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之旅:西方人眼中的印度

印度之旅:西方人眼中的印度
插图珍藏版《印度之旅》作者 爱德华·摩根·福斯特 九州出版社出版 1924年,20世纪英国最受欢迎的作家之一E·M·福斯特发表了一生的杰作《印度之旅》,在此后近五十年的漫长时间里,他再也不曾涉足小说创作,一直到生命终了。

一开始,我还以为这本《印度之旅》是一本介绍印度风光景致的游记,读了之后才知道,作者所说的“印度之旅”是指两位英国女士穆尔夫人和阿德拉的印度之旅,穆尔夫人的儿子朗尼是当地的地方法官,她希望通过这次旅行能让阿黛尔深化对朗尼的认识,以决定是否与他结婚。

穆尔夫人在清真寺邂逅了正直善良的印度穆斯林医生阿齐兹,一番交谈下由于相互理解和尊重,两人由此成为朋友,阿齐兹请他们游览马拉巴山洞。山洞中回声阵阵,黝黑恐怖,阿德拉产生幻觉,怀疑阿齐兹企图污辱她。游览结束后,她对阿齐兹提出了指控,阿齐兹被捕

了解阿齐兹的人都相信他的无辜,穆尔夫人虽然不肯出庭作证,但还是提醒阿黛尔:阿齐兹品行端正,不可能做出那种事。审判庭上,阿黛尔回忆山洞内的情景,承认当时是出于幻觉,撤销了对阿齐兹的指控……

小说的开始,阿齐兹的两个朋友在讨论印度人和英国人结为朋友的可能性,一个认为绝无可能,另一个则语带保留,但他们都承认,那些英国人刚到印度的时候还是挺绅士的,但没过多久就变了样子了

《印度之旅》这一书名取自美国诗人惠特曼的同名诗歌,1902年苏伊士运河开通,使得从英国到印度的时间大大缩短。惠特曼为此写了《向印度航行》的诗。诗中写道:“向印度航行啊!怎么,灵魂,你没有从一开始就看出上帝的目的!地球要有一个纵横交错的细网联结起来,各个种族和邻居要彼此通婚并在婚姥中繁殖,大洋要横渡,是远的变成近的,不同的国家要焊接在一起。”诗人赞美了人类科学技术的进步把不同国家连接在了一起。而福斯特选用了“A Passage To India”来命名自己的小说则显然带有了反讽的意味

在小说的结尾,阿齐兹意识到:“印度人现在还没有办法和英国人成为朋友”、“印度应该成为一个du li的国家,这片土地不应该由任何外国人来统治!印度教徒、伊斯兰教徒、锡克教徒与其他所有的印度人应该团结起来……到那个时候,我们才能够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