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漳,长渠(白起渠)展览馆
哈,南漳么...襄阳南部的小县城,有一些历史古迹。之前专门写过一篇:
《襄阳的南漳》https://www.douban.com/note/849333721/
南漳城市旁有一条蛮河,发源于保康县,经过南漳县,在宜城小河港附近入汉江。
现在在进入南漳城区处,建设有三道河水库。这个水库规模还比较大,现在南漳城区的供水都基于这个水库,水库建设于1959年开工,1966年建成。





蛮河从南漳城区开始向下,历史上曾是长渠。也被称作是“百里长渠”,因为最早相传为白起所修建,因此也被称作“白起渠”。现在在三道河水库管理处旁,建设有长渠(白起渠)展览馆。相对比较小众,南漳本地人都没多少听说过...


战国时期,秦楚两国彼此征伐多年,而在宜城,曾经有楚国皇城所在。因此,这一带是楚国的重镇,白起久攻鄢城不下,后利用当地原有的水网,引河水入渠,以水代兵,破鄢城。


白起不愧为一代杀神...战国各国对他都是又怕又恨。不过白起引蛮河水攻下鄢城这个战术对历史影响还是蛮大,楚国因此将国都屡屡东迁,一直到了现在的寿县。
按照公元前279年白起开渠开始,到现在已经2300多年,这条人口渠比都江堰要早23年,比郑国渠要早33年,有专家认为这里是中国最早的灌溉渠道。
后世的历朝历代,对长渠的定位则完全不同,采用“长藤结瓜”式灌溉体系,将这一带的陂塘联接起来,同时开挖新的陂塘,渠塘贯通。

唐代,梁崇义为了恢复当地经济,重新修复长渠的一部分。

宋神宗熙宁六年,曾巩为当地整修长渠所书《襄州宜城县长渠记》,此为复制品。

岳飞收复襄阳后,也在此复修长渠。

元大德年间,宜城、南漳两县民众重修长渠的武安渠、灵溪渠,襄阳府立碑如下:

反而是到了明清两代,因为蛮河航运的兴盛,疏浚和水运的冲突,导致长渠的灌溉功能逐渐削弱。


反而是到了民国的抗日战争时期,张自忠将军驻防宜城,见到长渠废弃,当地水旱灾害严重,因此申请修复长渠。后张自忠将军战死于宜城,为二战中同盟国战死最高级别将领。为了纪念张自忠将军,以其字“荩忱”命名,改为荩忱渠。





长渠隔壁,其实有楚国的木渠,也被称作“灵溪渠”。最早为楚国开挖的灌溉用渠。后世将长渠和木渠贯通在一起,形成了南漳至宜城区域的整体灌溉体系。



建国初期,因为原有的长渠灌溉体系基本毁坏。本地干旱洪涝轮番发生。从建国十几天以后,湖北省水利局就通过修复长渠的决议。时任湖北省政府主席李先念致函水利部申请推动修复长渠,而时任水利部部长傅作义,副部长李葆华等人联名批复。共动用了四万余劳动力,在16个月的工期内,将长渠修复完毕。成功建成全国最早的灌溉渠道,湖北省第一个大型水利工程。








2018年,长渠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复,正式入选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我本身是水利相关专业,对于这一类历史遗迹特别感兴趣。但来南漳之前,我也不知道竟然还藏有这样一条灌溉用渠,历史上曾有如此影响,却不为人知。本身小县城有小县城的好处,也有他自身的历史文化,如果有机会能来南漳,个人很推荐专门到水库旁参观这个特殊的展馆。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我的消暑菜单496篇内容 · 13.0万次浏览
- 我的夏日出行计划242篇内容 · 5.7万次浏览
- 私藏夏日书影音清单264篇内容 · 14.1万次浏览
- 想做的事,别等“以后”1.0万+篇内容 · 1035.9万次浏览
- 关于夏日的幸福小事141篇内容 · 5.8万次浏览
- 奇思妙想的夏日创作29篇内容 · 8737次浏览
- 身为女性你有哪些想要逃离的瞬间25篇内容 · 8.8万次浏览
- 我身边闷声发财的普通人1.0万+篇内容 · 87.7万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