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水土
从成都回杭下飞机,刺骨的冷瞬间戳穿了我的膝盖。
在成都当了七天哑巴的我,回了杭州立马大叫:这么多年我是怎么忍受浙江的冷的?
成都在我看来真的是和杭州很不一样的城市。
从市政看,从我们下飞机、地铁、高铁,包括公众的空间,都开着想脱衣服的高温空调和暖暖的自来水。
杭州,你说她在密闭空间里有空调吧,也有,但只不过是让你穿着羽绒服舒适一些罢了。
至于热水,那就想都别想了。
更让我咋舌的是人情。
成都人真的很淳朴,淳朴到我惭愧。
我们去玩儿,就是吃吃喝喝休闲而已。
有一回我们去吃网红火锅,去得早,让我们选在小院吃还是室内吃。我想着,特色是小院,就屋外头坐着呗。
结果忘了这天已经是个位数了,温度下降又没食物上来,冷得够呛。
期间有阿姨和小伙不断来添茶关心:冷吗?要换座吗?
就在我们终于决定要换到更暖和的地方时,没座了——而且外面等位的人挺多了。
阿姨很热心地说,等有空位了就给你们换。
关于这句话,我的理解是等有个双人位空出来了,又没有人在外头要这个位了,就换给你们——基本等于遥遥无期。
毕竟在俺们这旮沓,高峰时段的网红餐厅,哪怕把大桌空着没人吃,也不会放进去任何一对小情侣。
又过了一会儿,我们看到旁边有个六人位吃完了,于是试探性地问,我们能移到那桌吗?
结果人家居然同意了!
再来就是我们到成都的第一顿,点了折耳根,从点菜、上菜到吃菜,都有各种各样的服务员来关心我们能不能吃得惯。
这热情的,谁会在杭州看到你点了西湖醋鱼问你会不会吃得惯啊?还跟你说不要点太多?
后来我们去按摩,当小姐姐跟我说我这种情况起码要再加半小时,我一点儿都不觉得这是推销。她还帮我沟通,把原来买的退了,换一个更优惠的套餐。
我们去街边吃牛杂萝卜汤,在里头的老板娘主动把不那么冷的地方腾出来,还招呼我们哪里能充电。
天啊!这是真实存在的吗?
我都不敢张嘴是外地来的,怕得到太多。
这也太好心了吧!遍地善意的表达究竟是怎么实现的?
去按摩时,小姐姐说,成都人走得很慢。
后来我观察了一下,的确如此,重庆比成都快一些,杭州就别提了——可能是因为重庆和杭州地铁都不开空调吧。
四川的高铁几乎是提前二十分钟就开始检票,检完票差不多人就可以上车了,坐上座位还能原地待一会儿。
一开始坐高铁我还搞不清状况,刚到车站看到检票就激动地想跑——啊我要来不及了。
随着老是转场去别的城市,就适应了这个节奏:挺好挺巴适。
后来回了杭州,在东站看到检票口大排长龙,人群跃跃欲试地往里涌动,距离发车仅有十几分钟还没显示检票时,我冷哼一声:焦虑就是这么被制造出来的。
不仅是检票时间,还有检票后,检票前。
检完票进站你还得在寒风中等着,左等右等不见车来,等车到了,列车长已经在赶人上车后再找车厢了。
检票前呢,在杭州东站,你但凡选错进站口,就得从1a跑到26a——造得多大,跑得多久。
成都呢,她的进站口开在中间,相当于13a的位置。
当时我发现了这个优点,不禁感慨人家真的是人性化。
但是细节总归取决于基础——我在四川重庆乘坐的高铁动车,每列不过6个车厢,每列的发车时间也不算太紧密。
所以拿以上这些去要求浙江,未免也不近人情。
谁让人家是沃野千里,天府之土。
俺们只是七山二水一分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