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失明症漫记》
书,读了还想再读,对于我而言就叫好书。有两种书我不会重读,一是没味道,一是太疼。
所以试读的功能对于想读书的人而言,无疑事件好事,试读觉得喜欢就买,不喜欢免得浪费。但不是所有的作者都有这个胆儿。
偶尔在别人的推荐里,看到一本书《失明症漫记》试读了一下,喜欢,下单,到手,开始认真地读了。
但读着读着就读不下去了,不是写的不好,也不是翻译不好,是太真实了,真实的使我读不下去了。如此人性的弱点,我还是很难面对世间丑陋残酷的一面,但那并不意味着它不存在。恰恰相反,失明症是作者的一种假想,而整个事件里保留了一个没失明的人,这个设计算是巧妙呢?还是绝情呢?读过了,我会觉得那样太过残忍。开始还好,看到后边几乎不想读了,不想读是因为我看到了那个女人眼里的一切。
我试着闭上眼睛,感受周围的一切,原来可以看见才是活着,看不见就是死了。你会这样以为吗?
但是那个唯一一个还能看见的人啊,有时候真想自己也失明了,看不见就能逃过一切丑陋,恶心,腥臭的现实,然而她始终没有失明,为什么?始终眼睁睁看着眼前的一切,并承担起照顾看不见的人的义务。(说义务不太合适,然而如果说责任,就更不合适,对她来讲,有失公允)
她的眼睛代替了六个人的眼睛,代替六个人扛起活下去这面大旗,她的眼睛活生生记录了失明症事件里所有的恐惧,丑陋,邪恶,屈辱等等,任何一个人性的阴暗面和扭曲点。尤其是要用女人的身体去换取生存的食物那一段,没有一个男人敢站出来反抗,因为他们看不见,但却在享用这些女人用身体换来的食物。在面临生存问题的时候,人性和兽性划上了等号。这不震惊吗?这不痛心吗?这不恶心吗?
唯一一个看得见的女人被逼得发疯,她用剪刀杀死了那个凌辱她的盲人,这是不是叫做犯罪?然而在那一刻,我突然好开心呐,想推开寒冷的窗户,使劲大口大口地呼吸冷空气,不然我当真不知道还能有什么办法控制住窒息。
从医生的妻子杀死那个盲人头领的那一刻,我又有了想要把它读完的勇气,她带领他们一起生活,带领他们一起觉醒。我不知道用伟大形容她会不会不恰当,当然不是过分,而是这让我觉得对于她的所作所为仍然不够。
还以为这样的日子要持续到地老天荒,直到第一个失明的人突然复明了,我的心情却变得异常平淡,作者的把戏到头了,饶了那个辛苦无辜的可怜的女人吧,她太累了。有一段医生和妻子的对话,特别值得深思——
“我们已经半死了”——医生说
“我们还半活着”——妻子回答
有了希望,哪怕针尖那么一丁点儿希望,就可以燎原(活下去)。








我也累了,这本书我终于读完了,首先我不想重读。再者,感谢作者的悲悯心,让那些人慢慢复明,然后重新定义人生,好好拥抱这份来之不易的光明,“死亡从来就是个时间问题”,在它到来之前,我们要快乐而珍爱地活下去。
你有着明亮的眼睛
就该用它
洞悉一切
万物皆有灵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