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我们还行的时候,去做一些创造吧
其实怎么说呢,我现在不太想表达一些深刻的东西,一种原因是因为GPT出来之后,我觉得它太厉害了,它能把几乎所有问题都回答的很好,然后我就觉得自己无论想出什么都没有那么特别了,就像这几年AI绘画的能力也让绘画这件事失去了那种神圣的感觉,现在我只要学什么的时候都会想到也许再过几年它就什么都能做了,我学的这些还有什么用呢,还不如学一下怎么用呢,但是学怎么用这件事其实挺枯燥的,因为无论做出什么来都不觉得是自己做的,没有那种成就感,类似于捡到东西而不是自己做出来的东西那种感觉。
但人还是需要表达吧,不只是要给别人看,之前我写的很多日记也有一些人看,很多都有上百个,我也不知道是否有人认真看过,但是以前没什么人看的时候我也经常写,说明我还是希望被看到吧,还是希望去沟通和连接,现在想这也是一种欲望或者能力吧,有时候我看那些拍短视频的人挺佩服的,其实大部分也没什么人看,但还是有些人一直在拍一些什么,或者说点什么,有时候作为创作者会显得自己很孤独,好像和内心期待的那种关注会有反差感,因为任何表达其实潜在的都是希望被回应的。但其实大部分人不去表达难到就是更好的状态吗,那也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什么都不做自然就不会有错误,但是也不代表自己就很厉害或者完美了。
今天忽然有个感想,就是我觉得那种想要修炼到完美然后一切问题就都没有了的想法是有问题的,其实我潜在的也有那种想法,就是觉得自己只要努力比如利用好所有时间然后自律就能一定达到一种理想化的成功的状态,但是现在我其实很怀疑这一点了,那种还是一种意志决定论,就是觉得自己的认知和行动只要达到理想的境界就能一定带来成功或者变得很完美,这种想法类似于修炼成仙那种思想,但其实呢,人是不断完善是一个过程,或者说人是一个忒修斯之船,本身就是会不断的出现问题的,然后只能不断的修复,并不存在说哪一天就能彻底修复好然后不出问题了,现实里面没有不坏的东西,任何东西都要遵守熵增定律,人类这种生物能逆熵也是因为每天在吸收能量,但本身还是会不断的衰败,无论是身体,还是什么工作事业,亦或者情感,都是需要不断的去修补的。
偶尔我也会有那种感觉,就是好像我又变好了一点,比如对很多事情不那么敏感了,不容易出现不好的情绪,或者说对一些事情没有那么在乎了,还有就是会想到自己又做了一些事情,也没有觉得那些事情很难,这些都像是一种进步的迹象,但我其实还是对这种进步表示怀疑,就是说,好像有点习惯性的安慰自己,比如说了一个不好的事情,最后也会说,其实我现在已经变好了,好像要跟过去拉开距离。但其实我觉得人内在的一些人格特质是很难改变的,只是其他的东西多了,然后就显得原来的那些小了,就比如我如果今年没有什么事情,一件不开心的事情就会让我难受一天,但是如果我这一天做了好多事情,有开心的也有不开心的,还有那种很忙碌的状态,最终那个不开心的事情就被稀释了,变得没有那么重要了。
这就是我一直说的做加法的重要性吧,比如家庭关系的问题,如果自己的状态一直处在那种小孩的时期,比如自己独来独往,或者和家庭成员生活在一起,这种社会关系就决定了曾经在这种关系和环境之下的那些经历或者创伤他们很容易复现,因为人是关系和环境的产物,就像你演一个角色,到那个剧情之下你必定是哭的或者笑的,剧情其实比演员更重要,所以说,我们想要真正的去改变,就要去改变剧情,或者说,让自己多扮演几个角色,稀释掉那个不好的角色,就像有一些很厉害的人,其实他们也有和父母的矛盾,但是因为他们比如有了自己的家庭,有了对象和孩子,他原来在父母那里的作为子女的角色就被稀释了,在那个角色之下的情感创伤也会相对减少,就像很多人做了父母就变化很大,甚至开始理解自己的父母那样,比如我也是陪伴两个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的成为了家长,然后也理解了父母过去的很多行为,如果我身边没有这两个孩子呢,我可能始终还是没法成长到新的角色,也没法稀释过去父母对我造成的伤害。
同样对于爱情也是如此,有的人遭遇情感伤害之后很难走出来,担心新的关系又会复现曾经的那种伤害,于是选择了封闭自己,不再去相信和接纳别人,这也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模式,但是还有一种模式,比如他在一段关系里面受伤,但是后来又有了别的关系,可能是一段良好的关系,于是也稀释了那段不好的经历,而且新的经历也会加深自己对于很多伤痛的理解,就像很多伟大的作家其实都有过丰富的情感经历一样,因为他们从很多人很多事情中总结出来了问题和规律,然后超越了那些,通过文字或者画面的方式去表达那种普遍性的深刻的东西。
所以如果真的想变得优秀,还是应该多去尝试,多去了解真相累计经验,而不是从表面上维持一种友好良善的假象,别人都不说你坏话,除了你可能真好,也可能是大家都照顾你,或者可怜你,知道你听不了坏话,无法接受否定,于是只能“捧杀”,但是你真正遇到问题需要实际帮助的时候可能就没人站出来了。一些最前沿的心理咨询理论也认为那种真实的场域是比治愈更重要的,如果只是去安抚受访者,比如为其找出过去的问题,归咎到家庭父母或者什么理由,就像把脏的地方盖住,其实也只是暂时的解决了问题。让一个人去理解自己的伤痛,也包括自己不好的那部分,试着去把它融入更广大的思想和认知体系,让它变得没有那么可怕,然后能和它共存,这也许是更好的办法。
我也知道人很难改变处境,就像我现在没法出去一样,我也知道如果我换个环境可能我和爸妈就没有那些矛盾了,我也不会偶尔对他们很不满了。就像我梦想的那样如果结婚找个爱我的人然后生个孩子自己一个家过日子,周围的一切也都会发生变化,也包括父母对我的态度,这就是我说的建设性的解决问题吧。有时候看一个人的处境就能猜到他大概是什么状态,比如是什么样的情绪,什么样的想法,而且这种猜测也挺准的,就像一个幸运挤上地铁的人,和一个不幸没有挤上去迟到的人的想法天壤之别,他们那时候的角色(幸运的人,不幸的人)就会让他们的情绪和感受完全不同,可能只是两步路的差距就会导致完全不同的结果,就像我因为一个巧合基因缺陷导致了疾病然后进而让我的命运产生天壤之别的差异。
这就是我一直反对精神胜利法的原因,就是人不应该只是去关注如何改变情绪,而是应该去创造一种环境,去扮演一个更好的角色,让自己的情绪随之改变。更具体一点说,比如一个人觉得自己遇到了瓶颈,比如陷入了一种不变的循环或模式,一直出不去,那就应该想办法去改变环境,如果是和人有关的,可以尝试去联系或者断联,增加亲密或者逐渐疏远,无论是哪种方式可能都会带来新的改变,人挪活树挪死,大概就是那种道理吧,有时候你看到一个人,也可以想一想自己有没有可能和他是相似的命运,究竟什么造成了人和人的不同,哪些是属于自己能够改变的部分。
说回来,我觉得人还是不应该抱有那种过于乐观的想法,就是觉得自己可以变得很完美了,修炼成仙了,没有任何问题了,也没有任何烦恼或者别人的伤害了,其实是不可能的,世间万物都在变化,怎么可能唯独你自己不变呢,我们只能在一个瞬间觉得自己完美了,但在幽暗处世界仍然是暗流涌动,时间不会等任何人,天地也不会偏爱任何人,哪怕是自己的身体也每分每秒在进行新陈代谢,有太多的事情是我们无法控制的,我们连自己什么时候会饿会渴都无法控制,我们也无法控制自己会什么时候生病,无法控制自己是否被别人爱上,或者自己会爱上谁。
也许再过十几年你会变得更完美了,但是身体却已经衰老了,也失去了组建家庭生育孩子的可能,那时候你也会有自己的一套想法来安抚自己吧,或者说,是我们,因为我也会变老,我们只能去接受那种没有孩子也不遗憾的思想了,因为也没有别的选择了,人所怀有的思想就像是一种药,每个人都需要不同的药,而这些药也没有什么特别或者高级,仅仅是不同的病需要不同的药而已,但你需要的药一定是你自己最喜欢的,也是认为最管用的,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