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海丝起点篇
怎么去拥有 一道彩虹,怎么去拥抱 一夏天的风。
——五月天《知足》
|夏入盛夏
DAY0:上海-泉州 D3125
以晚睡早醒的状态开始旅程,收拾洗漱,外头落着小雨。
地铁转高铁,端午时节碰上梅雨季,空气闷闷不乐的。我告别这闷闷不乐,往南方去。
南方应也有雨,我期待是那阵雨干脆利落,留下日光青草香,而非绵绵不绝如泣如涕。已有了准备,就平和心态,若是果真雨连天,不过是少看了些蓝天,多擦几遍鞋子罢了。
我选了F座,有不错的视角看窗外路过的景色:拥拥立立的楼厦逐渐低矮,路过几处绿意平旷。过了杭州后,山与隧道交替。阴沉的天过临海而放晴,日光透过云层,碎碎的蓝天露出。宁德段一侧可见滩涂、岛屿、长桥,另一侧较高的山头隐隐现现于涌动的云雾,若画卷;近处低缓的山头一片郁郁葱葱,竹林松杉茅草,间或有小小的房子或庙宇坐落一角。到罗源已将近6h,腰背局促不舒服。
吃了盒饭,不大耐烦,或读几页游记,或后仰浅睡一时,时而刷刷手机,只是山中穿梭,信号不好。
进入长隧道时,耳朵会懵住,像是塞了棉花,盼着出涵洞后的光明,又担心进入下一个涵洞。相比之下,华北大地平坦得多,西北乌鞘岭倒是可比拟一番。
下车是30°C,公交晃到开元寺已是傍晚时分,密密茂茂的树丛遮了大半个街道,地上积水片片,早些时候应是落了雨。
西街上,开元寺塔影壁前,蝉声倏地叫起来。泉州似乎早已步入了盛夏。
红砖外,使君子盛放,叶上还有鲜明的雨水。
街边小铺里,遍是狮子,好不可爱!
|开元寺下纳凉,洛阳桥上吹风
DAY1 开元寺 -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 - 洛阳桥
八时醒,上得天台,观四下城景,红砖墙错落,开元寺双塔并立。
九时出门,外头已是一片闷热扑面,盛夏火炉般,只想绿豆汤与冰镇西瓜。
过小巷门店,林荫马路,去开元寺——藏了蝉声的地方。
开元寺始建于唐,盛于宋元,融合了许多人物故事。从南门照壁进入,便是石碑石板,榕树当巨伞,独木如蓬遮天,足够纳凉避雨。大雄宝殿书「桑莲法界」,东镇国塔、西仁寿塔并立,各有石刻,除菩萨罗汉外,有猴行者、玄奘、寒山拾得等。大人孩子纳凉榕树下,逢上一阵雨,快速落下又放晴,蝉声重起。
正殿东有弘一法师纪念馆,法师曾住锡开元寺,于泉州圆寂,临终前书「悲欣交集」,应是探明了此生。吾不明完全义,尚未经历急风骤雨或感大情豪义,悲只是一时,喜亦是短浅,可有机会能达平和圆满之境?
寺中榕、竹、桑盛,簇竹四立如帐篷,有龙眼、菩提,而青松并不葱郁。
南门出,过紫云屏照壁,歇息过午。
午后往海外交通史博物馆,行道树多榕树,间有椰树耸立高远,西街东街一路红砖建筑颇有特色。
博物馆主楼如帆船,恰有湖池其前。随着讲解志愿者说起,泉州从课本中的东方大港而活灵活现。刺桐花、刺桐港、刺桐城、刺桐十字花独树一帜,包容四海,通达八方。六月来,自是错过了刺桐花期,可想满城刺桐花开衬着红砖厝是何等惬悠!
少歇,去洛阳桥,息潮了,小船搁浅滩上,洛阳桥大半石筑基可见,有石柱养蛎,淤泥中渔人捡海蛎,较高的滩上灌草漫漫一片,桥下露出的沙地上红钳螃蟹出没。
桥南多榕树,一树可护一角。走上这连通洛阳江南北的石桥,湿热的风习习吹,两侧列有石塔、石将军。桥中处有晋惠交界(晋江VS惠安),桥北有蔡襄的高立石像。东侧刺桐,西侧凤凰木,正值凤凰花开,六月毕业季。
桥北是洛阳镇,自中原南迁之人观此处若故乡洛阳而命名。洛阳街宗祠散布,有吴氏、张氏、许氏等,亦有几处危房颓圮,年轻人不多。傍晚时分,大娘大婶收起铺面帘子,坐着摇椅歇息,狗儿或行或卧脚边。庭院深处有芒果树、鸡蛋花。
行至尽头转上洛阳大道,回宿处。
|红砖厝湛蓝天
DAY2文庙- 承天禅寺- 天后宫 - 泉州大桥
从金鱼巷去新门街邮局投完明信片,反身过中山路去文庙,一路红砖厝,老屋庭院伸出的柳、槐遮荫了巷中小径。周一文庙闭馆,湛蓝蓝的天空下,文庙外两侧榕树撑起伞岛,容纳闲人。
顺着宫墙北折去寻承天寺,宫墙外凤凰木、鸡蛋花、吊瓜树,墙内一棵巨榕树顶天,云行云往,数年如一。
承天寺入门可见「有無量自在,入不二法門」,是弘一法师字体。过榕树走廊才入寺内,照壁书「泉南佛國」。放生池里,龟爬上平台惬意地晒太阳,好不自在。殿前有一支莲含苞待放。
外面日头正高,去一侧的「開閩三王祠」歇歇。唐朝末年,王潮、王审邽、王审知三兄弟入闽,统一福建,保境息民,开拓闽地,后人尊崇为“开闽三王”。
走出不远即是一处福音堂,泉州果然是宗教活地图。从承天巷入中山中路,向南去天后宫拜一拜妈祖。巷中常备竹椅,许是方便路人歇息或乘凉聊天用。遇到“颍州衍派”、“延陵衍派”的门头,上了一辆招手停的公交车,下车抬头就看到门楼上的滴水兽——一只鲤鱼活泼可掬。
天后宫便是祭拜妈祖之地,妈祖本名林默,湄洲岛人,沿海及东南亚多崇尚之,祈福出海平安。宫前是德济门遗址,即泉州老城南门。驻留一时,云团笼罩又散去。
泉州建筑,大若开元寺、天后宫,小如家族祠堂,往往门头檐顶、柱基廊回精致多彩,似乎并不随时光褪色。信仰是虔诚还是实用呢,或许朴素的先民只得信仰自力更生,将神佛作为慰藉。信仰叫他们逢水搭桥,逢浪扬帆,事成功成,究竟是神的功劳还是人心的功劳,不必计较细分。
出过横街、青龙巷,遇到“涌江世泽”、“陇西衍派”。泉州大桥在近处,此处晋江较洛阳江水丰,坍塌的顺济桥遗址上游侧建起顺济新桥,车流人行攘攘。
尝过冰凉的土笋冻,从泉州站前往下一站厦门,错过的刺桐花期,下次再会。动车上看着绚烂的日落,到厦门,细风凉凉。
| 椰林缀斜阳,沙滩海蓝蓝
DAY3鼓浪屿 -中山路 - 大学路 - 白城沙滩
轮渡八时上岛,已是热闹一片,日光很足,打在湛蓝的海水上。
从内厝澳码头,逆时针沿兆和路逛到燕尾山,榕树挂着胡须,凤凰木轻飘飘的叶上缀着红,芋头大叶绿得鲜亮,喇叭状的花迎光绽放,蟛蜞菊丛懒洋洋,腊肠树一簇亮黄色。丛林世界里,夏日的热风,夏日的色彩,夏日的旅行。
到故宫鼓浪屿外国文物馆参观,门卫笑呵呵的问我,是不是高考完出来溜达的。澄清后算了一下,高考已经是9年前的事了,那时天气也是闷热的,那时的心境相比此刻要轻狂很多吧。
对这些宫中的器具玩意儿不大感冒,日式简约的瓷器漆器与欧洲写实风格的珐琅彩有点意思,与中国风的纯色或山水风有区别。
兴化路转三明路,一株芭蕉绿意盈盈,一丛仙人掌状大如树。三明路最美转角转入福建路,转晃岩路至马约翰体育场。草地之上,大朵畅享的棉花云游弋在蓝空下。
正值中午一时曝晒闷热,到日光岩寺附近,叩门一家民宿。本欲喝杯冰咖啡,主人邀我一同喝茶,揣着鼓浪屿的文人历史娓娓道来。主人本是河南人,已经来厦门二十余年,信仰基督教。再聊起弘一法师、基督教会、公共地界,从鼓浪屿走出的音乐家,医生等,他指我去英使馆改建的陈列馆详览。
再上三楼阳台,看了近处的日光岩与蠡亭。顶层视角四下可见岛屿建筑,远及厦门岛的双子塔,只是日光太曝晒。茶后一同经过农贸市场,他从钢琴码头去办事,我便入陈列馆了解鼓浪屿的历史去。
鼓浪屿古有之,称圆沙洲,因鼓浪洞天,明时称鼓浪屿。南京条约后厦门开埠,各国在鼓浪屿设领事,鼓浪屿近代的开发早于厦门岛。岛上建筑风格多样,并有传统歇山顶、燕尾脊、西式立柱立面,及山花、窗套、女儿墙等装饰。鼓浪屿岛上走出了马约翰、林巧稚、许斐平、舒婷等一批人物。
南方蚊虫毒,须有花露水防蚊,我意识到的时候,后脖颈、手背和大腿已经被叮了数个包了。我去市场买了防蚊喷雾,拎了一袋荔枝,坐在风口,等日落。
六时许,沿着漳州路 - 观海路 -田尾路 -港石路 -鼓风路,循椰树斜阳而行,郑成功石像屹立,守望远方。对面漳州的山与城笼在一片云下,海对面是城,城倚山,山戴云作帽子,帽子上是蓝天,水旷而山高。
转过一处弯到鼓浪屿沙滩,金色的斜阳从云层一侧映过来,风习习,浪声声,沙滩人点点,澎湖湾的椰林缀斜阳也应如此吧。日没入云底,夜幕渐上,回三丘田码头渡回。遇一家哈尔滨人同行,这家的爸爸问起我是否刚毕业,听到我已工作五年略有吃惊。这家的哥哥在哈尔滨工作,交流一番,我羡慕起他的清闲节奏。
路灯亮起来,湿热的风似乎也凉快了一些,轮渡上看着深蓝底的空中,鸟群一阵伴着一轮弯月远去。我也就回到厦门岛来。
从中山路 - 沙坡尾 -大学路 - 环岛南路,我一路听着歌走回来,白沙滩上人群点点簇簇,椰林高低错落,歌声起伏,双子塔(即厦门世贸海峡大厦)渐近又消失在背后。海滨公园,放飞的我,籍着阿姨休息的间隙,借她的麦克风,唱起一首《知足》。
| 炙热而轻盈
DAY4 曾厝桉 -厦门大学 - 小渔岛书店
今早较晚,十时出门,吃了海蛎煎,在曾厝桉的街巷晃悠。巷子角的芋头叶、红砖墙、活力的狗狗,再转到热闹的中山街,可口的肠粉。
环岛路上椰林衬着蓝天,高大的熔炉遮起凉荫,跨出一步都能感受到日光的强烈。
去厦门大学附近,昨晚经过的大学路已经路过了厦大的南侧,此次直去西门,在厦大邮政支局寄好明信片,再从天桥返回。烈日当空,而鸡蛋花和凤凰木盛放,围墙的栏杆上挂了一串外卖奶茶。厦大目前不许外人进入,倒是门口有黄牛搭讪,婉拒了。
向前见一小渔岛书店——大学路205-101,蓝色的招牌格外醒目,淘了一本《西南联大文学课》,从沙坡尾去镇海路,乘凉快的地铁往厦门火车站去了。
昨日一天劳顿,今日作休闲逛,这南方的烈日确实抵挡不住,昨日蚊虫叮的数个包还痒痒的,没有完全消退。
从厦门去广州,先过杏林大桥,从湖里区到集美区,往漳州,过九龙江,接着便是山丘涵洞。过漳江至云霄站,少停,过韩江至潮州,过榕江至潮阳,至陆丰窗外见海,过螺河至汕尾,往后楼街渐密,灯火渐起,终至广州,出站汗涔涔的。
| 不见龙舟赛,但见日落清风
DAY5广州博物馆-珠江海心桥
早八时,出广九大马路,去广东省博,与番茄碰面。出站后一侧是广州塔小蛮腰,一侧是双子塔(西塔为广州国际金融中心,东塔为广州周大福金融中心)。
入省博,凉意袭来,隔着玻璃,看蓝天下的广州塔很是可爱。
潮州漆刻是一绝,精美夺目,旧有寿屏神龛、梁枋构件,新时有蟹篓虾篓,有景深有层次,人物神态可掬。
端砚别于歙砚,有各色,不区分边界,随形而为,为莲为鱼为斗笠,为云为松为月。
广东历史厅有两龙舟,长数几十米,一曰_猎德花龙_,一曰_棠下黑龙_。
下午过春风路、江月路,今日端午,珠江龙舟赛已收,偶有鞭炮三两声。去海心桥等日落,霞云映江水,桥上风悠悠,广州塔亮起来,双子塔亮起来,江上游船亮起来,广州城绚烂起来。
午时吃潮汕牛肉火锅,沙茶酱+炒蒜蓉是一绝,下午吃了甜品,晚去荔银肠粉。
广州的温度无孔不入,行道树上的榕树、香樟、木棉、紫荆甚好,去暑大半。
| 盛夏少有的清凉
DAY6南越王墓- 越秀公园 -中山纪念堂 - 北京路
今日醒的很早,终于读罢《重走——在公路、河流和驿道上寻找西南联大》,作者步“湘黔滇旅行团”行迹,我想象作者的行迹,从长沙徒步经益阳 - 常德 - 桃源 - 官庄 - 沅陵 -晃县 -玉屏 -镇远 - 黄平 -贵定 - 贵阳 - 安顺 -镇宁 -晴隆 - 盘县 -平彝 -曲靖,终至昆明的旅程。
「终不似,少年游。」我时有些感想近时的旅行变化,沙滩边我不再肆意的下水玩沙,也不会苛求务必经行xx处,观xx景,渐渐做随缘之游,恰时而可。
早上落雨,九时收,空气中略闷,去南越王墓。秦将赵佗入南越,合象郡、桂林郡、南海郡,为南越王,后传至其孙赵眜(史料也作赵胡)。文物中尤觉玉带精美,幻想一身景蓝衣,扣玉带、着玉佩、束发髻,风采传奇。
下午至越秀公园,雨淅淅沥沥,凉爽清明,过五羊像、镇海楼,绕着体育场去纪念碑,雨中平添一种寂幽。向前至纪念堂,蓝琉璃、红柱础,沉静大气,匾额书「天下為公」,中山雕像眺远方。园中木棉、黄葛、榕树散布。
又过财政厅至北京路步行街,沿路行道树有羊蹄甲、柳树,盆景有叶子花;出租车顶着鲨鱼鳍飘移来去。北京路人流熙攘,大佛寺更是金碧辉煌,无可比拟。
晚风中闲谈,也作告别,运气不错,中了20块的刮刮乐!
| 湖边的合唱团
DAY7东山湖- 新河浦T871
十时,收拾毕,今日阴云天不觉甚热,寻邮局,白云路口见到鲁迅纪念园,他的《野草》《朝花夕拾》《而已集》等刻于石碑,一只蜗牛趴在「而已」上。
东湖路的邮局不营业,无碍,去东山湖逛逛,芭蕉叶盛、紫薇花开。远处云遮了一半的广州塔,风吹又现出来。公园的小广场前有老人合唱团,两大本手抄歌谱挂在前方若黑板,台阶上下齐整整坐着,电子琴伴奏,一首接一首的公园歌会。
我从北门出,上新河浦路至署前路,寄过明信片,喝了燕塘酸奶。我中午须乘火车回程去。
窗外从雨转晴,我昏昏睡去,许是终于踏上回程了,睡了约2h,格外解乏。如同江水涌起抬升了密实紧嵌的桥基,能暂且轻盈的漂浮。
对铺上来一位姑娘;火车向前,再次醒来已是早上,对铺换成了一位小伙子。这一程不知过了几条江、几座桥,终于在上海卸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