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不在的日子,我只好去拍照

朋友休息了两天之后,又去上班了。
目前我周围,能一起出门,带着相机,到哪哪,人多的,好看的地方,不别扭地拍照的朋友,就这么一个。
所以,我又是只能自己出门去拍照了。
也许听我这么说,你会觉得我很懊恼,很不情愿,但其实不是。
咱们一切从现实出发,就说,从我个人来看,到底是我自己出门拍照好,还是与人结伴拍照好?
我实话实说,肯定是我自己出门拍照好。
包括拍照时,那些当下的心理经历,以及,回到家后,浏览这一趟出行拍的照片,以我个人的标准评价,都可以证明这一点,「我最好的拍照状态,永远是自己出门。」
但是,我还是得说,与朋友出门拍照的意义,不在于拍照片,「和朋友出门拍照」,更准确地,应该这么说,「是带着相机和朋友出门闲逛」。
重点不在拍照片,而在于和谁出去。
拍照,是我们这一趟出门的一个谈资,是丰富我们的交流,提高乐趣的事,就和吃鸡双排一样,我和队友,一人手里一把枪,并肩作战,猎捕世界。
不过,摄影方面,我更习惯吃独食。
所以,就有这么一句话,『我真要是打算拍照,我就不找你了。』
不过,这好像和我往常的论调有点儿冲突,我不是常说,『不把摄影当回事』吗,那干嘛那么在意拍出好照片呢?
这个,我还是得说实话,「我,是需要朋友的。」
我可能不需要朋友借我钱,也不需要朋友帮我干什么事,但是,就是想当面跟他说说话,聊聊天,溜溜弯。
我虽然要靠写作吃饭,但现在还没钱,写作,除了让我在写作的时候额头发烫以外,写完之后,我照样屁也不是,所以,写作又不能让我感到满足,除了写作,我还得找别的途径满足自己。
一个是看书,一个是拍照。
在没有朋友作伴的日子,我就是得靠这两样东西满足我自己。
看书怎么满足自己?
这没啥好说的,看书,不仅可以「假装」时间流逝得有意义,偶尔还可以为我的写作提供切入点,好处多的是。
不过,最重要的,是通过「读」,培养「写」时的惯性。
哎哎,要是这么看,那我怎么可能通过拍照,培养写作能力呢,没逻辑嘛!
嗨!
摄影,要么图钱,要么图自己爽。
那,摄影,怎么能爽呢?
重在过程,重在结果。
结果嘛,就是看今天拍的照片,觉得好看的,暗忖一声『可以』或『有点儿意思』,激励自己下一次出行。
过程是什么?溜达,按快门。
怎么个溜达?为了拍出一张好照片而溜达。
比如,我昨天打算去家附近的一个村子(拍照),途径一座高架桥,走上桥之后,左顾右盼,看远处的瞭望塔,看高高低低的楼房,看更高的高架桥从更远处蜿蜒到我的头顶,各个物体层层叠叠,错落有致,我就想用取景器把它们框起来。
为了找到一个自我感觉和谐的「照片」,我少则移动几步,多则移动十几米,为了起初要拍的那张照片,却在移动后,发现眼前的景象,有了更丰富的面向,于是,这样循环下去……
这是溜达的一种。
还有,就是走街串巷,各种小胡同,各个岔路口……它们,从右往左看是这般,从左往右看又是那般,同一条路,来时一个样,去时又是一个样,来时,这个商贩在卖这样东西给一个男人,回来时,又看见他卖了另样东西给一个女人……
就这么溜达,就这么摁下快门。
如此拍照,将街道或任何面前的物体切割成一片一片,一段一段,只要天公不变脸,就这样,不知不觉,几个小时就过去了。
前提是,要准备一双舒适的鞋,在冬天,还要有一身暖和的衣服。
上次和朋友出去,也是到这个村子,他的外套拉链突然坏了,而那天,是他休息的第二天,天气寒冷,并且刮着四五级的大风,时间也晚了,天色也即将变暗……
只能说,还好是和朋友出去,如果是自己出门,遇上这样的天气,「无功而返」的心情 ,不是滋味。
所以,只要有朋友,那拍不拍出好照片都不重要了,但在没有朋友的日子,必须自己让自己的脑子和身体,至少有一样活动起来。
现在,我只好先完成今天的文章,再干别的了,一天一篇文章,这个,甭管是跟谁,甭管是去干嘛,也不能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