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pedia条目翻译 - 捷克共和国-日本关系
1919年,捷克斯洛伐克与日本建交,捷克共和国和日本的双边关系就此开始。
历史
1919年,捷克斯洛伐克与日本建立外交关系。1926-1939年间,捷克建筑师安托宁·雷蒙德(Antonín Raymond)曾担任捷克斯洛伐克第一共和国驻日本荣誉领事,代表马萨里克政府。1939年二战爆发后,两国关系中断,后于1957年重新建交。日本驻捷克斯洛伐克首任全权公使是长冈春一(Nagaoka Harukazu)。
1993年捷克斯洛伐克解体后,日本承认了新生的捷克共和国和斯洛伐克共和国,与两国继续保持外交往来。
2002年7月,日本天皇明仁以及皇后美智子正式访问布拉格。
2003年8月,日本内阁总理大臣小泉纯一郎(Koizumi Jun'ichirō)正式出访中欧地区,分别访问了德国、波兰以及捷克。8月20日,小泉离开华沙,前往访问的最后一站布拉格。21日下午,小泉和捷克总理弗拉迪米尔·什皮德拉(Vladimír Špidla)在捷克总理办公室会晤,交换了彼此对两国关系以及全球重大问题(包括朝鲜核问题、伊拉克重建问题)的看法,当时距伊拉克战争结束仅过去了3个月。会上,两位政府首脑发布“日本与捷克共和国关于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Joint Statement towards Strategic Partnership between Japan and the Czech Republic),庆祝两国建交10周年以及一年前的日本皇室访问,日本天皇夫妇访问布拉格被双方视作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双方都宣布将进一步发展双边合作,共同帮助伊拉克进行战后重建,避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继续发展。
贸易与经济
两国的经济关系一直在稳步发展,大规模直接投资、电力机械贸易以及机械零组件贸易发展迅速。
1968年,当自称为“兄弟国家”的苏联和其他四个共产主义国家派遣坦克部队进入布拉格时,日本则向布拉格派去了一家私营企业;作为日本最大的综合商社(Sogo shosha/ general trading companies)之一的三井物产(Mitsui & Co.)就此开始在捷克首都运营分公司。多年后,冷战已经结束,日本贸易振兴机构(Japan External Trade Organization)于1993年获得日本政府授权,成为促进日本在捷克的进出口以及投资的政府性组织,该机构在布拉格设立了办事处。此后,两大日本制造商松下电器(电视制造商)和东丽(Toray Industries,聚酯纤维制造商)分别于1996年和1997年在比尔森和普罗斯捷约夫(Prostějov)建立了各自的工厂。
作为捷克-日本商贸历史上最重要的里程碑,私营合资公司“丰田标致雪铁龙汽车/丰田捷克汽车制造”(Toyota Peugeot Citroën Automobile/ Toyota Motor Manufacturing Czech Republic/ TMMCZ)于2002年在科林(Kolín)设立了总部和汽车工厂。2005年2月,该公司开始进行汽车制造,截至2012年3月,该公司已经生产了逾两百万辆汽车。
学术关系
捷克国内共有3所大学开办了日本学(Japanology/ Japanese studies)课程:布拉格的查理大学(Univerzita Karlova, UK/ Karls-Universität/ Charles University)、布尔诺的马萨里克大学(Masarykova univerzita)以及奥洛穆茨的帕拉茨基大学(Univerzita Palackého v Olomouci/ Palacký University Olomouc)。
外交使节团驻所
· 捷克在东京设有大使馆,在神户设有名誉领事馆(honorary consulate)。
· 日本在布拉格设有大使馆。
友好城市
· 1990年8月——比尔森与高崎(Takasaki)市结为友好城市
· 1992年5月——卡罗维发利与草津町(Kusatsu-machi)结为友好城市
· 1996年4月——布拉格与京都(Kyōto)市结为友好城市
延展阅读
· Reynolds, Jonathan McKean (2001). Maekawa Kunio and the Emergence of Japanese Modernist Architecture. London, United Kingdom: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ISBN 0-520-21495-1.
© 本文版权归 张程ZhāngChéng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