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松弛之旅(四)
泉州旅游内容丰富,除了参观这座世界宗教博物馆的各种宗教建筑,我们其实看了不少当地人们生活的建筑,参观了市舶司遗址和南外宗正司遗址,洛阳桥和施琅故居。
最意外的当属施琅故居了,已经破败得不成样子了,现在正在依靠一家专门做修复建筑的公司在修复---大熊猜一开始不重视,可能跟政治有关;现在重视,也有关。


市舶司遗址不如在南外宗正寺遗址旁边的小博物馆里看见的展览好玩。市舶司其实就是现在的海关啊,收税,验货,人员配置也不多,好像是两个官员七个吏,展览里展出了他们的职责,流程和工具,以及如何发现市舶司遗址的过程,只是当时的人,不会觉得市舶司是肥差。
南外宗正遗址只留下了石像一座,石柱一块,真的是“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这是宋朝赵氏皇族留在泉州的最后一点印记。

洛阳桥特别精彩,是一个差点被大熊大笔一挥要舍弃的景点,因为离老城区有点距离,真的去看了还是很震惊滴,它是一个与赵州桥同样重要的桥,核心的点在于为了对抗自然的大流量水流,发明了两种特殊的做法,反正景点介绍上都有,我就不罗嗦了。但是,因为他们用的是生物工程的方式,所以,当地就多产许多牡蛎,桥头总有阿姨在那里一边撬出牡蛎,一边卖---我在想这算不算某种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桥吃牡蛎啊?这个洛阳桥是当时的地方官蔡襄修建滴,我们就顺道去了他的祠堂。蔡襄的字写得好,没想到做官也不错,他的祠堂上有一副对联是这样写得“留笔鬼神惊,架桥天地老”,马屁是拍到天上去了,祠堂对面还有后来其他官员留下参观他祠堂写下的文章,人生到这个地步,真是不错啊。



可能对蔡襄来说,去泉州不是什么好的职位,毕竟天高皇帝远,不在皇帝面前走动,少了许多当时高升的机会,但是修了这座洛阳桥,使他有机会名垂青史---这也是短期与长期之辩吧。
写不动了,明天再写老城区里有趣的地方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