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勇敢,才会自由--------推荐阅读莎拉•沃特斯《荆棘之城》
贫穷是最大的罪恶。对于生长于贫民窟的苏来说,偷窃、销赃、造假、诈骗等等罪行不过是谋生的一种手段,这是兰特街人的价值观,它并无是非对错之分。这使苏的道德感不是那么强,所以对于去欺骗一个陌生女孩并将其送入精神病院以换取三千英镑回报的计划,她只需要稍微做一下思想斗争,而非完全地抗拒。
萨克比太太作为苏的监护人,为了得到苏成年后的财产,小心看护着苏。苏在萨克比太太的保护下,轻松活沷、自在坦率的天性未受到任何限制。苏爱萨克比太太,把萨克比太太当母亲一样爱。所以,她很看重萨克比太太的心思,既然萨克比太太希望她去实行这个计划,那么她就愿意照做。如果计划成功了,她想萨克比太太肯定会为她感到骄傲的。对苏来说,恐怕必须离开萨克比太太一段时间才是最令她伤心的事情,相比之下,将要伤害另一个陌生女孩倒没那么让她在乎。
莫德在精神病院度过了她的童年时代,她亲眼目睹了精神病院里的病人们非正常的状态,习惯了隔离在正常世界外的冷酷和孤独,看护们怂恿她教训病人,在她的性格里掺进一些阴暗和残忍的特质。当她的舅舅将她从精神病院强行带回另一座更安静更变态的精神病院--------荆棘山庄,她倔强地反抗着那些束缚她遵守的规矩,却遭到舅舅和女管家更严厉的惩罚,她假装屈服,却不放过任何可以报复女管家的机会,暴戾地虐待女仆以发泄不满。她性格里的反抗和叛逆只是被暂时压抑和搁置起来,等待着反击的机会。于是她会在逃跑前把舅舅珍贵的色情藏书用锋利的剃刀割得稀烂--------特别是舅舅交给她的第一本书,那是她全部的痛苦和仇恨之源。
舅舅是一个变态狂,狂热地收集整理着各种色情书籍。他用各种手段恐吓折磨莫德,终于驯服了莫德,令她成为自己的助手,他训练莫德不为那些色情的文字所动,就像一部会发声会书写的文字机器一样,但那些变态的文字却给青春期的莫德造成了极大的心理伤害, 经常被噩梦带入恐惧,只有靠服用药物入睡。莫德从未感受过爱和温情,缺少安全感,不信任任何人,又有点神经质。绅士来勾引她,而她早就被那些色情书籍所免疫,对男人无动于衷,对性充满了蔑视,于是绅士只好以自由来诱惑她,她动心了,即使她的自由要以送一个陌生女孩进入精神病院来交换。
人们可以设计阴谋,却不能预先计划爱情。被萨克比太太的爱教养大的苏,向表面上显得天真单纯的莫德传递着自己的关心爱护,是莫德在荆棘山庄感受到的唯一的友善和温暖,也令莫德掩盖在阴暗后面的人性得到苏醒,她爱上了苏,苏也爱上了她。原本只是机械冰冷的色情文字一一在莫德心中翻腾,她对苏产生了情欲,两人最终突破了禁区。另一方面,她们要互相欺骗的阴谋还是不声不响地存在着。一边是欺骗,一边是爱情。只要有一方肯鼓起勇气坦白一切,故事的发展就会改写。但是,有时候,爱一个人只会将她推得更远而不是拉得更近--------对爱的渴望反而让人远离爱。苏不敢说出真相,是因为她怕莫德知道自己是个坏人,怕自己最终把计划搞砸了让萨克比太太失望,怕兰特街的人嘲笑自己爱上了一个女孩。莫德没有说出真相,是因为她一直在试探苏,给了苏很多机会让她开口,却只收获了谎言,对所有人的防备和不信任使她不可能成为最先坦白的那个人。于是,阴谋有条不紊地行进着,苏被送进了精神病院,莫德逃出了荆棘山庄来到了兰特街。
(故事发展到这里,我不免想要假设:如果莫德不是萨克比太太的亲生女儿,只是一个寄养的弃婴,绅士和萨克比太太合谋就是为了得到莫德名下的那一半财产(以萨克比太太为监护人的名义),所以被送进精神病院的是莫德而不是苏(苏会愿意将自己那一半财产交给萨克比太太),那么接下来会怎么发展呢?莫德有在精神病院长大的经历,她肯定知道要怎么应付那些看护才能少吃苦头,但她能找到什么办法逃跑呢?小厮查尔斯会去看望她,但她能想到让查尔斯带锉刀和钥匙胚进来吗?已经变成有钱人的苏会去看她吗?苏会想要救她出来吗?)
莫德从兰特街逃跑,想要去救苏,虽然失败了,但那支撑她跑得自己双脚流血的勇气正是出于对苏的爱。苏捱过精神病院的痛苦折磨,除了对萨克比太太的爱,还有对莫德的爱恨交加。苦难考验着莫德和苏对彼此的感情,在互相伤害的前提下,这爱也不曾完全泯灭过。
绅士被杀、萨克比太太被绞死、苏得知了自己的身世应该算是超出阴谋之外的情节,为苏和莫德两人最终在一起扫清了所有可能的障碍。
爱一个人,就是爱她本来的面目。在小说最后,苏去荆棘山庄寻找莫德,莫德鼓起勇气告诉她自己一点也不纯真,从前一直在跟舅舅的色情书籍打交道,现在自己也靠书写色情书籍谋生(当时的社会给予女性的出路不多),她虽然害怕苏会因此而厌恶她,但她却不愿意再对苏隐瞒自己的真实面目,不愿意两人之间还有谎言和伪装的存在。苏虽然极度震惊,但想到原本应该由自己经历的这种不堪的生活被莫德替代承受了的事实,她对莫德感到了深深的心痛和怜悯。她爱莫德,所以无论莫德是什么样子,她都爱。爱是诚实,爱是勇敢,爱是包容,爱是理解,再也没有任何秘密和误会的两人终于敞开心扉以一个美好的吻结束了整部小说。
有人问为什么萨克比太太没把杀人推到苏头上?我觉得当苏逃回兰特街,向萨克比太太哭诉在精神病院遭受到的非人折磨的时候,萨克比太太的人性开始回归--------苏毕竟是她一手养大的,苏无条件地爱着她听她的话,她却为了侵占苏的财产将苏送进精神病院,她可能感到了内疚。而当莫德为了保护苏一而再再而三提醒苏离开的时候,莫德甚至为了不让苏恨萨克比太太而把一切过错揽到自己头上的时候,萨克比太太应该已经看出莫德想尽全力保护苏,所以萨克比太太必须顺从莫德的心意不能再伤害苏了。当莫德杀了绅士,萨克比太太出来顶罪不仅仅是为了保护亲生女儿莫德,她可能还想过:如果把杀人推到苏头上去,莫德就一定会站出来代替苏上绞架,那么她将失去莫德,如果自己出来顶罪,只是莫德失去她(但还是可以好好生活下去)。
公主和公主在一起生活以后呢?从童话开始,许多小说的结局总是主人公从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很少有人去追问,娜拉出走后会怎样?苏和莫德生活的时代,是维多利亚女王时代(1819-1901)的中期。在这个时代里,英镑的真实购买力是什么样的?苏和莫德继承的遗产可以提供给她们怎样的生活?关于具体的详情可见豆瓣网友ellry的帖子:《福尔摩斯与维多利亚时代03-04:货币与物价、收入和开销》
关于电影与原著。我在网上找电影的时候,喜欢按类别来找,比如犯罪、惊悚、恐怖、伦理这样的分类。几年前,我无意中找到过由这部小说改编的电影《指匠情挑》,看了平淡的开头,不免觉得剧情有些拖沓琐碎,按快进也没看出什么名堂来,最终只好放弃。但这次看了小说之后,我还是重新找到这部电影从头到尾仔细看了一遍。不得不说,电影的改编还是很成功的,而且编剧正是小说的原作者。苏和莫德,还有萨克比太太的演出非常精彩。即使是并不完全符合主流观念的苏和莫德之间的床戏也被演绎得非常干净唯美--------性为爱所致,爱让人温暖--------有那么一瞬间,我爱上了莫德,我爱她那种坚定和勇敢。
当然,由于电影是动态的,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它不如静态的小说能表达更深更广的意境,所以我建议一定要把电影和原著结合起来看。
向被称为二十世纪英国最好的小说家之一的莎拉·沃特斯致敬,感谢她带给我们这么好的作品。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人们会将她视为二十世纪文学史上的狄更斯,因为好的作品终将流传不朽。