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线杂谈·其二——以《古畑任三郎》第一季为例考察推理剧的伏线设计
本文节选自我正在写的一篇和《古畑任三郎》第一季有关的文章,感觉适合作为这个伏线杂谈系列的一章,所以稍作修改,增加了原文里不会包含的GIF部分。
为了具体的评述涉及到的伏线,将对《古畑任三郎》第一季进行不同程度的剧透及泄底。请大家注意,介意的话请慎入。
本次杂谈的重点是:
- 《古畑任三郎》第一季的伏线设计
很难想象一部高质量的推理作品会不重视伏线这个元素,《古畑任三郎》也不例外,作为推理电视剧中的翘楚,其中的设计让我感受到了影像作品中伏线设计的可能性。
伏线的作用有很多:伏线本身可以作为逻辑推理的一个前提,伏线可以直接指向一个事实再参与推理(或者不参与推理),伏线也可以指向一个矛盾再参与推理(或者不参与推理)。这些都能在如下的例子中得到体现:
S1E1《死者的留言》里有一处难以察觉的伏线,指向了犯人在被害人被关入屋中时正身处现场。犯人的宠物狗在开头的犯案过程中在影像里不起眼的角落叼走了被害人的一只拖鞋,大部分观众都会对这个细节视若无睹。

不过另一条伏线就相当于摆在眼前了,由于下雨地板上留下了宠物狗的足迹而现场是没有足迹的。这些伏线合在一起(虽然古畑任三郎并不知道观众在开头看到的场景,但宠物狗会叼着鞋子玩的伏线在后面给出了)让古畑任三郎锁定了犯人:宠物狗叼出了被害人的一只鞋子,宠物狗在的地方饲主就在,现场没有宠物狗的足迹因此不是侦探到场当天发现尸体时叼走的鞋子,犯人在被害人被关入屋中时正身处现场。可以看到整段推理以回收伏线为主,通过伏线做出限制导向了具有唯一性的结论。并且对侦探不知道而观众知道的伏线给出了别的伏线来保证侦探推理的完整性,为观众设计独占的伏线来提升观众看破侦探推理的可能性,相当贴心的设计了。
如果说《死者的留言》中的叼鞋伏线接近于漫画中的显微镜式伏线,即把重要的伏线所在的分镜或伏线本身画的不用放大镜或显微镜看就看不到(换作是影像作品则可以定义为把重要的伏线拍摄的一闪而过或藏身于犄角旮旯),虽然在动态的影像中没到用放大镜的地步,还是非常隐蔽了。不过要说最隐蔽的伏线之一,或许是那种根本就没有出现在影像中的目标物。在叼鞋伏线中,鞋作为后续推理的目标物是直接展现在观众眼前的重要证据,如果这种证据始终没有出现在影像中,是否有办法给出针对它们的伏线呢?S1E3《微笑的尸体》提供了一种可能性。在本集中为了隐藏最重要的证据,一个放置在吊灯上的彩球,整集的拍摄都没有把视角抬高到吊灯的高度上,而且为了炫技还多次进行离暴露仅有一步之遥的危险运镜,但如果不给出伏线,这种影像作品中特有的隐藏证据的拍摄手法也没什么意义,公平性也无法保证,好在这里给出了一条绝妙的伏线:当被害人位于彩球下方点蜡烛时,他抬头向镜头之外彩球的方向看了一眼。

就此可以总结出,给出没有出现在影像中的目标物的伏线可以通过人物的行为来完成,因为人物的行为可以暗示出目标物的存在。另外仅就本集而言,还有另一种伏线补强了目标物彩球存在的可能,即出现在犯人头发上和桌面上偶见的银箔。
《微笑的尸体》的彩球伏线是被害人抬头看向一个从未在观众的视野里出现也就是从未在摄像机中出现的位置,因此我认为敏锐的观众足以察觉这种异样。在S1E12《探长的最后办案》里,有一条类似的伏线给出了更多的信息,更容易让观众看出其中的秘密。古畑任三郎来到犯人住的旅馆时,在看向旅店管理员的房间后用他常拍着额头的手指堵住了鼻子,后来我们知道是因为管理员的房间发生了火灾并且灭了火,这味道肯定是不好闻的。

这里古畑任三郎堵鼻子的行为比《微笑的尸体》的抬头行为能更多的提供信息,暗示了房间里发生了什么事。(除此之外还有其他伏线指向管理员房间发生了火灾,不再多述)
S1E5《血污的王将》中出现了一个似曾相识的符号,它在封着信封的角落里令古畑任三郎几乎困惑了一整集。虽然作为伏线的瞬间是正大光明的出现在画面中间,但我也遗忘了这个令人觉得熟悉的符号。古畑任三郎在被害人的房间里替客房服务签名时,是在封着信封的上面完成的,因此他把“古”倒着留在了使用复写纸诡计的信纸上,这就是似曾相识的原因。

如果把伏线做出生活化的呈现,让其融入再正常不过的人物行为中,就有可能做到光明正大的展示。
无独有偶,S1E6《未演奏的安魂曲》中,犯人在和古畑任三郎长时间的谈话中一直在翻看乐谱,后来才知道这是在翻查而非简单的翻看,是因为犯人知道钢琴的一根琴弦断弦而在寻找不需要那个键的乐曲,但彼时恐怕很多人都会把这个行为“白噪音”化:虽然一直存在,却不会在意,成为了背景板。这又为伏线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性,如果通过长时间让某种行为存在于镜头中,同时还不断地发生其他事情,那么白噪音化的伏线就会变得从观众的眼前“消失”。
没错,同时还不断地发生其他事情,并非是简单的发生着什么,在《未演奏的安魂曲》中,当翻看乐谱伏线正在进行的同时,发生的一些事情也指向着另一项事实,这让本集也变得独特起来。和翻看乐谱伏线同步进行的是犯人试图为古畑任三郎要一些餐点时全部不见人影、神秘消失的学生和学校员工的伏线、古畑任三郎把鱼肉香肠标签掉落在地上的伏线(尤为隐蔽,这一行为指向性过弱,几乎不可能事先察觉它的用意)和他们所处的房间有一架钢琴的伏线、再加上翻看乐谱伏线之前得到的犯人性格的伏线和翻看乐谱伏线之后得到的古畑任三郎和犯人被困于电梯中的偶发事故伏线,这些伏线最后都指向了钢琴被替换这个事实,可说是伏线充盈了。

最后《未演奏的安魂曲》中还有一条比较隐蔽的伏线,在犯人乘车来到会场时,古畑任三郎不小心碰倒了犯人的行李箱,是一种很轻易、一碰就倒的行李箱。

太轻的行李箱让古畑任三郎就此怀疑犯人并非是真心想要旅行,而是已经得知自己的旅途无法成行。和《血污的王将》相异的是,虽然这同样是一条生活化的伏线,在正常的人物行为中,但更进一步的是指向了某种矛盾。
说到影像作品区别于文字作品的特点,除了动态的影像之外,声音也是一个重要的元素。把声音化作伏线的例子在《古畑任三郎》中也是存在的。S1E4《杀人传真》的犯人匆匆拿起传真离去后,在剧中传来了传真结束音的声音。

古畑任三郎见到此情景立刻产生了怀疑,屡次不等传真结束音的提示就转身离开的被害人丈夫是很清楚传真具体会传来几张的,只有涉案的人物才会如此确信这种事情,就这样只凭一个细节几乎等于锁定了犯人。而这条伏线是通过声音传递给观众的。文字可以传递信息,影像可以传递信息,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在我看来,只要能传递信息就能作为伏线的载体。
接下来S1E8《特快列车上的杀人事件》里对声音伏线和其他伏线的运用更加纯熟。其一是古畑任三郎设下的陷阱,犯人在进行谋杀时坐在了被害人的座位旁边,犯人想要把靠背放下一些却听到了身后的啧啧声,原来一个黑道大佬坐在他的后面一边很不满的看着他一边在咂舌,犯人因此没有放下靠背也对此情形印象深刻。案发后古畑任三郎找到部下时,部下的旁边坐着一个用牙刷清理假牙的老奶奶,而那种清理声也是啧啧声。

奇妙的是这条声音伏线既不是推理的前提,也没有指向事实或产生矛盾,它是被古畑任三郎用来制造陷阱拿下犯人。最后犯人听到啧啧声没敢放下靠背,并且说出身后坐着黑道大佬,然而身后坐着的却是被请来帮忙的老奶奶,犯人自掘坟墓。配合陷阱的声音伏线和陷阱本身的设计我都十分喜欢。另外由于在谋杀时被身后的人看到了脸,因此后来犯人不敢去看身后坐着谁,一旦被认出直接就出局了,而且身后是黑道大佬的伏线由于之前另一个目击者被犯人吓到而没有做出证言也就有了意义,黑道大佬才不会管你的威胁。总结下来,本集的陷阱设计相当完整、巧妙,而功劳归于这些伏线们。
其二是古畑任三郎在案发后见到犯人时对某个异样的情况做出了推理,随后拿起了犯人披着的外套,这时响起的声音成为了《特快列车上的杀人事件》最重要一段推理的前提,配合着前期犯人用信用卡买橘子的伏线,让古畑任三郎直接锁定了犯人。另外,橘子不仅在最后起了作用,当古畑任三郎发现了掉落在被害人附近的橘子皮残留物时,通过被害人手上没有残留的橘子味得出犯人曾坐在被害人身边吃了橘子的结论(有被害人没有同伴的证言)而犯人的手上有橘子味则增加了古畑任三郎的确信。另外本集也有一处白噪音式伏线,犯人一直披着被害人的外套在观众的面前走来走去,最后古畑任三郎由此得出结论,这是因为被害人的外套尺寸不对所致,补强了另一段推理的结论。为了说明上面讲到的声音伏线的重要意义,不得不再把一部分我原始文章中关于推理的部分挪过来一些:
“S1E8《特快列车上的杀人事件》包含了多段有趣的推理,并且有着颇具设计感的结构。在被害人的衣服口袋里发现了很多东西,并且都只是配套物品中的其中一种:没有眼镜的眼镜盒,没有烟草的烟草滤嘴,没有胶卷的照相机,没有眼药水的眼药水盖子,没有播放物品的磁带,古畑任三郎如此推理:
被害人的衣服口袋里有很多配套物品的其中一件→有人拿走了这些物品→拿走的并不是另一半物品而是装着它们的口袋→有人拿走了被害人的外套
接下来古畑任三郎的动作让我感叹伏线和推理之间的关系还能如此设计。他看到了犯人身上披着的外套,把衣角拿在手里并说着:“嗯...是这种类型的外套吧,大概。”此时剧中出现了一条声音伏线,外套里因为古畑任三郎的动作传出了硬币碰撞的响声。这种响声由于上一段推理的存在而出现,在解答时又开启了新的推理,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犯人用信用卡购买了一袋非常便宜的橘子,这样一个连橘子都要用卡支付的人却在外套中放了零钱?古畑任三郎瞬间认定此人就是凶手,当然最后还是要做一番推理的,这个推理可以和上面的推理结合在一起:(后略)”




《古畑任三郎》第一季中经典的伏线设计基本就是这个样子了,我的脑海里已经浮现出下一季中有趣的伏线。关于第一季更多的内容和想要说的话,请期待这篇考察的原始文章。
本格推理の喵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推理游戏简史·上 二十世纪篇 剩余部分 (44人喜欢)
- 推理游戏简史·上 二十世纪篇 【四万字警告】 (127人喜欢)
- 故事为盾,伏线做剑的小说家——华文推理新星塘璜 (61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