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的两个习惯和两个措施
今天说小学。
小学作为人成长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6岁到11岁,时间非常长,横跨了诸多成长的关键主题。
今天把它截取下来,说这个片段,只说学校教育的“分”的问题。抛开成长,因为一般的“分”高,在小学阶段代表了对人的思维和认知的束缚,跟人的成长是互斥的。
之所以作为一个问题要解决,最重要的是父母一看自己孩子一考试就倒数,焦虑。在成长这个问题上父母的样子、状态、情绪以及措施影响大了。为了缓解父母焦虑,同时尽量让孩子在高分的同时对智力的束缚降到最低。
就“分”这个片段,小学学习的第一个主题就一个事——习惯。
习惯就是老干,干多了不过大脑直接就去做了,天天做。
鲁迅说的那个路,走的多了就成了一个东西,成了之后人们还老走。
这样,先说学科特质,小学的三科,语文的主题就是识字。识字之后能够进入自主阅读,读的书多了,大量的量变到质变,语文成绩自然就高了。语文不管初中还是高中,高分的基础在阅读。
在识字到阅读之间有个人类认知学上的未解之谜,就是大概在3年级到4年级之间,孩子从完全不能读全字的书一下子就可以读了,一两周的时间,这个过程的因果律没有找到,大脑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未知,堪称奇迹。有心的家长可以去观察一下。
数学的主题是计算,小学阶段谈不上逻辑谈不上思维,是计算能力。快很准,就100分了。
英语,没别的说的,就是像学习母语那样去把它学会。学到能听能说的阶段就够了。
聪明的家长可以到能读的阶段。
这样,有两个习惯两句话是首要去完成的。
一是上课要认真听讲。跟一二年级的孩子说话,特别是要求,避免抽象。
不要跟孩子只说上课要好好听讲,要有具体的要求。“上课认真听讲”,这类的话在孩子看来跟放屁差不多。要有具体细节,要盯着老师的眼睛,老师提问你会的要举手,老师让你回答再回答。
天天说。
第二个就是回家第一件事就写作业,快快写,写完就可以玩了。不要潦草一点就重写,还加上父母的情绪,这个对孩子的伤害非常大。
这是这个,习惯完了说针对“分”的两个措施。
一是在小学阶段要养成阅读语文课本的习惯。是朗读,仅限于语文课本的课文。
天天读。这个习惯可以有效安抚孩子的情绪,暑假带孩子出去玩的,孩子大脑刺激性比较厉害,有这个朗读课本的习惯,可以快速让孩子进入学习状态,安静下来。特效药,朗读20-30分钟。
二是跟孩子玩口算。父母读题目孩子直接报答案。这个大脑运转强度的比较厉害,孩子比较难受,比较难推。买好的口算本,和孩子玩,坚持。
当你天天玩孩子大脑计算能力会非常强悍,是没有这个习惯的孩子没法比的,数学轻松100分了。
这两个措施从二年级开始。
先到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