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译文
晏子去世已经十七年了。齐景公和大夫们一起喝酒作乐。齐景公趁着酒劲拉弓射箭,脱靶了。大夫们的叫好声整齐地就像一个人在喊叫。齐景公脸色大变,一声叹息以后就将弓箭扔了。弦章这个时候就进来了。齐景公就对弦章说:“弦章啊,自从晏大夫去世十七年了,我从来没有听到有人说我哪里做得不好。现在我箭都射脱靶了他们居然整齐划一地叫好,整齐的就像一个人在叫好。”弦章回答道:“这完全是这群臣子太没有水平。论智慧,他们发现不了国君的优点;论勇气,他们又不敢向国君提出不同意见。不过我听说有这么一个道理,就是说国君喜欢的爱好,臣子就喜欢玩;国君喜欢的食物,臣子就喜欢吃。大概就像尺蠖吃了黄色的食物就变成黄色,吃了绿色的食物就变成了绿色。所以这个事,大概和您喜欢听到别人的恭维有关系。”齐景公说:“你说的太对了!今天我们的谈话,你才是我国君,我才是臣子。”当时正好有海边的人进贡了一些海鱼,齐景公就直接送了五十车海鱼上次给弦章。弦章回家的时候,送海鱼的车都已经将弦章家门口的道路堵塞了。弦章对车夫说:“当时叫好的那些人,都想得到这些海鱼。当年晏子拒绝赏赐就是为了纠正国君的过世,所以国君才能认识到自己错误。现在大臣们都是为了一己之私欲才有了异口同声的叫好的谄媚的行为。现在我刚刚开始辅佐国君,连大夫们都没认识全就要接受国君的上次,恰恰就是违犯了晏子的心意成为了阿谀奉承的人。”所以,弦章并没有接受这些海鱼的赏赐。君子说:弦章的廉洁,完全是晏子遗留下的美好品行。这人不是天生就是为了国君服务的,这国君也是不是天生就是为国君这个位子专门安排的。国君为了一己私欲不顾其百姓的利益,那就说明他没有顺应天意,他忘记了他应该做得事情。正因为如此,所以春秋就不说这些人是国君而是狄夷。郑伯因为讨厌一个人就背弃了这个人率领的军队,所以有“狄夷不君”的说法。如果国君不能够深刻的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并进行改正,那么他离灭亡就不远了,就算他知道自己的问题也没有什么用。所以说:国君不能够不学习春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02
原文
晏子没十有七年。景公饮诸大夫酒,公射出质,堂上唱善,若出一口。公作色太息,播弓矢。弦章入,公曰:“章,自吾失晏子,于今十有七年,未尝闻吾过不善,今射出质而唱善者,若出一口。”弦章对曰:“此诸臣之不肖也,知不足知君之善,勇不足以犯君之颜色。然而有一焉,臣闻之:君好之,则臣服之;君嗜之,则臣食之。夫尺蠖食黄,则其身黄,食苍则其身苍;君其犹有陷人言乎?”公曰:“善!今日之言,章为君,我为臣。”是时海人入鱼,公以五十乘赐弦章归,鱼乘塞涂,抚其御之手,曰:“曩之唱善者,皆欲若鱼者也。昔者晏子辞赏以正君,故过失不掩。今诸臣谄谀以干利,故出质而唱善如出一口。今所辅于君,未见众而受若鱼,是反晏子之义而顺谄谀之欲也。”固辞鱼不受。君子曰:弦章之廉,乃晏子之遗训也。夫天之生人也,盖非以为君也;天之立君也,盖非以为位也。夫为人君行其私欲而不顾其人,是不承天意忘其位之所以宜事也,如此者,春秋不予能君而夷狄之,郑伯恶一人而兼弃其师,故有夷狄不君之辞,人主不以此自省,惟既以失实,心奚因知之,故曰:有国者不可以不学春秋,此之谓也。
03
补
弦章:齐景公时期的大夫,他的故事都在记录在说苑里面。
04
感
这个故事其实讲的很清楚了。弦章这个人算得上是进退有据。不过后面评论里面一句话“郑伯恶一人而兼弃其师”可是把我给愁坏了。这其实是一个非常知名的典故。说的是郑文公讨厌一个叫高克的臣子。所以他就派遣高克到黄河以被去抵御狄人的入侵。最后高克被狄人击败,逃跑到陈国。整体上来讲,就是郑文公在置军国大事不顾,一心给高克穿小鞋。最后高克虽然跑到陈国,但是郑国的军队却全军覆没。这被春秋称为“郑弃其师”。诗经中也有一首诗,专门讲了这个事,名字是《清人》,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找来看看。咱们就是说这个郑文公的脑子确实是有坑,你哪怕直接将这个高克干掉呢?葬送了自己的军队不说,高克全身而退。这tmd算是什么事啊!就有郑文公这种人当国君,何愁国家不灭亡啊!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微信号 : zhinangzhin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