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如此(读《伏尔泰哲理小说》之《如此世界》)
说伏尔泰的《世界如此》是一个关于毁灭世界的寓言,不如说它是一个关于人类的实验,坏境对于人的影响很大,或许早已成为公认,到底是环境改造了人还是人创造了环境,至今仍是一个未解的命题。安逸能使人丧失勇气,在苦难中人们也自能安于现状。
小说写神伊多里埃要灭亡疯狂与放荡柏塞波利斯,无非是因为那里不公平,淫乱和不讲道德,战乱不断······。一个旁观者忍无可忍的事,当事者却可以安之若素;局外人试图改变,局中人甘之如饴,当然,改变不了呢?就毁灭重建。当两种人交流时,当局者试图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来使“不相干”的人妥协,所有事端跟宗教信仰神灵没有半毛钱关系,没有什么正义之战,终其不过是利益之争,世界上许多残酷的事情都可以被美名其曰。书中写昏聩的,荒淫的,无道的,买官鬻爵的人都能有尊贵的社会身份,那么既然可以,那么谁都可以,谁可以又有什么关系,可见伊多里埃想要毁灭的不是世界,而是一种秩序。因为人们忙着着手做手上的事,却从不想为何要这么做,只不过各取所需;总是找出现状合理存在的理由,却不思考它的不合理性。旁观者看来是灾难,受众却感觉稀松平常,可见人类心理的承受力在所处的相互倾扎的环境里是很强悍的,然而只有真正的旁观者才能感觉到危机和震慑。
人性的恶一旦被触发,比兽性还要凶猛,因为抛弃了已知的礼义廉耻,行为更为乖张。书中埋在神庙下面的尸首象征着人们拿物质祭拜神灵,精神上却不虔诚;又有多少人为了所谓的神和教义变得麻木或疯狂抑或丧心病狂;又有多少所谓的“神灵”在不断戕害着人的肉体和精神,甚至是生命。
如此世界,世界如此,考察的巴蒲克被柏塞波利斯人说服后,又说服了伊多里埃,柏塞波利斯保留下来了,暗示着伏尔泰对当时社会秩序的妥协。
2015.12.5:LOF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