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与跛脚的我
看《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时恰巧我做了一个脚底手术,接下来半个月的时间,都需要一瘸一跛地行走。我似乎在刻意避免什么,坐在办公位上每天中午点外卖,不想喝多水以免要穿过若干个办公室的走廊去上厕所。但总还是有要走出去的时候。
一天上午,从公司门口去电梯间时,好几个人迎面而来又擦肩而过,他们有人注意到我,通过他们的眼神。其中一位年龄相仿的女生从远到近注视着我,直至我与其对视,她也依然在看我,以及我的腿。
即便我坦坦荡荡,也试想她只是出于好奇而已,但不得不承认,它还是让我感觉到一点不舒服。我告诉朋友这件事,感叹倘若我真是身体缺陷,那受到的注视岂不是更多。朋友回答我说:“也许看你的那个女孩也是个善良的人。”
其实在条件反射写出“残疾人”字眼时,我才正式地考虑到这个词是否恰当,是否不礼貌,也是否由此伤害到别人。“身体缺陷”可能是暂时的,也可能是终身的,但从“不完美及有缺陷”的角度来说,每个人也许或多或少有或有过身体缺陷。
一开始我也同情着故事的主人公查理,他真诚,他善良,他无辜,但他得到的对待是那样的可悲。但随着他的智商飞速增长,我也渐渐地为他感到高兴,因为他终于变成了一个他想成为的聪明人,甚至是一名天才。想不到的是,当他的智商慢慢退化,与最开始的他越来越像时,我也跟着这本书形成了思想上的闭环——不管是接受实验和治疗之前还是之后,他都是一个活生生、有血有肉的人。不用同情,也不用仰视,到最后,我想全心拖出的,是尊重。
很多好的故事其实从一开始就注定了结局,而科幻创造了美梦成真的机会,帷幕再次落下之时,从科幻的世界出来,除了阵阵唏嘘,这个真实的世界也应该变得美好几分。
这本书的写作方式也足以让其颇受赞誉,从前篇的错字满篇,慢慢进入到思路清晰、表达准确阶段,在故事的矛盾与冲突逐渐平静下来时,零星的错别字不知不觉地再次出现,这与人物的变化完全同频。因此在结局暂未来临之前,已经提前有所准备——让读者循着蛛丝马迹,最后同人物一起接受现实主义的结局。我以为我不会哭,但到最后,也破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