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小狗一起成长
很难想象在我已漂洋过海的mid 20s,还会被我妈简短的几句话气哭。
视频里,她又拿我觉得不舒服的事情开玩笑。
我说,我敏感,听了这个我不舒服,我们俩可以八卦明星吐槽同事,为什么总要拿我不舒服的事情开玩笑呢。
她还先垮脸,说我发现你这个人特别开不起玩笑。
我说,这个玩笑谁觉得好笑了,我不觉得好好笑,你觉得好笑吗。
她说,你怎么这么咄咄逼人,我说这些话没有恶意,你以后当妈了就知道了。
从小到大,她很爱用“你以后当妈了就知道了”来为自己极端的行为辩护。这很有效果,毕竟我没生过孩子,所以我没办法以母亲的视角来审视我自己。于是此前每次她一搬出这句话我就瞬间哑然并开始自我反思,是不是我真的太敏感了?或者她真有一番良苦用心?
直到我养了一条小狗。
(一)
养过小狗的人应该会听说一个词叫puppy blue,即刚把小狗抱回来的那段时间可能不是喜悦的,而是处于压力、抑郁之中。因为小狗就像小孩儿一样,会随地大小便、会拆家、会不听话、会大声叫唤,会做很多我们不喜欢的事。不是每只小狗是天使小狗。或者我觉得根本不存在天使小狗,只存在有些时间里会很天使的小狗。
当然我的小狗也不能说是天使。
直到他8个月大之前,他都没有憋大小便的意识。虽然我教会了他定点在家里的尿垫上厕所,但是我仍然需要每天清理除味。整整半年,我都处于每天要捡几次屎以及擦地板的情况。更不用提有几次他拉肚子、上吐下泻,弄的家里都是。
第一次尝试打电话去兽医院给他预约体检和疫苗的时候我害怕极了。那时我来美国没多久,英语交流生涩,尤其是医院场景下会用到一些平时完全不会用到的单词。我端着忐忑的心给前台拨去电话,她问我小狗绝育了没有,那会儿我从没听过绝育这个词,电话里的我非常茫然,她解释地有些不耐烦,最后说算了狗来了她就知道了。挂了电话我很伤心,甚至有些恨自己为什么英语这么差,但是我还是开始看各种youtube视频,恶补这方面的词汇。
后面我需要经常出门,小半天不在家。小狗分离焦虑,我一走他就开始拆家,刨桌面上的东西并咬坏。我知道他可能是害怕,于是平时有意识地去训练他、走之前给他磨牙零食或玩具打发时间。反复练习trainer教的:回来了就默默收拾残局,甚至给他奖励,让他知道留他独自在家不是惩罚。
9个月大的小狗在我的引导下终于知道要在外上厕所了。我舒了一口气,终于告别了擦地板的生活。但是新的问题又来了,在外上厕所意味着从此我没法儿睡懒觉,大冬天也得早起,甚至下雨下雪天也得出门。好多次遇到不可推的局,累的不行了回来后第一件事就是拖着疲惫的身体,赶紧带狗子出去。
领养小狗后后大半年没有出门旅游过。有次朋友说开车带我去DC玩,我一想到狗子还没有成年,送去day care被欺负怎么办,送去dog sitter家不适应怎么办。想了想,还是等他一岁多了再去吧。
我不能因为他不会说话而假装不知道,假装看不见,假装他没事。
(二)
但这个过程并不是说总是一帆风顺,我也并非时刻情绪稳定。
很多次我很崩溃的。
比如说我压力大忙着看邮件时,回过头发现狗子不知啥时候把地毯咬坏了;结束了一天终于回到家,一开门发现地上全是狗子撕的纸和家具;来月经肚子疼躺着不想动,但是狗子得出门上厕所了;狗子不知道吃了什么开始拉稀,还把便便黏屁股的毛上了。
诸如此类的,很多个崩溃的、想着“毁灭吧”的时刻。
而每当这个时刻,我都会魂穿我妈。
当我处于我和小狗权力关系中的上方强势位时 —即,由我来负责并决定小狗的饮食、作息、娱乐、甚至生死的时候,无数个瞬间,我突然意识到 —原来我妈以前也是这样看我的:
所以她在我捣乱或者不听话的时候不给我饭吃甚至罚跪;在我明明说了害怕的时候她仍然把我一个人丢在家里哭;在她自己工作/婚姻不顺利的时候拿着我出气扇我耳光。
因为她可以这样做。她可以这样对我。
这样做太简单了。
我也可以这样对我的小狗。
就像我可以在狗子不听话的时候把他爆打一顿;在他分离焦虑的时候不管不顾;在大雨天我不想起床遛狗的时候就让他硬憋着,反正他能憋。
但是我做不到。
我宁愿耐心一点、慢慢利用正面反馈教他;我宁愿不出门或meeting改成virtual;我宁愿立刻起床穿着雨衣下楼。
在这个过程中,发现小狗也越来越天使了。
有几次我因为熬夜做事,第二天睡到10点才醒,狗子就在旁边守着我不吵不闹,要知道我以前都是早上7-8点就带他出门了;小狗1岁零2个月的时候,我去迈阿密度假,给他放在dog sitter家一周,小姐姐说夸他是well-trained小狗,非常乖巧;现在他路上捡到东西,我说no他就会乖乖吐了,很久没有再拉过肚子。
所以我崩溃的次数也越来越少了。
我们俩都在成长,都在变好。
(三)
几周前看到张朝阳的一个访谈,说他抑郁治愈的过程。大意是组成脑回路突触神经元其实和肌肉/器官一样,是用进废退的。有些伤痛或过不去的坎,不要分析琢磨,只要不去想它、不去理会,慢慢就会淡下去了。
我很有感触。
可能小时候我妈对我做过的莫名其妙的极端事情太多,于是很多时候我总是在分析,到底是为什么,为什么我的亲生母亲会这样过分地对我,甚至开始分析她的童年经历来追溯源头。而在我逐渐长大,物质经济精神逐渐独立后,还想要尝试修复与父母的感情,希望他们能理解我以前的感受,希望他们能变得更好。
于是我耐着性子给他们解释一件又一件事,经常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在他们害怕的时候,告诉他们已经很棒了,没关系孩子在你身后。
但是有的人就是不会好好说话,就是就没有同理心,就是没办法把孩子当作一个独立的人去尊重。
我觉得那我既然尝试过了,甚至尝试了很多次,也没什么好后悔的。
想到小学的时候我爸妈经常在麻将场通宵打麻将,我就在那里几张椅子拼了睡。有次他们打到第二天早上,叫我起来回家。我睡眼朦胧,只感觉走在路上气氛不对,爸妈一言不发,我也不敢吭声。走到菜市场一家面馆,我妈说,钱都输完了,还剩十几块零钱,一人一碗面,吃了回去睡觉,不做饭了。
我爸点了碗肉丝面,我妈要了碗馄饨,他们俩坐下,老板抬头问我想要什么。
我现在都记得我当时的心情。
我站在那里慌张极了。我迅速看了一些墙上贴的菜单上肉丝面和馄饨的价格,我怕我妈的钱不够。我又馋又舍不得花我妈的钱。听到她说打麻将钱全输了,我很难过,我想给她攒点钱,我不想用她的钱。但是我又馋,小时候,真的很喜欢吃外面的东西。
我站在那里,百感交集,于是半饷没说话。我妈见罢,以为是我胆子小不敢回答别人,直接不耐烦地吼了说,人家问你怎么不说话,你不吃算了。
我就愣在那里。
直到我20多岁了再过几年就30岁的当下,在我养了狗当了小狗妈妈,能够简单地开始尝试以“母亲”的视角审视这些事的时候。
我还是不理解。
但是我已经不再追求理解了。张朝阳说了,远离就是最好的解法。
let it go, let it go。
(四)
我很喜欢这边有一个概念,叫support system。无论你去读书、工作、开展项目,他们不仅仅会要求你的技能达标,还会问,你的support system是啥。这不仅仅是经济层面、更是精神层面。
我每次都非常骄傲地说,我的小狗。
小狗是我的dependent,他全依靠着我才能存活,他完全不创造价值,他还会时不时捣乱。
但是有了他我觉得自己的更强大了。 他教会了我很多事。无论多大的苦难,想着有小狗在家里等我,都不算什么。
我看着他,总会想到了20多年前我妈也曾这样看我。我开始理解我妈的立场和抉择,但是我完全没办法变成她那样,我选择了一条完全相反的路。我和她越来越远。
我很骄傲我没有重蹈他们的覆辙。我没有像他们对待我那样对待别人、对待小狗。
我很开心我能遇到所以后天/非血缘关系的队友、朋友,并靠着我们自己的力量去了别的国家重新生活。
就此,我知道原生家庭给我的阴影会逐渐消散,爱会逐渐涌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