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早起记录

前情提要
2023年底的某一天,大概是12月中旬,眼睛发炎了。

开始多方位的找原因。
是工作期间和大屏电脑长时间的亲密接触、还是紧盯一小时的方向正好有一条办公室刺眼明亮的灯光、不健康的揉眼行为、有或者是时常忘记自己是人类需要经常眨眼……

除了以上提到的部分原因,我意识到长期晚睡且在昏暗多灰的环境玩手机,也是很危险的行为。
眼睛发炎后,不能随心所欲地睡前床上玩手机两小时后再睡觉了,于是我开始认真。
认真思考,为了实现【不在床上玩手机】+【早睡早起】这两个重要且相互粘连的目标,我应该做些什么。
0-方案试用期
要对自己狠一点,我直接规定任何电子产品不能和床产生接触。
因为发出指令和执行的人都是我,所以产生了一些疑问
1.不带手机会产生的一些问题
Q:要是错过重要信息怎么办?
A:观察了两天发现,晚上10:00之后大家都在沉浸式享受个人生活,没有与我有关的重要信息发生。
Q:要是家人给我这个互联网活跃型发消息,没有收到及时回复产生担心怎么办?
A:这个更好解决,只要在睡前道一声“晚安,爱你们~”,不仅能告知情况,还能贴近心灵。
Q:平时都是用手机照明,灯离床有点远,乌漆嘛黑的环境会不会感到害怕,导致情绪波动不易入睡?
A:其实这里有想过几种解决方案:
1:用小夜灯辅助照明,晚上醒了还能亮。(因为价格和安全问题没有买,而且小夜灯违背了另一条生活原则——我的床上空无一物,只有睡眠三件套:床枕被,和助眠二件套:眼罩耳塞)
2:手机设置5分钟息屏,然后靠微弱的光线给自己一点心里安慰。实验的结果是,不仅没有任何照明效果,而且手机的亮度会渐暗,上床产生竞速激动感,躺下之后还会担心手机什么时候关而引发焦虑……
3:闭上眼睛,直面黑暗,模拟人生,和床玩游戏,和恐惧对抗。仅凭借对卧室的了解和“盲目”行走的自信,挑战在完全黑暗的条件下,完成上床,关蚊帐,盖被子等一系列行为后再睁眼。
实施后发现,直面黑暗是最有效的,花里胡哨的想靠辅助方法,只会让这个行为本身,变得压力更大。

Q:没有手机,如何知道时间
A:确实,半夜睁眼,发现不知道现在几点,会有一些害怕。即使是定了2个闹钟也有些担心一些情况发生导致睡过头。找出自己即将闲置的手环,暗色背景灯光微弱,不伤眼也能看时间,床上三件套变四件套,欢迎新成员的加入。
补充Q:为什么不买晚上也能亮的时钟
补充A:不需要时间随时随地的看着我,那样压力很大。对我来说,只需要偶尔的看着时间,反而会感受到平和。

2.睡眠状态
Q:会不会睡不着
A:震惊!才发现本人是个沾枕头就睡着的人。
Q:会不会起不来
A:因为手机是放在桌上的,如果不起来闹钟就会一直响。自己听着烦还好,主要是担心邻居听到会来敲我房门,不过经过测试其实是听不见的。
要设置一个充满生机的闹钟才是最重要的,12月下旬用的都是小爱的天气动态铃声,听久了真的会产生烦躁,虽然一段话能说好久,但是也是不停地叨叨,听感和体感都很差。

后来换了动物森友会的《welcome horizons》,感觉很不一样。
早上听到这个音乐,感觉有小伙伴在等我开启新一天的游戏。而且这个音乐循环性很强,不会产生很强烈的一轮又一轮的催促感。
在这样满分十分的音乐下,七分靠自己坚强的意志力微痛起床,剩下三分是留给邻居的道德感唤醒动力。
3.早起状态
1-早起一阶段
迷茫,痛苦,不适应,满地乱爬……

2-早起二阶段
感受到2小时属于自己的时间,然后选择发呆……

3-早起三阶段
尝试做一些事情,有效果。
最重要的感悟是:
不能刷红色刺激战场wb和广子大操场小红薯,时间在这两个软件上是二倍速流失的。
也不能在张小龙的软件上停留太久,会提前感受到工作的重量。
豆瓣和读书软件可以,基本上是匀速。搭配平板支撑,时间可以拉伸到0.5倍速,做完一组发现才过去5分钟,不敢相信!!!!

本来想在早起开始的那一天(12月14号)记录每一天早起的状态和感悟的,但是完成早起这一件事已经很消耗执行力,所以这个记录贴延迟了很久。今天先记录一下截止到目前1月1-日的早起状态,后面如果有力量,就更新每天早起后的状态和思考。

最后突然想到一个问题:
当我趴着睡的时候,床是我的被子吗?,那我的床去哪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