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译文
周公代替周天子行使最高权限,主要以德化百姓,广施恩惠。越是偏僻的地方,政治越是清明。当时天下被分成了十二个州,每个周由三个人负责。天子会派出巡查组去偏远的地方考察民情。如果有老百姓饥寒交迫吃不上饭穿不暖衣的,或者有老百姓被判处了冤假错案的,或者当地有贤能的人才不被重用的,都会记录下来回报天子。天子就会着急诸侯召开会议,周公就会代替天子质询诸侯:“我的施政方针有什么问题么?为什么你们管辖的地方会有饥寒交迫的百姓,会有搞出冤假错案的官员,为什么当地的贤才却不被重用?”诸侯们回归本国以后,也召集了本国的卿大夫,将天子的意思传达给他们。老百姓听说这些以后都非常高兴,他们说:“这才是为民着想的明君啊。虽然他住在千里之外的深宫之内,却把我的情况了解的那么清楚。这样的国君实在是不能欺瞒的。”所以说天子一定要多派出巡查组,多多了解地方上的情况。这样一来,天子治下的百姓就会亲近他,而边远地方的百姓也会安心。诗经有云“柔远能迩,以定我王”,说的就是这个事。
02
原文
周公践天子之位布德施惠,远而逾明,十二牧,方三人。出举远方之民,有饥寒而不得衣食者,有狱讼而失职者,有贤才而不举者,以入告乎天子。天子于其君之朝也,摄而进之曰:“意朕之政教有不得者与!何其所临之民有饥寒不得衣食者,有狱讼而失职者,有贤才而不举者?”其君归也,乃召其国大夫,告用天子之言,百姓闻之皆喜曰:“此诚天子也!何居之深远而见我之明也,岂可欺哉!”故牧者所以辟四门,明四目,达四聪也,是以近者亲之,远者安之。诗曰:“柔远能迩,以定我王”,此之谓矣。
03
补
周公:姬姓,名旦,文王姬昌的儿子,武王姬发的弟弟,西周的开国元勋。武王死后,他摄政,奠定了“成康之治”的基础。
04
感
这个故事让我想起了另外一个故事,齐威王奖赏即墨大夫处死阿大夫的故事。齐威王身边的人全部都说阿大夫好,说即墨大夫不好。齐威王就派人专门查看了阿地和即墨的具体情况。结果发现,即墨百姓丰衣足食,阿地百姓民不聊生。于是,齐威王奖赏了即墨大夫,烹杀了阿大夫以及其同谋。这就是所谓“巡查组”的力量。我记得我们以前也讲过这个故事,但是我搜了一下没搜到。我认为在当时的情况下,只派一组还是不太够,需要秘密地派出多个巡查组。这多个巡查组传回来的信息相互印证,才能得到相对真实的情况。这也是传说中的“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时代虽然不一样了,但是道理还是像以前一样。高层领导一定要有了解基层的渠道,自己的渠道。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微信号 : zhinangzhin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