当然也不例外。写意的画法,重在绘画者的意思表达,至于画得像不像,画得内容是不是实际所有,是不那么在乎的。



但是《虎丘十二景图》,虽然也是写意的画法,但是画作描绘的内容全都是真实存在的,犹如现在的写生画。我们游览虎丘的时候,完全可以对照着沈周的《虎丘十二景图》,找到相对应的景致。
今天我们游览虎丘,可以对照着沈周的这十二幅画作,尝试着找一找相应的景致,也不失为一件趣事。
我采用1993年吉田晴纪所撰《关于虎丘山图之我见》一文中的研究成果,对《虎丘十二景图》所绘的景致和顺序略作注释,方便大家“按图索景”。

1、虎丘山塘
主景为隆祖塔院,下方为东山浜,远处可见山顶的寺塔、大佛殿和法堂。可惜隆祖塔院已经损毁殆尽,旧址在如今的万景山庄内。
虎丘山塘的所在大致是今天的虎丘南门,也是游虎丘的起点,画中近处的河流就是七里山塘。

2、竹亭
主景为坡上的君子亭,周围翠竹环绕,右下方为西隐山房小院。

3、憨憨泉
位于前山道西侧,背靠丘峦起伏的西岭。泉井前面的石阶是上山的主路。该泉本是六边形井口,井身刻有“憨憨泉”三字,但沈周将之画成圆形。

4、松庵
位于前山道东侧,可沿台阶登入,台阶下方有真娘墓,对面为三茅殿,前山道向上露出千人石的一角。

5、千人石

6、剑池

7、悟石轩
图右上为剑池,下为千人石。实际是通往右边殿堂的一处通廊,供游客休息的地方。

8、五圣台
台顶以三大士殿为主景,背后环绕着清源庙、寺塔和大佛殿等建筑。

9、千顷云
悬挑在崖壁之上,可远眺天池诸山,背后的重檐方亭为致爽阁。取苏轼“云水丽千顷”之句,因名。
千顷云阁位于山之一端的院落,院落一墙做观景台,画中二人正在此赏景,院落后面还有一座双檐凉亭掩映在竹林间。
画面近景处露出的松枝顶端与远处朦胧的风景更好的突现出千顷云阁的位置高度。

10、千佛堂/云岩寺浮图
从左向右排布着寺塔、大佛殿、妙庄严阁和千佛阁等建筑。

11、跻云阁
在阁内可俯瞰东塔院与东山浜。

12、虎跑泉
位于虎丘后山,游人可由此离山。
五、结语
沈周用一支丹青妙笔,留住了他所见到的虎丘美景。
因为他的画作,五百多年后的我们有幸看到明代时期的虎丘,实在是一件幸运的事情。当我们在饱览虎丘美景的时候,也请记住这位热爱家乡美景的苏州人:
沈周。






文 | 咸泡饭
摄影 | 严峰
2024年1月23日于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