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变的只有孤独——读《百年孤独》
二十多年,我读《百年孤独》,一下子被吸引,恍恍然然间记住的是潮湿的空间,虚无的回味与离奇的故事,更大的后遗症是无论我打算写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总也摆脱不了《百年孤独》带有孤独时间感的横截面开头。二十多年后,我再读这部小说,我仍然无限沉沦。
隔着二十多年的人生路,当我再次阅读,我在品味什么是活着,它是一部家族的史诗,是个人活着的讲述。我深刻地爱着里头每一个人物,他们各自以自己的姿态活着,以倔强的样子活过,无关深刻,无关道德,无关评价,每个人物都刻画精妙,他们各自行自己的路,在命运的交叉口相遇,相交,相厌,又义无反顾地前行。除了孤独作伴,别无其他。
这种孤独的骄傲的放纵的姿态,我从未在其他文学作品中感受到,
尤其是中国文学中的人物,他们或是一群带着镣铐跳舞的人物,或是某种沉重表达的工具,总之,他们活着不是为了他们自己。就好像我们中年人活着总是背负着上有老、下有小的重担一样,单单忘了自己。
尽管这种奢侈的姿态最终仍然未能解决人类孤独的命运,但或许这就是人类的宿命呢。对个人而言,最后都是孤独,对群体而言,最后都是虚无。历史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无论人类怎么企图跳出这个不断重复的圆圈,但当你把时间拉得足够长,你会发现,一样毫无改变,变化的只是时间、空间和人物,结局都是虚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