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 高效学习地图》书评
你是否看过书之后,还是无法理清书中思路?你是否把握不住书中的重点?如果是的话,可以读一下这本《思维导图 高效学习地图》。
英国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东尼·博赞发明的思维导图,针对学生和职场人士,集合科学用脑的结构化呈现,帮助大家提升学习成绩、提升工作效率。本书结构清晰,分为工具篇、习惯篇、方法篇。在工具篇中,介绍了思维导图的基本概述、法则、绘制,读完之后可以让大家掌握思维导图这一工具。在习惯篇中,强调把思维导图融入到学习、工作的日常各种场景。在方法篇中,围绕各个学科如何运用思维导图展开。
我印象深刻的有以下三点:
一、适应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每个人有独特的理解方式,制作的思维导图也将是独一无二的。这可以解释为什么有人认为该这么做,另外一些人却认为该那么做,最终都可以达到目标。书中认为应该尊重每个人的思维方式,只要可以形成闭环,自圆其说,都应该得到赞许。
二、利用思维导图阅读
高阅读量不等于高理解力,只读不想,只看不记,只阅不用,都是无效阅读。如何做到有效阅读、高效阅读,如何检视阅读的正确性与收获程度,思维导图是对阅读能力最好的检测。大致步骤可以如下:读内容,画中心;切文脉,画主干;理逻辑,画分支。
阅读后整理思维导图,不仅是对照着书籍或摘抄提炼要点,而是要自己思考,用自己独特的视角理解书中内容,从而消化吸收,将阅读内容转换成自己的知识。
三、利用思维导图写作
写作的初衷是记录内心的所思所想、心绪情感,将内心的想法通过有感情、有生命、有灵魂的文字表达出来。
善于写作的人,会结合身心体验,将平面文字立体化,探索其中的趣味。思维导图可以激发写作兴趣,多维度还原创作感知过程,帮助我们解决写作痛点,发现写作兴趣,爱上写作。
总之,《思维导图 高效学习地图》是本提高学习、工作效率和效果的工具书。不仅分析了主动学习与被动学习的差别、思维方式的异同,还从好工具、好习惯、好方法维度,详细引导将思维导图融入我们学习、工作中,并提出用批判性思考来评估,也给出一些提高效率的技巧和方法,使读者可以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